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梅
摘 要: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高效課堂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教師應重視構建帶著問題的課前自學模式、自然無縫的課堂導入模式、豐富多元的知識呈現(xiàn)模式、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有趣靈活的物理實驗模式和科學合理的激勵評價模式,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
關鍵詞:高效課堂;物理課程;教學模式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它既要求學生能夠認知并理解物理現(xiàn)象,同時又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實驗這一方式來對問題進行探究與思索。因此,物理學習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縝密分析能力、細心觀察能力等都有較高要求。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時,應當從多個角度、以多種方式,構建一個多元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問題導學,帶著問題的課前自學模式
實踐證明,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能帶著一定的方向性和思考性,其效率比茫然無知或者只跟隨教師思路學習要高效得多。那如何使學生“有所準備”呢?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通過問題導學法來實現(xiàn)。以《光的反射》為例,在上一節(jié)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下一堂課的學習內容,并在黑板上列出如下問題:光在哪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這些物體表面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反射的規(guī)律是什么?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等等。教師應提醒學生在課前自學時,要帶著問題去思考并嘗試做課后作業(yè)。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是“自學”,而不是簡單的“預習”,兩者對于學生的要求不一樣。大部分教師都會提醒學生預習新課,但簡單的預習只是讓學生了解所要講的內容,屬于“翻閱書本”,而自學則要求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學習。以《光的反射》為例,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相對簡單,只要學生弄清楚了以上幾個問題,就能把握本章節(jié)內容,如帶著這種自學的狀態(tài)來聽課,就可以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與學的效果。
二、事例引入,自然無縫的課堂導入模式
教師仔細觀察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上課鈴響起后,雖然立刻回到了座位并準備好了上課用具,但課上的一兩分鐘里,他們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課間那種松散悠閑的狀態(tài)里,考慮到這個問題,教師應快速地幫助學生過渡到課堂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此,教師可以嘗試以事例引入法來進行自然無縫的課堂導入。以《聲波的產生和傳播》為例,教師拿出教尺,依靠講臺,按壓住尺子的一頭,另一頭用手撥動,使其發(fā)出聲音,讓學生仔細觀察尺子在教師撥動并發(fā)出聲音后有什么變化(尺子在振動)。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水杯,或水壺,或鉛筆盒等,用筆或尺等敲打,使其發(fā)出聲音,說說這些物體在發(fā)出聲音的過程中都有什么特征(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實際上,學生在嘗試回答發(fā)聲物體的變化時,就已經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聲波的產生和傳播》這一章節(jié)中“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的學習中??梢钥吹?,教師運用生活事例導入新課時,是非常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慢慢拉回到課堂上來,當學生恢復到學習狀態(tài)后,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互助共進,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的物理課堂離不開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為此,教師可以采用互助共進法。以《電路》中的《串聯(lián)電路》與《并聯(lián)電路》為例,這兩個章節(jié)里,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讀畫簡單的電路圖、認識并理解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會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教師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同一個主題下,給學生設計若干項活動。
比如,在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中,各種照明工具是如何連接的呢?各家各戶常用的各種家電設備是如何連接的呢?教材中各幅圖畫的燈泡連接方式有什么特點?并聯(lián)電路中的干路和支路分別指的是哪些部分?指出若干幅電路圖中的電路故障等。這種互助共進的小組合作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尤其是一些怯于向教師提問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向同學提問;另一方面,大家共同探討某一個問題,良好的集體學習氛圍有利于驅散個人學習時可能存在的惰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
四、聚焦過程,科學合理的激勵評價模式
最后要提到的有助于提高物理課堂效率的就是教師要善于采用聚焦過程法來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激勵和評價。以《機械和功》為例,這一章節(jié)里的內容非常多,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在最開始的《杠桿》《杠桿平衡的條件》《杠桿的應用》這幾個單元里的學習狀態(tài)都很一般時,就要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通過眼神、手勢等進行鼓勵。當學生在《滑輪》《滑輪組》《輪軸和機械傳動》《斜面、機械綜合應用》等單元里表現(xiàn)得越來越活躍時,如大膽舉手向教師提問,主動將自己的認知與大家分享,注意力更加集中,相對于之前有了“漸入佳境”的狀態(tài)時,教師就要及時對學生的這種進步予以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聚焦過程法強調的是教師要重視并放大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通過激勵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并學習物理的時期,在此期間學生所形成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習慣會對學生后續(xù)乃至終身的物理學習產生重要影響。為此,教師應當秉承“高效有序”的原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把知識的價值挖掘出來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其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對最終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從課前自學、課堂導學、知識呈現(xiàn)、小組合作、實驗教學、激勵評價這六個方面入手,通過問題導學、事例引入、信息技術、互助共進、創(chuàng)意組合、聚焦過程來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