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偉/黃河科技學院
從當前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媒體融合已經(jīng)深入到人們中的日常生活中,依靠網(wǎng)絡終端將對新聞信息進行及時分享,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寬闊。媒體融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將對傳統(tǒng)媒體形式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傳統(tǒng)媒體要想在市場中生存下去,就要對當前的新聞采寫技巧進行及時的更新。作者在本文將對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聞采寫技巧和方法展開系統(tǒng)化的分析,使得新聞采訪的效果最大化,提升媒體的新聞報道質量。
媒體融合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的,指的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技術,對傳統(tǒng)媒體的形式、類型和內容等實施質的改變。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相比傳統(tǒng)媒體,在形式、類型和內容上媒體融合將發(fā)生質的變化。以介質的角度來說,傳統(tǒng)媒體的介質在范圍上是更加廣泛,比如以前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與傳統(tǒng)媒體的介質相比,媒體融合在介質上更加清晰和單一,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載體,常見的有門戶網(wǎng)站、微博、微信等。從媒體融合的特性來分析,媒體融合主要表現(xiàn)在快速化、交互性強和碎片化三個特性。
新聞,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新近或者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有的學者對新聞是這樣定義的,新聞指的是人們能夠感知到并能為積極傳播的客觀事物發(fā)生變化的信息。但是每個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定義為新聞。那什么樣的事情可以稱得上是新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樣的。對于新聞從業(yè)者來說,一件事情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第一,時效性。第二,影響力。第三,近距離。第四,爭議性。第五,顯要行。第六,現(xiàn)實性。第七,其特性。此外還要看新聞的對象,這將決定新聞的價值觀和導向。
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聞最大的變化就是新聞工作者角色的改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為新聞機構來廣泛地傳播和散發(fā)信息。但是事實上,在信息時代信息已經(jīng)不稀缺了,新聞也將主要有普通民眾來進行傳播和散發(fā)的。
網(wǎng)絡即時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新聞的處理能力更強,媒體融合將處理海量般的資訊。媒體融合視域下的記者不僅負責對資訊的充分收集,也不是僅僅寫一篇倒金字塔的新聞報道,同時要充分地考慮各種類型的資訊,將其納入到新聞報道中去。比如,某位知名學者到當?shù)氐母咝Ee辦講座,傳統(tǒng)媒體記者到場報道,撰寫有關演講活動的報道。攝影記者同時也會出現(xiàn),拍攝學者講座的照片。如果媒體融合視域下的記者到場報道,不僅考慮以上所說的因素,還主要寫出倒金塔結構的新聞報道,學者講座的基本內容,講座者的攝像,同時將學者的網(wǎng)絡評論的鏈接網(wǎng)址報道。這時媒體融合視域下記者的作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眾對網(wǎng)絡媒體瀏覽是為了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可能這些資訊不一定符合新聞的定義。
傳統(tǒng)的紙面媒體或者電視廣播都屬于線性媒體,以網(wǎng)絡為載體的媒體融合也可以稱之為線性媒體。線性媒體下的受眾一般都是從開始閱讀或者觀看,而且是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觀看的。但是,網(wǎng)絡媒體的特殊性可以作為非線性媒體的形式而存在。媒體融合下的新聞采訪人員要明白,撰寫新聞稿的時候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這樣將使得受眾從更多的途徑獲取到資訊。
媒體融合中的“新”是與傳統(tǒng)媒體比較而來的。媒體融合指的是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等技術,對傳統(tǒng)媒體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改變,在類型領域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將發(fā)生質的改變。以特性層面來分析研究,媒體融合主要表現(xiàn)在下面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快速化、交互性強和碎片化。媒體融合的快速化指的是新舊媒體、自媒體和 傳統(tǒng)媒體之間相互融合的速度在加快。媒體融合的互動性,就是媒體與讀者構建相互交流的平臺,打破了以往信息單一傳輸?shù)木置?。媒體融合的碎片化指的是在融合上不是整體性、一次性的融合,而是開展碎片化一點一點的融合。在媒體融合發(fā)展驅使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將發(fā)生重大變化,網(wǎng)絡技術把新聞傳播方面的便捷性提升了,借助媒體融合將更好地對不同資訊進行有效的處理。媒體融合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樣的發(fā)展背景下,新聞的展示需要全新的要求,不但要包含傳統(tǒng)媒體的文字和圖片,還要有視頻或者音頻內容,這樣就使得記者對采訪設備的依賴度增加。需要借助攝像設備,才能取得更好的視聽效果,將新聞現(xiàn)場以更好的形式展示出來,受眾將享受到更加直觀化的以便更好地呈現(xiàn)。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聞的形式將出現(xiàn)多元化,包含了新聞內容,傳播方式也越來越多,這樣就需要借助于更先進的采訪技術和設備,這樣將給受眾呈現(xiàn)出更有價值的新聞。
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聞內容將在形式上更加多元,雖然媒體融合和傳統(tǒng)媒介在流暢度上相同。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受眾以往觀看新聞的模式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僅可以以傳統(tǒng)的媒介形式進行傳播,還可以在媒體融合視域下以視頻形式進行播放。因此,現(xiàn)在的新聞采訪將借助先進的攝像設備,這樣使得新聞內容呈現(xiàn)的時候,將給觀眾以最佳的圖像和聲音感知效果,這樣網(wǎng)絡新聞將收獲最佳的新聞觀看體驗。
媒體融合視域下將對新聞采寫提出新的要求,也將對新聞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具體的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可以選擇的采訪形式和方式,將對新聞報道的效果產(chǎn)生直接性的影響,具體要求如下。首先,在具體的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素材的形式將更多,有音頻、視頻和文字等。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可采用的形式也很多,以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形式對新聞進行有效的報道,也是最直接化的處理,這樣來確保新聞的有效輸出。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具體的采訪工作的時候,可以對不同的采寫方式和類型進行篩選,這就對新聞展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聞采訪和新聞處理事件將增多,這樣就對新聞記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聞融合視域下,隨著媒體融合在新聞采訪及處理中的不斷增多,這對新聞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體融合視域下,并不是新聞記者才能發(fā)聲。媒體融合視域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發(fā)聲者,同時也可以是新聞擴散者。因此,需要新聞記者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yè)素質,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技巧。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及時性價值性的新聞,同時也能確保新聞的準確性,新聞記者和被采訪人員才能實施良好的互動,構成新的互動路徑,使得新聞得以最大限度地傳播和獲取。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新聞記者完善自身的職業(yè)技能,與被采訪人員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
不可否認的是,新聞線索是新聞來源的基礎。對新聞記者來說,只有深入到新聞現(xiàn)場才能開展高質量的采訪活動,對新聞事件的深入考察,才能獲取到最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另外,新聞記者還需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自己對新聞的敏銳度。對于一些新聞事件來說,表層的分析通常不具有相應的新聞價值,只有深入的分析才能獲取到新聞價值,這樣就對新聞記者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在采取的過程中需要對素材的累積,并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整理,這樣才能獲取到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同時,新聞記者要積極借助媒體融合的途徑,以不同的信息平臺來獲取更多的新聞線索,及時對新聞實施刪選和過濾,對有價值的及時撰寫,這樣才能保持社會責任感的高度,同時擁有良好的新聞敏銳度,所報道的新聞才符合當前社會價值觀。
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一些新聞事件看起來沒有價值,但背后的內涵卻是深刻的,這樣就能挖掘出更多的新聞線索,或許是重大價值的新聞,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從微小處對新聞事件進行挖掘,以良好的自我觀察力實施對新聞事件的觀察。在日常工作中要用心留意觀察,這樣才能深入挖掘,從多個角度、各個層面進行分析,使得新聞價值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將深層次的新聞線索搜查出來,這樣就能拓展新聞的延伸性。
新聞采訪作為獲取新聞線索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采訪者將作為傾聽者,需要具備良好的耐心,對采訪過程中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深入挖掘,同時適時地以適當?shù)姆绞竭M行引導,可以使語言性的引導,也可以使用非語言性的引導。比如,在具體采訪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臉部表情和眼部表情,對采訪者的性格特征進行認真觀察,采取最合適的采訪方式,這樣就能贏得采訪者的配合和信任。另外,在具體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需要把握好度,以正確的方法和節(jié)奏,不能過分地引導,這樣就能避免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融入過多的新聞記者的個人色彩和不良動機,避免新聞出現(xiàn)失真的情況。在寫作方面,首先將寫作的基本要素表達清楚,新聞稿要做到簡潔易懂。新聞點要選擇好,這樣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同時將關鍵詞及時嵌入。達到以上要求,一篇優(yōu)秀的新聞稿就產(chǎn)生了。
可以看出,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這樣才能為民眾呈現(xiàn)出最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才能贏得被采訪者的信任和配合,將內在的具有價值性的新聞挖掘出來。本文講述了媒體融合視域下怎樣做好新聞采訪工作,如何強化職業(yè)技能,將最有價值的新聞資訊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