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甜甜 江蘇常州天潤幼兒園 江蘇常州 213000
3月8日中午11時42分,晴朗的午后,教室門口三顆聰明地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 顏顏得意洋洋地指著自己的小馬尾: “你們看!我這個粉紅色球球的皮筋,好看嗎?這是媽媽新給我買的。”宸妤說: “我見過這種毛球皮筋,在一家店里,那里面還有彩色毛球,還有夾子那種毛球(款式)…” 顏顏拉起宸妤的手放在自己的頭頂上: “它是很軟的,我還可以這樣捏、捏、捏! ”倪倪急忙說: 毛球是毛線做的!它當就軟軟的啊! 顏顏有些生氣:“你胡說!它才不是毛線!毛線和這個根本就不一樣!我的毛球本來就長這樣,是圓的!” 宸妤也不甘示弱,大聲說道:“可這個毛球就是毛線做的!”
兩個小家伙兒的“爭論”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有的認為毛球就是毛線的;有的猜測毛球是機器制作而成的;有孩子提出把毛球和自己穿的毛衣比對一下,卻發(fā)現(xiàn)它們摸起來一樣柔軟,可仔細看又不太一樣。孩子爭辯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得意的時候。爭論引發(fā)的矛盾沖突,恰恰說明:這是孩子們最興奮、最認真的時候,也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良好契機。
我并未急于為孩子們尋找答案,而是在網(wǎng)搜索了一些有關“毛球”與“毛線球”的圖片,和孩子們一起欣賞。這讓原本只是好奇“毛球和毛線”兩者關系的孩子們,開始對毛線的色彩、花紋、用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參抓住契機,和幼兒一起探究這個引發(fā)熱議的話題。于是,一場 “毛線”的追蹤開始了···
經(jīng)過和孩子們的溝通交流,最終圍繞以下三方面制定了調(diào)查表:
1、毛線能做成毛球嗎?如果能,如何制作?
2、毛線的種類
3、毛線的用途
經(jīng)過多方調(diào)查,孩子們了解到: 毛線包含海馬毛、羊絨毛線等,毛線可以制成毛衣、毛線手套、坐墊……得出了一致的結論:有的毛球的確是用毛線制作出來的。將毛線制作成毛球的操作步驟:先把毛線繞在叉子上,大約繞30圈,在中間打個結,從兩邊剪斷,毛線球就做好啦。有的孩子依葫蘆畫瓢:“我試了這個方法,但沒成功,不過我不小心研制出了毛線精靈!”
可愛的毛線精靈勾起了許多孩子的挑戰(zhàn)欲,為了過把“毛線癮”,孩子們自發(fā)收集各種各樣的毛線,爸爸媽媽們也積極參與到收集毛線的行列中,很快教室里就堆滿了色彩斑斕的各種毛線,這樣的尋線熱情,在此后的探索過程中仍未削減,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在集體中分享。每周仍舊時不時會有孩子將自己斬獲到的新款毛線帶來幼兒園。
收集材料是幫助幼兒了解材料的一個有效途徑,幼兒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和發(fā)現(xiàn)一些材料的特性與用途。每收集到一種毛線,孩子們都會樂此不疲地向身邊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這個毛線有彈力!”“我發(fā)現(xiàn)的毛線在陽光下是亮晶晶的!會發(fā)光!”“我發(fā)現(xiàn)這個毛線是好多細細的線組成一根的!”“我覺得這個毛線就像烏冬面!超胖、超可愛?!薄袄蠋熌憧?毛線變成彩色點點,被連起來了。”“我在商店里見過,這種毛線還可以“做成”手套、花朵、水杯墊…”
問題一: 收集到的毛線大大小小且款式多樣,色彩繁多,不同的毛線可以怎樣分類呢?
笑笑:按照顏色分,一樣的放在一起!
珩珩:按照粗細分!
明哲: 還可以看毛線是幾股的,就分在幾股的里面!
問題二:有花紋和材質特別的毛線…要怎么擺放好看呢?
雨欣:可以試一試把它們都繞成毛線球!
昱儒:像媽媽帶我去買毛線的店里那樣,把毛線一樣顏色就放一起,一格一格堆在柜里。
經(jīng)過討論,大家決定按照顏色,將同種色系,深、淺不同的常見毛線裝在一個框里。孩子們輕而易舉就完成了分類任務,收集到的大部分毛線被孩子們挑選出來,暗色系陳列的效果,簡單,高效!但很快就有孩子發(fā)現(xiàn),還有一堆剩余的毛線···有的很粗,有的很細,有的是雙色花紋…這些種類特殊的毛線又該怎么處理呢? 帆帆說: “像毛線店一樣把特別的毛線繞在一個東西上,然后擺起來吧!” (生活經(jīng)驗的遷移)孩子們獻計獻策,我采買了一批繞線軸,和孩子們一起將材質特殊的毛線繞在軸上,孩子們還特意按色系擺放好,既利于取用,又美觀大方。
區(qū)域活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由于前期幼兒參與了毛線收集、分類與整理、制作毛線貼畫等活動,對毛線的特性與玩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幼兒通過區(qū)域中的自由探索,在自發(fā)的游戲活動中學習,在自身基礎上由淺入深,從易到難,挖掘著毛線與黏土、紙袋、樹枝、木片等不同材料的組合創(chuàng)意,探索出各種新奇有趣的玩法,玩出創(chuàng)意!
玩法一:纏繞
幼兒利用雙面膠將毛線一端固定在瓶子或樹枝上,圍繞瓶身或樹枝一圈圈有序纏繞,過程中可隨意搭配、替換其他顏色的毛線,使之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或漸變的色彩效果。
玩法二:串珠
幼兒自選粗細不同,穿孔不同的毛線,自由搭配串珠,串好的作品懸掛展示,難度適宜不同水平的幼兒參與。
玩法三:裝飾畫
孩子們巧用油畫布的框架作為底板,除了在平面的畫布上創(chuàng)作,有的幼兒還想到利用反面框架,突出立體的畫框效果。在畫面中結合粘土和毛線,賦予作品畫面一種凹凸的立體造型感。
當作品越來越多,孩子們發(fā)現(xiàn)展示墻上已經(jīng)放不下了…“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展示啊!”一個孩子答道:“還可以把作品裝在一個框(畫框)里,然后掛在墻上!”還有孩子大膽提議:“直接把超市變成一個專賣毛線的超市!”我和孩子們一起將制作的毛線球串連懸掛。再擺上區(qū)域日常的作品。貨架還是有點空…賣什么好呢?“用毛絨球裝飾些發(fā)夾!”“回家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些!”孩子們邀請爸爸媽媽們加入“玩線”隊伍,各種親子手工制品爭相出爐,各種新奇精美的毛線制品在 “毛線超市”上架,從教室內(nèi)蔓延到了教室外的微景觀展示區(qū),再蔓延到幼兒園一樓大廳的迎賓展示區(qū),孩子們的玩線熱情仍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