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倩/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入了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對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對好老師的需求也更加突出。新形勢下,師德師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對促進教師教書育人,教師個人發(fā)展、高校發(fā)展甚至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學生。學生從教師身上,直接接受著思想道德、知識技能、情感意志的影響。高校要緊緊圍繞師德師風建設這條主線,嚴格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要求,引導教師提高認識,端正態(tài)度,以實際行動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示范,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品德。
(1)高校應成立師德師風建設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xié)調教務、教學督導、教師發(fā)展中心、教師工作部等職能部門,組織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方案,完善工作制度,指導各基層教學單位抓好落實。
(2)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類培訓,明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guī)范。高校應該積極探索教師樂于接受的形式,開展校內宣傳、宣講、研究、討論等,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
在現(xiàn)代大學的建設與發(fā)展中,教風、學風、校風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風和學風是一個共同體,教風引領著學風,教風不端,學風不正;學風的好壞亦反作用于教風。高校要通過加強教風學風和校風建設,引導教師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高校應當積極探索,不斷優(yōu)化校園的軟硬件環(huán)境,為教師安心從教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和制度保障。同時在構建“三全育人”格局時加強對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引導和教育,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從教的信心和決心,不僅僅把教師當作一份謀生的職業(yè)而是一種光榮的事業(yè)。高校在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中應當充分考慮教師的職業(yè)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快教育事業(yè)改革步伐,在全校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提高教師對學校教育事業(yè)的認同感,用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事業(yè)來凝聚人心。
高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好對教師工作的相關調研。充分調研新形勢下,高校教師的思想文化需求,豐富校園文化內涵,開展貼近教師工作生活的活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如:師德師風征文、大討論、演講比賽等,做好“文化餐”。引導教師堅定職業(yè)理想,常懷事業(yè)敬畏之心和教書育人之情,熱愛教育工作、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用自己的行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和過硬的教學能力,還嚴謹篤學,不斷提高自己,增強教師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獲得感。
校園景觀對校園文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高??山Y合學校自身特點,把學校的文化沉淀,辦學理念融合在景觀設計中,以此陶冶情操,弘揚道德規(guī)范,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
利用宣傳橫幅、校園電子屏、校園網、微信微博等渠道積極宣傳師德師風法規(guī)、黨和國家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精神,報道校內外師德師風典型,引領好師德師風建設的風向標。
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中要注意發(fā)揮共青團、教代會、工會、婦代會、學術團體等群團組織的優(yōu)勢,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群團組織改革,更好地為教師服務,在服務中凝聚各自所代表的教師群體,利用群團組織貼近教職工、易于走近教職工的特點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和宣傳工作。同時組織開展一些群眾性的師德實踐活動,積極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高校教師教學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各高校要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校教師的心理干預機制,為每個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提供心理咨詢,提高教師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1、強化教師黨支部團隊建設,發(fā)揮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創(chuàng)建出一批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黨支部,積極調動“雙帶頭人”、黨員教師爭做師德師風的示范標桿,以此帶動整個支部和所在部門,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2、注重抓好教師先進典型這個關鍵少數(shù),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師德師風引導作用
加強對先進人物和杰出事跡的宣傳,深入到師資隊伍中間,挖掘教師楷模、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典型案例,營造學先進、當先進的積極氛圍,創(chuàng)新師德師風建設宣傳工作傳播力和穿透力。
高校要注重師德師風建設責任的落實,組織和督促各部門負責人要經常性深入教學一線,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調研、問卷調查、意見箱征集、個別談話等方式,認真聽取教師的呼聲,查找并解決好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高校在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時應當提早謀劃,要將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做預設。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運用好師德師風問題報告制度和預防監(jiān)督制度。要設立師德師風監(jiān)督機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學生、管理人員等多方參與的高校、教師師德師風監(jiān)督體系。做好警示教育和防范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愈發(fā)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等一系列規(guī)定和政策,而這些就為高校完善師德師風考核提供了依據和基本的遵循。高校應當按照這些規(guī)定和要求建立健全教職工師德考核檔案,完善師德考核辦法,將師德表現(xiàn)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職務聘任、評優(yōu)獎勵等的重要依據,建立師德師風先進評選制度和違反懲戒制度,落實好師德表現(xiàn)一票否決制度等。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高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是師德師風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認識、健全機制、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完善考核和獎懲,持續(xù)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向預期目標發(fā)展。師德師風建設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