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洪玉
【案例描述】
德育就是以德育人,教育者本身就要有道德,以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根據(jù)被教育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否則最終的教育情況會大打折扣。對于德育,教育者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自己的道德行為來引導和影響他人,被教育者要對教育者所教授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
無論是對別人還是自己,進行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施教者會因為自己的教育成果和對被教育者的幫助而獲得成就感;被教育者也會因為自己領悟到了新的東西而心生歡喜。德育就是遵循人的本性,對人進行道德上的感化和升華。
【案例一】
山東某小學率先步入注重德育的潮流,并采用學《弟子規(guī)》的方式進行落實,將整體總目標分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要求全校師生都要背誦并理解《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
第二階段:通過黑板報、文化廣播、在班會上放映教育視頻等方式渲染一種濃郁的學習《弟子規(guī)》的文化氛圍。
第三階段:通過學習和理解《弟子規(guī)》讓學生將所學到的優(yōu)良觀念品質(zhì)落實到實踐生活當中去。(1)讓每位學生深刻意識到父母和老師對他們的付出。(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切實做到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3)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禮儀禮節(jié)。由學校制定老師與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guī)范,通過舉行禮儀大賽或其他文化活動來提升師生的修養(yǎng)素質(zhì)。
第四階段:將《弟子規(guī)》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教育之中,與正常的授課相結(jié)合,將傳統(tǒng)文化和課本知識相結(jié)合,深刻貫徹落實,全面提高,共同發(fā)展。
【案例二】
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老師將《弟子規(guī)》中的語句與學生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學習。
師:同學們,當你身邊朋友互相炫耀攀比時,你應該用哪句話來勸阻他們?
生:“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師:對,這句話講的是穿衣服要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jīng)濟狀況,這才是持家之道。
師:那你看見同學吃飯?zhí)羰衬阌謶撛趺磩袼?,用哪句話?/p>
生:“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p>
師:沒錯,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生:教育我們?nèi)粘o嬍骋⒁鉅I養(yǎng)均衡,不要挑食和偏食。
……
【案例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道德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有許多學校逐漸著重于道德教育,將《弟子規(guī)》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弟子規(guī)》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地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影響孩子的道德程度。
《弟子規(guī)》中,大到待人處事,如“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等,小到講文明懂禮貌,如“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xiàn)能”等,大事小事面面俱到,都能規(guī)范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習慣,教導學生多為別人著想,有團隊集體意識。
【案例反思】
當代學校的教育在教育學生思想方面普遍存在問題,學生對于感情認知方面抑或慎言慎行方面又或是言行一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
大多數(shù)學校把教育重點都放在了科學、技術(shù)等上面,卻忽視了倫理道德的教育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學校過于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道德方面的教育,導致現(xiàn)如今的學生對于道德、親情、友情、倫理等方面敬而遠之,社會上亦是如此。
除去學校教育的缺乏外,部分學生在生活方面晝夜顛倒,生活渾渾噩噩不規(guī)律,沒有自制力,抵擋不住外界的種種誘惑,對人和事物也缺乏一顆敬畏之心,這些現(xiàn)象都是現(xiàn)在學生的真實寫照。現(xiàn)在許多的大學生做事都是感情用事,沒有理智,做事從來都不考慮后果,一腔熱血往前沖,無法做到三思而后行,在日常和同學相處中也是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缺乏責任心與耐心,獨處的時候更是沒有自制力,出了事情永遠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想著怎么可以推卸責任,從來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都是怨天尤人。
再說說現(xiàn)如今的社會,現(xiàn)在社會中很多人接受的教育有一些也是與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對于老師教授的道德思想置之不顧,不予理睬,就算接受了也不去實踐。
【總結(jié)】
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越來越重要。廣泛的德育指的是有計劃地對成員進行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等;而狹義的德育就是指學校德育,是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zhuǎn)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而當代學生的教育卻著重于文化課的教育與提升,而疏忽了道德、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育,在校期間思想品德課成為小科目,不被重視,更不用說其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了。
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對《弟子規(guī)》的教育落實更不能忽略甚至是排斥。以德啟智,德智相長,《弟子規(guī)》與日常教學活動結(jié)合,不僅能學生樹立良好的風尚情操,更能促進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諧發(fā)展、共同進步。
《弟子規(guī)》的背誦和理解對于小學生非常重要,學生在小學時期開始逐步形成系統(tǒng)的道德認識以及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應從小重視,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正確的道德教育,為以后的長期發(fā)展打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馬青松.從學《弟子規(guī)》開始落實學校行動德育[A].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2019: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