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丹,馬向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細胞內(nèi)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肝硬化是其發(fā)展到嚴重階段的表現(xiàn)[1]。NAFLD引起的肝硬化患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學基礎(chǔ),往往伴有胰島素抵抗(IR)、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代謝綜合征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2,3]。IR是代謝綜合征的核心,在糖尿病和高血脂癥等代謝綜合征相關(guān)疾病患者幾乎普遍存在[4,5],可能與頸動脈硬化和心功能損害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我們分析研究了NAFLD肝硬化患者IR與頸動脈硬化和左心室功能的關(guān)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NAFLD肝硬化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齡36~65歲,平均年齡為(51.53±9.16)歲。符合《實用內(nèi)科學》[6]中關(guān)于NAFLD所致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其中Child-Pugh A級26例、B級21例和C級17例,合并高血壓和冠心病者38例,合并糖尿病者48例。排除標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遺傳性疾病所致的肝硬化。選擇同期入院體檢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男14例,女16例;年齡為35~65歲,平均年齡為(50.87±9.06)歲。受試者給出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相關(guān)指標檢測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置入肝素鈉抗凝真空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天津九鼎醫(yī)學生物工程公司)。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即 ISI=-ln(FPG×FINS)。
1.3 頸動脈硬化程度和左心室功能檢查方法 使用GE Vivid E9超聲診斷儀,檢測受檢者左、右側(cè)頸動脈,自動脈起始部以上1.5 cm處開始,將探頭方向垂直于頸動脈壁,自上而下掃查至動脈分叉水平以下1.5 cm處,選擇Q頸動脈IMT模式,取樣框?qū)挾葹?.4~1.5 cm,調(diào)整取樣框使頸動脈處于其正中,固定探頭,囑受檢者屏住呼吸,連續(xù)6次顯示其穩(wěn)定結(jié)果,取平均值為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調(diào)節(jié)取樣框的大小和位置,選擇描跡曲線與二維血管外壁貼合良好的節(jié)段,單擊Select鍵,顯示被描記的頸總動脈前壁局部血管收縮末期脈搏波(PWV)及其傳導速度(PWVES)。使用GE Vivid E9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 MHz。囑受試者取左側(cè)臥位,經(jīng)胸部行超聲探查,同步連接心電圖,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將脈沖多普勒取樣容積(SV)置于二尖瓣口(前后葉瓣尖水平),測量二尖瓣血流頻譜A峰終止處至下一心動周期E峰起始處時間間隔(a)。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將SV置于主動脈瓣瓣口,測量主動脈血流頻譜起止時間(b),計算Tei指數(shù),即Tei=(ab)/b。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yīng)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先行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將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變量經(jīng)自然對數(shù)轉(zhuǎn)換使其呈正態(tài)或近似正態(tài)分布,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頸動脈超聲表現(xiàn) 見圖1、圖2。
圖1 健康受試者頸動脈超聲表現(xiàn) 男,60歲。右頸總動脈超聲表現(xiàn),血管內(nèi)徑為0.71 cm,管腔清晰,內(nèi)膜光滑無增厚,血流量正常
圖2 N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頸動脈超聲表現(xiàn) 男性,59歲。右頸總動脈超聲表現(xiàn),內(nèi)膜回聲增強、厚薄不均,IMT增厚,最厚處約為1.8 mm
2.2 肝硬化與健康人FPG、FINS和ISI水平的比較 肝硬化患者血FPG和FINS水平顯著高于,而ISI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1);肝硬化程度越重,反映IR程度的指標變化越明顯。
表1 肝硬化患者與健康人FPG、FINS和ISI水平(±s)比較
表1 肝硬化患者與健康人FPG、FINS和ISI水平(±s)比較
與對照組比,①P<0.05;與B級組比,②P<0.05;與C級組比,③P<0.05
例數(shù) FPG(mmol/L) FINS(mIU/L) ISI Child A級 26 5.5±1.1① 8.7±1.7①②③ -4.5±0.4①②③B級 21 5.6±1.2① 10.9±2.2①③ -4.8±0.5①③C級 17 5.8±1.4① 15.1±3.1① -5.1±0.7①對照組 30 4.8±0.8 6.5±1.3 -4.0±0.3
2.3 肝硬化患者與健康人頸動脈IMT、PWVES和左心室Tei指數(shù)比較 肝硬化患者頸動脈IMT、PWVES和左心室Tei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健康人(P<0.05,表2);肝硬化越嚴重,這些指標的變化越明顯。
表2 肝硬化與健康人頸動脈IMT、PWVES和左心室Tei指數(shù)(±s)比較
表2 肝硬化與健康人頸動脈IMT、PWVES和左心室Tei指數(shù)(±s)比較
與對照組比,①P<0.05;與B級組比,②P<0.05;與C級組比,③P<0.05
例數(shù) 頸動脈IMT(mm) PWVES(m/s) 左心室Tei指數(shù)Child A級 26 0.8±0.1①②③ 8.1±1.3①②③ 0.38±0.08①②③B級 21 1.1±0.2①③ 8.5±1.6①③ 0.44±0.09①③C級 17 1.3±0.3① 8.7±1.8① 0.52±0.12①對照組 30 0.5±0.1 7.4±1.1 0.32±0.05
肝硬化為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作用于肝臟所致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的嚴重階段,為我國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約為17/10萬[7]。過去,由NAFLD引起的肝硬化常被忽視,而成為隱源性肝硬化。隨著對其發(fā)病的認識,因NAFLD引起的肝硬化甚至肝癌才逐漸被診斷出來。
由于N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肝臟儲備和合成糖原能力下降,普遍存在糖代謝異常,且隨著肝功能損害程度的加重,糖代謝紊亂也隨之加重[8]。IR是肝硬化患者糖代謝異常的主要原因[9-10]。本研究肝硬化患者FPG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NAFLD肝硬化患者FINS水平隨肝硬化程度的嚴重而升高,而ISI水平則隨著肝硬化程度的嚴重而降低,表明隨著NAFLD肝硬化進展,胰島素抵抗越來越顯著。研究發(fā)現(xiàn),肝硬化患者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及出現(xiàn)高胰島素血癥的原因主要包括靶組織胰島素受體缺陷、肝細胞缺陷、循環(huán)存在胰島素拮抗物、胰島β細胞分泌異常等因素,其中靶組織胰島素受體缺陷起主要的決定性作用[11,12]。隨著NAFLD肝硬化患者靶器官胰島素受體缺陷損害加重,IR也變得更加明顯,導致糖代謝紊亂,甚至出現(xiàn)糖尿病。IR可引起肝臟脂質(zhì)代謝異常和氧化應(yīng)激增加。在高脂飲食導致的NAFLD小鼠,在肝細胞胰島素受體敲除動物出現(xiàn)高膽固醇血癥和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糖脂代謝紊亂均源于胰島素信號傳導通路的缺陷[13,14]。IR不僅可引起獲得性代謝應(yīng)激性肝損傷,加重患者病情,亦將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16],導致患者預(yù)后不良。
本研究NAFLD肝硬化患者頸動脈IMT和PWVES隨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且均大于對照組。NAFLD肝硬化患者右頸總動脈內(nèi)膜回聲增強、厚薄不均,IMT增厚,表明隨著NAFLD肝硬化病情進展,頸動脈粥樣硬化越來越顯著。研究顯示,IR可通過氧化應(yīng)激、糖毒性、脂毒性等途徑引起內(nèi)皮功能障礙、纖溶系統(tǒng)受抑制、凝血系統(tǒng)激活,導致脂質(zhì)沉積、血栓形成和血管平滑肌增殖,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7,18]。NAFLD多重打擊學說提示,IR引起的脂肪動員增強在初次打擊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并與各種原因所致的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氧化應(yīng)激等多重打擊共同導致細胞外基質(zhì)的產(chǎn)生過多,造成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肝硬化[19]。此外,本研究NAFLD肝硬化患者左心室Tei指數(shù)隨著肝硬化分級的嚴重而升高,且均大于對照組,表明隨著NAFLD肝硬化病情進展,左心功能損害越來越顯著,與IR加重呈同樣的趨勢。IR所致的高血糖、高血脂、高水平的游離脂肪酸均可直接導致心功能損害。胰島素作用于心肌細胞主要是通過P13K/Akt途徑進行信號傳導,維持心肌細胞的能量供應(yīng),并可通過促進一氧化氮(NO)的生成、抑制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等途徑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減輕血管內(nèi)皮和血細胞間的黏附作用,還可通過抑制核因子-κB、細胞黏附分子-1等促炎因子的生成,減輕心肌氧化應(yīng)激損傷。IR可直接引起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內(nèi)皮功能損害、凋亡增加,影響患者心功能[20]。由此可見,對于NAFLD肝硬化患者,IR與其獲得性代謝應(yīng)激性肝損傷、頸動脈硬化、左心功能損害等均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導致其病情加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增加的危險因素。在IR基礎(chǔ)上,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型,如糖尿病、高脂血癥互相聯(lián)系,促進NAFLD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fā)展,顯著加重NAFLD病情,使其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同時也將導致心血管病的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21]。因此,臨床應(yīng)加強對NAFLD肝硬化患者IR的重視,合理應(yīng)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可能對NAFLD肝硬化治療有一定的幫助。
綜上所述,N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IR、頸動脈硬化和左心室功能損害,其IR加重與其頸動脈硬化和左心室功能損害加重密切相關(guān)。檢測IR對評估患者頸動脈硬化和左心室功能損害情況,指導臨床治療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