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莉,成 靜,陳 銘,曹玉文,冷曉玲,吳 芳,馬 婷,童 瑾,杜婷婷,李 軍*
(1.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2.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病理教研室,新疆 石河子 832003;3.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超聲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前,全球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女性腫瘤首位[1-2]。乳腺癌是少數(shù)幾個國際公認的可以通過臨床前期預防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3],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乳腺癌對指導臨床治療至關(guān)重要。乳腺X線攝影和二維超聲作為臨床常用的乳腺腫塊檢查手段,存在部分良惡性腫塊影像學特征重疊的現(xiàn)象[4-5]。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shù)包括聲觸診組織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技術(shù)和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 VTIQ),兩者均可獲得ROI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反映組織的硬度[6-7],但對不同大小乳腺腫塊良惡性鑒別效能的報道鮮見。本研究對不同大小乳腺腫塊進行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shù)檢查,比較兩種技術(shù)對不同大小乳腺良惡性腫塊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乳腺外科因乳腺腫塊就診并欲行手術(shù)切除的女性患者185例,共219個乳腺腫塊,年齡24~75歲,平均(49.4±9.8)歲。腫塊最大徑5~39 mm。根據(jù)最大徑將腫塊分為3組:S1組,65個,最大徑5~10 mm,平均(0.87±0.14)mm;S2組,71個,最大徑11~20 mm,平均(1.56±0.23)mm;S3組,83個,最大徑21~39 mm,平均(2.85±0.54)mm。所有患者術(shù)前均接受常規(guī)超聲、VTQ及VTIQ檢查,術(shù)后行病理學檢查。排除標準:腫塊最大徑≥40 mm或<5 mm;檢查前患者曾接受治療(放化療、內(nèi)分泌治療);腫塊同側(cè)乳腺曾接受外科手術(shù)。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Siemens Acuson S3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L9-4線陣探頭,頻率4~10 MHz?;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雙乳及腋窩區(qū)域,采用編織法行常規(guī)超聲檢查,觀察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邊界、縱橫比、鈣化及血流情況等;啟動VTQ模式,檢測深度4 cm,將取樣框(5 mm×5 mm)置于腫塊中央,囑患者屏氣,圖像穩(wěn)定后按“update”鍵,記錄該處的SWVVTQ;啟動VTIQ模式,檢測深度4 cm,有效取樣范圍4.0 cm×2.5 cm,取樣框兩側(cè)界包括病灶周邊至少5 mm范圍,于“質(zhì)量模式”下觀察剪切波質(zhì)量,當病灶顯示為均勻綠色則進入“速度模式”;以病灶周圍背景組織呈均勻淺藍色或淡綠色,病灶內(nèi)部呈紅色或黃色為標準,獲得VTIQ剪切波彈性成像速度模式圖像。根據(jù)顏色不同,將ROI(1 mm×1 mm)分別置于病灶SWV最高區(qū)域、最低區(qū)域、腫塊邊緣、中間區(qū)域、周圍腺體。記錄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及SWVmax與同深度周圍腺體SWV的比值(SWVratio)。所有測量均重復5次,最后取平均值。測量時保持探頭與掃查部位垂直,注意避開鈣化或液化壞死區(qū)域。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組內(nèi)良惡性腫塊SWV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大小惡性腫塊SWV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病理結(jié)果為金標準,采用ROC曲線分析SWVVTQ、SWVmax、SWVratio對不同大小乳腺惡性腫塊的效能,計算AUC并確定截斷值。采用MedCalc 12.7.0.0軟件,AUC的比較采用Z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9個乳腺腫塊中,良性111個(111/219,50.68%),惡性腫塊108個(108/219,49.32%),其中S1組良性腫塊36個,惡性腫塊29個,S2組良性腫塊36個,惡性腫塊35個,S3組良性腫塊39個,惡性腫塊44個。3組良惡性腫塊的病理分布見表1。
3組乳腺良、惡性腫塊的SWVVTQ、SWVmax、SWVratio見表2和圖1、2。3組組內(nèi)乳腺良、惡性腫塊SWVVTQ、SWVmax、SWVratio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3組乳腺惡性腫塊SWVVTQ(F=35.037,P<0.001)、SWVmax(F=30.771,P<0.001)、SWVratio(F=6.866,P=0.002)比較總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除S2與S3組間SWVratio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52),余兩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3組SWVVTQ、SWVmax、SWVratio診斷乳腺惡性腫塊的效能見表3,ROC曲線圖3。VTQ及VTIQ技術(shù)診斷S2和S3組乳腺惡性腫塊的AUC均>0.90。S1組SWVVTQ與SWVmax及SWVratio的AUC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WVmax與SWVratio的AU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S2組和S3組SWVVTQ、SWVmax及SWVratio的AUC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3組良惡性乳腺腫塊的病理分布(例)
圖1 患者,51歲,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病灶最大徑8 mm A.常規(guī)超聲檢查; B.VTQ檢查,SWVVTQ為4.25 m/s; C.VTIQ檢查,SWVmax為3.38 m/s,SWVratio為1.97
表2 3組乳腺良、惡性腫塊的剪切波速度值(±s)
表2 3組乳腺良、惡性腫塊的剪切波速度值(±s)
組別SWVVTQ(m/s)SWVmax(m/s)SWVratioS1組 良性2.45±1.282.36±0.761.81±0.58 惡性4.15±2.084.00±1.022.98±0.79 t值4.0487.1946.897 P值<0.001<0.001<0.001S2組(n=36) 良性3.82±0.963.16±1.151.95±0.63 惡性6.34±1.885.45±1.273.38±0.82 t值7.1197.9788.246 P值<0.001<0.001<0.001S3組(n=39) 良性3.95±1.644.10±1.492.11±0.61 惡性7.87±1.697.22±1.663.32±0.65 t值10.7048.9528.724 P值<0.001<0.001<0.001
組織硬度與內(nèi)部病理結(jié)構(gòu)密切相關(guān),是判斷組織良惡性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8],臨床觸診是傳統(tǒng)的檢查手段,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shù)可提供有關(guān)組織內(nèi)部的硬度信息。聲觸診組織定量技術(shù)包括VTQ及VTIQ,兩者均可獲得ROI的SWV,進而反映組織的硬度[9-10]。VTIQ技術(shù)作為一種新的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shù),其取樣框更小且可對ROI進行多點測量[11]。
研究[12-13]發(fā)現(xiàn),即使最大徑較小(4~5 mm)的腫塊,與良性腫塊相比,惡性腫塊硬度更高。Evans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最大徑<15 mm的浸潤性乳腺癌,平均彈性模量值為109 kPa,而最大徑≥15 mm的浸潤性乳腺癌,平均彈性模量為167 kPa。本研究發(fā)現(xiàn),良性和惡性腫塊的SWVVTQ、SWVmax均隨腫塊最大徑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大小惡性腫塊SWVVTQ、SWVmax、SWVratio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Chen等[15]研究結(jié)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為腫塊的硬度與細胞構(gòu)成、膠原纖維組織合成、血管形成等因素相關(guān),隨腫塊的增大,膠原纖維組織合成增多,同時較大的腫塊細胞形成較多且間質(zhì)水腫更明顯[16],均導致腫塊硬度的增加。研究[17-18]表明,體積較大的腫塊,其免疫組化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多表達陰性,Ki-67多為高表達,腫塊組織學級別較高,有較多的微血管生成且呈高增殖狀態(tài),因此硬度增加。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SWVmax、SWVratio診斷3組惡性腫塊的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90,提示VTIQ技術(shù)對不同大小的乳腺腫塊均具有良好的評價效能。本研究中,對于最大徑5~10 mm的乳腺腫塊,SWVmax、SWVratio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的曲線下面積高于SWVVTQ,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最大徑>10 mm的乳腺腫塊,VTIQ與VTQ診斷乳腺腫塊的AUC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相對于最大徑5~10 mm腫塊,VTQ技術(shù)對于最大徑>10 mm腫塊的診斷價值更高,原因可能在于VTQ技術(shù)的取樣框大小為5 mm×5 mm,因此小腫塊的最大徑與取樣框相當,測量時無法避開腫塊內(nèi)部的鈣化或囊變,導致結(jié)果不能準確反映其硬度。本研究中最大徑5~10 mm、21~39 mm的乳腺腫塊,均為SWVmax的AUC最大,敏感度最高。分析其原因,最大徑較小的惡性腫塊多表現(xiàn)為不合并鈣化、早期纖維化程度低、對周圍組織浸潤生長有限;最大徑較大的腫塊存在良、惡性組織交叉,選擇顏色最深的區(qū)域測得的SWV最大值更容易發(fā)現(xiàn)硬度部分性增高的惡性腫瘤,因此對于較大或較小的腫塊,SWVmax具有更高的診斷效能。
表3 3組SWVVTQ、SWVmax、SWVratio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的效能
圖2 患者,47歲,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病灶最大徑26 mm A.常規(guī)超聲檢查; B.VTQ檢查,SWVVTQ為9 m/s; C.VTIQ檢查,SWVmax為10.00 m/s,SWVratio為5.13
圖3 VTQ、VTIQ技術(shù)診斷不同大小乳腺良、惡性腫塊的ROC曲線 A.5~10 mm; B.11~20 mm; C.21~39 mm
綜上所述,對于最大徑>10 mm的乳腺腫塊,VTQ、VTIQ技術(shù)均可較好地應用于乳腺腫塊良惡性的鑒別診斷,且診斷價值相當;對于最大徑≤10 mm的乳腺良惡性腫塊的鑒別,VTIQ技術(shù)較VTQ技術(shù)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