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年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和政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長時間來,我國應試教育弊端仍舊存在,仍有一種學習只有書本的錯誤氛圍,忽略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尤其是小學科學課程,這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若不充分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使課程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小學生就會很難理解。
課程資源直觀理解就是老師上課所能用到的資源,從學校提供的教室、設備、全國通用的教材、還有老師的講義、個人理解到市區(qū)的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科技館、網(wǎng)絡資源等都可以認為是課程資源,由于每個人劃分的側重點不同,劃分也有著些許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學生學習所接觸到的一切可用資源。
隨著社會的進步,課程資源也在不斷更新擴張,電話的出現(xiàn)、電腦的出現(xiàn)、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每一項都在課程資源的更新?lián)Q代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趕上科技的進步,在發(fā)展中進一步挖掘、開發(fā)、利用隱藏的課程資源并對現(xiàn)有課程資源進行進一步利用就成為了影響我國國民基礎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
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開端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學生學習過程的地基建設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非常重視基礎教育的建設,其方針也發(fā)生了改變,從文革過后的了“應試教育”,到改革開放后的“素質教育”,我國不斷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實行改革,從單一的課本教學到課程教學與活動教學相結合,從德、智、體、美四方面全面起步,打好基礎,時至今日,改革仍未停止,因為只有不斷的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才能跟上世界的腳步。
小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這時的他們剛剛對周遭事物有了模糊的理解,但一些道德、邏輯等抽象的概念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若想等到初中再進行此方面的教育,為時已晚,這時學生自己已經對此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以理解,就很容易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那么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家長在課堂外的生活,對此加以引導,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將抽象模糊的概念生動化,易于理解,學生才不容易迷失,丟失興趣甚至產生反叛的心理。
新時代的背景下,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有很多學者教師進行了專題研究,結論主要分為以下兩種,經驗類和實踐驗證類。
經驗類的研究的主力軍是教師,內容大部分是經驗總結,根據(jù)課堂實際教學任務,及其達到的效果進行分析和反思,從而給出的經驗和教訓,主要集中在課堂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含義、原則、易出現(xiàn)問題、相關需注意問題等方面,具有地理、地區(qū)背景。比如有老師提出小學科學課程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性、自然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性,還有社區(qū)、家庭資源開發(fā)的利用的重要性等,這些思想對今后小學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可行的方向。
第二類研究主力軍是一些專業(yè)學者,研究生碩博士等,這類研究結果有完整的思路、理論、方法、及實際驗證,用嚴謹?shù)臄?shù)學和效果論證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此類學者先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再結合環(huán)境參數(shù)、理論知識、國外先進經驗指出該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幾種可行方法,最后,通過定點實驗教學等方式進行驗證,從而證明其可行性,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可選擇的道路。
但同時,目前國內該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首先研究人員仍舊太少,不足以跟上時代的進步,據(jù)資料顯示,有關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的論文研究僅僅不到100篇,更不用說只有極少的碩博士專業(yè)研究論文。其次,在這極少的論文中僅僅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論文對其實用價值進行了研究,存在不少空泛空洞的研究。最后,思路仍舊不夠開闊,比如有關農村的相關問題關注度非常低,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結合本地資源情況與上述存在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改進思路與方向。
小學科學課程相較于其他階段教育課程,有著很強的探索性,并要求這直觀感受性。教育部門應該在設備問題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金,尤其是科學類課程需要大量的實驗器械與用品,有了自己動手的機會,同學們才會主動好奇其內部反映原理,激發(fā)同學們的探索心情,將學生活力用在更有用的地方。還有LED大屏,通過視頻的直觀影響,觀察自然現(xiàn)象,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加深學生的注意力。
部分學校招聘老師能力嚴重不足,甚至沒有經過正規(guī)培訓,這個問題在一些小地區(qū)尤為嚴重,一個生動的課堂往往與老師自身的經歷密切相關,通過實例才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問題,除此以外,有能力的教師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打好基礎,進一步提高全面基本素質。
課程資源不僅僅局限于校內、局限于老師,家庭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都會對小學生帶來教育意義,比如學??梢越M織學生去農田進行學習,種植自己的小花小樹,親自動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神秘,這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掌握,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品質,好處不言而喻。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們的注意,不少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方面與策略,但仍然存在著研究過少,實踐不夠,不夠深入基層等問題,今后的研究應該結合身邊地理等條件因素,從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小學生培養(yǎng)建立堅實的基礎后再進行進一步的開發(fā)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