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超 吳曦 莫喬富
摘 要:大學校訓作為學校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的總結,是一所大學歷史文化積淀的凝結,也是對一所大學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的凝縮。大學校訓只有具有一定的認知度、踐行度,才能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凝聚力。本文針對西南民族大學在讀本科生對大學校訓的認知和踐行情況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分析,并總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促使校訓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學校訓;認知;踐行
大學校訓不僅僅是規(guī)范師生行為的準則和指導思想,更是一所大學精神文化的靈魂和底蘊所在,凝聚著一所大學的個性化辦學理念和發(fā)展特色。西南民族大學的校訓為“和合偕習,自信自強”,取自《管子》“畜之以道,則民和;養(yǎng)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之意?!昂秃衔幕弊鳛橐环N精神紐帶,凝聚著民族地區(qū)的師生,使之既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用一種包容的、敬重的、欣賞的態(tài)度和胸懷來尊重和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從而形成團結友愛,互尊、互學、互助的良好風氣。為了解西南民族大學在讀本科生對本校校訓的認知和踐行程度,我們主要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diào)查等方法,從大學生在校訓認知和校訓踐行兩個層面的不同方面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西南民族大學在讀本科生中不同年級學生在校訓認知和踐行兩個層面存在著不同問題。因此,我們將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并希望為高校的校訓文化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我們通過查閱本校校訓以及大學校訓認知和踐行的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設計了《西南民族大學本科生對本校校訓的認知和踐行狀況調(diào)查》調(diào)查問卷。本次調(diào)查采用線下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的方式,于2019年5月-2019年6月向西南民族大學2016級(30.7%)、2017級(33.6%)、2018級(35.7%)的各個學院本科生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845份,問卷回收率為93.9%,有效問卷率為96.1%。調(diào)查中涉及17個學院,男生占比34.9%,女生占比65.1%,漢族學生占比40.1%,少數(shù)民族學生占比59.9%。主要問題的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1)對于“西南民族大學的校訓是什么?”的回答,2016級本科生中96.8%的學生能夠準確識讀校訓,3.2%的學生無法準確認知校訓;2017級本科生中,93%的學生對校訓有準確的認知、識讀,6.4%的學生校訓認知存在問題;2018級本科生中,92.8%的學生知道西南民族大學的校訓是什么,7.2%的學生對校訓認知模糊不清。三個年級的綜合數(shù)據(jù)表明,西南民族大學94.2%的本科生能夠準確識讀本校校訓,對本校校訓有準確的認知,校訓文字識讀準確,對校訓有較高的認知度。但仍有5.8%的本科生對本校校訓的認知存在諸多問題,認知情況不容樂觀。
(2)對于“我在生活中積極踐行校訓精神”的回答,2016級本科生中9.2%的學生在生活中完全不踐行校訓精神;2017級本科生中1.5%的學生在生活中完全不踐行校訓精神;2018級本科生中5.2%的學生在生活中完全不踐行校訓精神。對比數(shù)據(jù)結果可知,2016級本科生在生活中完全不踐行校訓精神的比例最多,2017級本科生踐行校訓精神的比例最大。
通過對三個年級本科生對校訓的認知及踐行調(diào)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3個年級在校訓認知和踐行程度上存在著不同問題??傮w上,2017級、2018級學生在校訓認知和踐行上高于2016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對校訓的認知和踐行有待提高;具體來說,在校訓認知層面,西南民族大學三個年級的本科生中存在少數(shù)學生不能準確識讀校訓和不了解校訓來源的問題,且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校訓缺乏感染力;在校訓踐行層面,存在少數(shù)學生沒有積極踐行校訓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問卷反饋的學生意見,我們探索出以下方法來處理問題。
第一,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校訓宣傳力度,如利用新媒體(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宣傳、拍攝紀錄片宣傳、設計特色海報宣傳等等,這樣利于各民族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去了解校訓;第二,多舉辦校訓相關主題活動,形式多樣、具有特色、充滿趣味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讓各民族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加強交流,更深刻地體會并踐行校訓精神;第三,增加儀式感,如設立校訓日、評選校訓形象榜樣、舉行會議前背誦校訓、要求學生日常背誦校訓、把校訓加入考試中、建設校訓相關特色建筑、學生證一卡通印上校訓等等,這樣可以強調(diào)校訓的重要性,增加校訓的感染力,增強各民族學生對校訓的認同感;第四,豐富校訓的知識內(nèi)涵,如校訓進課堂、開展校訓主題講座并進行具體講解、加強校訓相關思想教育等等,讓各民族學生對校訓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好地發(fā)揮校訓的指導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發(fā)展校訓周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來滿足各民族學生對校訓的興趣與熱愛,讓校訓精神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