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先后創(chuàng)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是近代中國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曾經(jīng)以獨到的慧眼,從保育院一群流浪的孩子中,發(fā)現(xiàn)了著名音樂家陳貽鑫的音樂潛質(zhì)和才華,并努力培養(yǎng)和教育他,在我國教育界和音樂界傳為佳話。
1938年底,陶行知出國訪問歸來,和音樂家任光一起去漢口一家臨時保育院探訪孩子。臨時保育院收留的都是一些失去父母、生活無著、無家可歸的流浪孩子,身世比較可憐和悲慘。在保育院中,陶行知看見一個患癩痢頭的小孩,正指揮著一群小朋友唱歌。他和任光感到有點興趣和意外,任光當即教了這個小孩一些音符和拍子的知識。令陶行知感到驚奇的是,這孩子聰明異常,竟然把這些知識大多都記住了。三天后,當陶行知故意去“考考”他的時候,他竟然能把一支從未聽過的歌曲,用音符記錄下來。陶行知很快記下了這個小孩的名字:陳貽鑫。
過了一年,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育才學校,從各個保育院招來了一批學生。陶行知留意了一下,發(fā)現(xiàn)從各保育院收來的學生中,沒有陳貽鑫的名字,他馬上派老師去漢口尋找。原來,育才學校招生的時候,陳貽鑫正患瘧疾,發(fā)著高燒,沒能參加考試。陶行知知道情況后,馬上寫信給保育院院長,陳明學生陳貽鑫是一棵音樂好苗子,如果及早培養(yǎng),給他良好的教育,在音樂方面很有發(fā)展前途。同時,他懇請保育院院長派人把陳貽鑫送到自己創(chuàng)辦的育才學校。
陳貽鑫在育才學校入學后,陶行知讓他進入音樂組。陳貽鑫頭上的癩痢一直讓陶行知放心不下,在擔任校長的百忙之中,陶行知通過馮玉祥將軍的關系,特地從四川榮昌請來劉一鵬醫(yī)生,為陳貽鑫醫(yī)治頭上的癩痢和膿瘡。經(jīng)過兩個月的精心醫(yī)治,陳貽鑫的頭上慢慢生出了烏黑的頭發(fā)。在陶行知的關照和培養(yǎng)下,陳貽鑫的音樂才華開始嶄露頭角。陳貽鑫進入育才學校后,先當學生后留校任教,十年如一日,從沒離開過育才學校。
后來,陳貽鑫成長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樂隊指揮家。每當與人談起這段往事,他總是滿含熱淚,激動不已,他說:“陶先生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愛護和培養(yǎng)人才幼苗,作出了巨大貢獻。就我來說,如果沒有陶先生,也就沒有我的成長,我也不可能成為音樂學院教授和指揮家了?!?/p>
(江?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