張順倉 定西市安定區(qū)符家川初級中學 743000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的主陣地。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從形成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每一個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高度關(guān)注、努力實踐、深入探究的話題。
“對話”一詞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理解就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言語交流;而廣義的理解則要復雜得多,它不僅包含主客體之間的言語交流的“師生對話”,還包括教師對作者深入了解的超越時空的“對話”,對文本的富有個性特質(zhì)解讀的“師本對話”,以及學生對文本的自主學習和理解的“生本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和交流的“生生對話”,等等。本文所探討的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廣義范疇的對話。
沒有教學前和作者的對話,教師就不能準確地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目的,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等背景資料,就會影響對文本的正確解讀。
沒有教師備課過程中和文本的深度對話,就不會有教師對文章帶有個體烙印的解讀,也就不能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個性化解讀。
沒有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就沒有師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或文本解讀所進行的思維碰撞、思想交融和情感交流。
沒有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缺乏必要的自主學習過程,就沒有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沒有學生之間的生生對話,就不會有信息的共享、優(yōu)勢的互補、能力的提升。
1.教師和作者的對話
這里的對話實際上是教師通過對文章作者的生平閱歷、創(chuàng)作風格、時代背景、寫作意圖等文本之外的信息的了解,為自己正確地解讀文本做資料準備和信息儲備。不了解作者,就文本讀文本,是很難準確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和思想的。關(guān)于作者生平和作品時代背景的處理,反對長篇累牘的原版介紹,教師要做詳細的了解,學生則需要做精要的把握。
2.教師和文本的對話
教師和文本的對話,是一個“讀進去”,然后又“讀出來”的過程?!白x進去”指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當反復研讀文本,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表達的價值取向,還有文章篇章結(jié)構(gòu)的特點、寫作技法的運用等,對文章的每一個關(guān)鍵段、關(guān)鍵句,甚至關(guān)鍵詞,都要仔細咀嚼、考究,研判作者的意圖和運用的精妙?!白x出來”指在品讀、研讀的基礎(chǔ)上,讀出教師自己對文章獨有的認識和思考。在此基礎(chǔ)上,準確界定教學活動的目的、重點、難點;選擇適合該文本的最佳學習方案和教學手段。
生本對話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感悟文本、研讀文本、賞析文本的過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的領(lǐng)悟和賞析、評價,更多的是學生個人的思想、觀點、情感與文章作者、作品內(nèi)容的一種心靈上的共鳴。它帶有明顯的個性化的特質(zhì)。因此,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離開了生本對話的活動,其他教學活動都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認知能力,能發(fā)揮其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文本進行賞讀。真正的自主學習,不是完全由教師支配的,而是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預設的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并且在學習活動中,能夠?qū)ψ约旱膶W習過程、學習狀態(tài)、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調(diào)整、自我糾正、自我強化。只有當學習責任真正從教師身上轉(zhuǎn)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學習責任時,其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操之過急,還沒有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或?qū)W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充分,就拿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由于還沒有對文本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或者學生主體的認知實踐活動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認識、體驗程度,合作學習就猶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不能發(fā)揮作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遇到一個問題時,首先是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以解決時,才考慮尋求幫助,與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他們走向社會以后,將難以獨當一面,就會有負社會的重托。
師生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傳統(tǒng)但又最常見,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種對話形式。它負載著師生對文本共同解讀的任務,是師生共讀的手段。
學生在教師的提問、點撥、質(zhì)疑、追問、評價中,一步步走近作者,走進文本深處;教師在學生對文本的多維解讀中,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得以提升。這是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
生生對話最常見的方式和載體是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合作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展開兵教兵、兵練兵、兵學兵的互動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和文本對話的基礎(chǔ)上,已經(jīng)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文本體驗,但是這些自主學習思考的結(jié)果很顯然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和價值觀念,或片面,或錯誤,或零散。那么在教師有效合理的組織下,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圍繞文本的有效對話,是分享,是交流,更是對片面、錯誤、零散的補充、糾正和完善。
當然,語文閱讀教學的對話是一個永遠探究不完的話題。對話的層面、角度、要求會因為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學情而有所不同。但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和文本的對話、和學生的對話,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是構(gòu)成閱讀教學整個過程的要件,每一個成長中的語文教師都應當認真去探索、去實踐、去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