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榮
[摘 ?要]當前,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qū),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對于攻堅克難、全面深化改革,顯得尤為重要。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必須賦予黨建理論真正的學科地位。獨立的、原創(chuàng)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學術體系是黨的建設學科得以構建完成的支撐骨架,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則是通過講好群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充實黨建學科化建設的血肉肌理,本文試圖從學術體系及話語體系兩個方面來論述如何更好地開展黨建學科化建設。
[關鍵詞]黨建;學科化建設;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中圖分類號] ?D2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9)10-0051-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chuàng)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敝袊伯a黨毫無疑問是這一偉大實踐的堅強領導核心,“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命題是新時代迫切需要解答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其黨建學說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相比,仍然呈現(xiàn)出不完善、不系統(tǒng)、不夠“科學化”的現(xiàn)象,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任重道遠。
一、黨建學科化建設方興未艾
改革開放以來,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中國模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內學界對于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合法性、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豐碩,已經成為一門顯學,特別是蘇東劇變之后,作為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實際上的領頭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路徑引起其他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學習和效仿,國外學界對打破“歷史的終結”預言的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和執(zhí)政能力的研究也日益興起。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共產黨的性質和特征作了如下表述:“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盵1]最廣泛的無產階級利益代表性是共產黨建黨的初心,也是其領導地位的合法性來源。中國共產黨成立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其近百年蓽路藍縷、披荊斬棘的發(fā)展歷程也是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偉大復興之路。縱觀歷史,可以得出結論: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黨的建設更不是一勞永逸的,黨建理論要隨著外部環(huán)境和歷史任務的變遷而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新世紀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逐漸步入深水期,經濟增速放緩,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成為新時期黨建的重要命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研究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問題,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強調要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這些理論的提出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黨的建設領域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典黨建學說和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黨建思想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走向成功的理論指引和制度保障。
要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就必須賦予黨建理論真正的科學地位,以構建專門黨建學科的方式為其正名。對于這一點,學界早有共識:“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需要將黨的建設作為一門學科加以定位?!盵2]從應然角度來說,黨建學科化建設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對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的研究。包括黨的思想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內涵。二是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優(yōu)化黨的執(zhí)政方式的研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要保證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必須“切實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使黨的執(zhí)政方略更加完善、執(zhí)政體制更加健全、執(zhí)政方式更加科學、執(zhí)政基礎更加鞏固?!盵3]這其中又包括對理論的完善和對實踐的改造兩塊內容。三是縱向和橫向的歷史比較研究,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建理論發(fā)展史、中共歷代領導人黨建思想研究、國外執(zhí)政黨建設思想和發(fā)展歷程等。四是經典理論黨建思想研究,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列寧斯大林等的黨建思想的系統(tǒng)分析及其在世界范圍內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從創(chuàng)建、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作用研究等。五是通過跨學科整合的方式豐富研究方法、完善學術體系。這一部分的研究內容可以說是幾乎所有學科都必須具備的,就黨的建設學科而言,從相關的政治學、行政學、組織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相對成熟的學科中吸收研究方法和適用的概念、理論,是非常必要的。六是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一方面要與學術體系相適應,精準地表達學術思想和理論概念;另一方面作為“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新興學科,也要注重學術話語的傳播性。
為全面增強執(zhí)政本領、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置黨的建設二級學科?!苯涍^兩年多的發(fā)展,目前黨的建設專業(yè)碩博士研究生教育已經初具規(guī)模,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是黨建理論進一步完善的必然要求。
二、學術體系創(chuàng)新是黨建學科化建設的骨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