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霞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初中教育階段最基礎的教育學科,做好課堂的激活方式研究,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帶來幫助。文章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先對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進行簡述,之后對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予以討論,希望能夠為進一步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水平帶來幫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激活方法
一、引言
在初中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從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來看,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缺少有效設計,以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價值難以在課堂上實現(xiàn),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步,還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對初中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極為不利。
為了盡快改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xiàn)狀,實現(xiàn)對課堂的有效激活,教師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新課程改革內容和素質教育目標的研究,以確保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為他們良好的道德素質構建和法治觀念形成打下基礎。
二、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從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發(fā)展來看,做好課堂的有效激活,能夠為進一步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帶來幫助。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激活,能夠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樹立帶來支持。對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們是沖動、迷茫且脆弱的。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平穩(wěn)地度過青春期,并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建立正確的道德素質和法治觀念,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實現(xiàn)德智雙修素質教育目標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智雙修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以德育為基礎內容的學科,必須要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完成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德智雙修的發(fā)展目標。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激活,能夠有效展現(xiàn)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魅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認知水平、價值觀念的提升,這帶來的不僅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效果的進步,更是德智雙修素質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助力。所以,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激活意義重大。
(三)進一步推動學科的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在初中教學階段的發(fā)展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還會對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目標實現(xiàn)帶來影響。從最近幾年的教學發(fā)展過程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遇到了嚴重的發(fā)展困境,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必須要進一步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通過改變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等方式來完成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激活,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能夠盡快回歸正軌,在給予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以有力支持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推動初中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帶來支持。
三、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
(一)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認知觀念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需要良好的課堂導入設計,來完成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思維引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會忽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幾句話帶過或根本就不進行導入,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與教師不在一個頻道之上,以至于教師的知識輸出與學生的知識接受不對等,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落實課堂導入階段的教學地位,實現(xiàn)對課堂導入模式的創(chuàng)設設計,成了素質教育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學習新課標中的內容,并通過對創(chuàng)新性課堂導入模式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提高課堂導入效果,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激活帶來支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看,課堂導入不僅要符合素質教育目標,保證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性,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因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保證學生對課堂導入內容的理解效果,才能夠完成對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促使他們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學習當中來。
信息技術作為典型的教學輔助技術,將其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階段,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導入內容,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完成對他們的知識探究主動性的調動,為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知識探究主體作用,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激活帶來支持。
例如,“堅持改革開放”一課的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對比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社會生活的不同狀態(tài),來了解改革開放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由董文華女士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了解偉人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中的重要作用,由此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鄧小平同志在我國社會發(fā)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的調動,為進一步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效果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為進一步激活課堂帶來支持。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典型學科,因為知識內容的特殊性,而導致教師在教學模式設計方面較為單一,這會讓原本就比較生澀難懂、邏輯復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變得更為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互動欲望以及知識理解和分析能力都會因此受到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低效狀態(tài)繼而出現(xiàn)。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模式予以創(chuàng)新,成為推動課堂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自然也需要進行改革,才能夠實現(xiàn)學科教育目標,以符合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從新課程標準所推薦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來看,包括自主探究法、任務驅動法、合作探究法等,都適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實現(xiàn)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青春的情緒”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筆者采取了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授課,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了解和認識自己,并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科學地控制情緒,以幫助他們獲得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紤]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會在開展自主學習模式之前,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通過學習和分析來了解情緒的分類和作用,以及青春期期間學生的情緒表現(xiàn)特征,由此來幫助學生更為清楚、細致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筆者還會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抓手游戲”,讓他們通過游戲去感受游戲準備時、逃脫時、被抓住時、抓住別人時以及被別人逃脫時的感受。由此讓學生更為直觀、深入地去了解自己情緒的表現(xiàn),并在情緒變化過程中進一步地了解自己,同時也實現(xiàn)自主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激活提供助力。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道德素質
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是讓學生進入到社會生活中體驗和感受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方式的環(huán)境,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時還能夠完成對學生正確道德素質和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這對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相比于課堂教學而言,課后的生活環(huán)境才是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真實環(huán)境,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應用來獲得自己的道德素質與法治精神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實踐活動,由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例如,筆者會將“高鐵霸座”事件、“昆山反殺”事件以及趙宇見義勇為等社會熱點事件作為課堂討論素材,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與分析,來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明白法治社會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讓學生真正地進入社會生活中,通過實踐體驗來獲得成長與進步。例如,在完成“積極服務社會”章節(jié)的知識學習后,筆者就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城市公園、廣場等地進行社會服務,由此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并切身感受到社會服務的意義,由此來進一步培養(yǎng)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進一步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激活策略研究,不僅可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發(fā)展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必須要在充分學習新課改內容的基礎上,做好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研究,確保其能夠以學生喜歡和擅長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知識,從而完成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從而真正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素質構建打下基礎,也為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沈 捷.探究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名師在線,2018(36):54-55.
[2]劉順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67.
[3]王靈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41):375-376.
[4]秦 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8(27):41.
[5]王春玲.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刊),2019(3):94.
[6]陳世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智慧,2019(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