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禮
摘 要在古詩詞教學中,重點是樹立學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進入詩歌意境的心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詞、句、整體詩、音律等方面去體驗詩歌的美。
關鍵詞詩詞;審美;心境;整體;音樂美
中圖分類號:A14,A,G254.23,O192,J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5-0201-01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學瑰寶中最燦爛的明珠,在小學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中就安排學習75篇古詩詞。課標明確古詩詞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梢赃@么說,古詩詞的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尋找美、審美的過程。
一、營造審美的心境
每一首詩詞,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有特定的環(huán)境與心境,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必須進入這種境界,才能進入審美活動,達到審美培養(yǎng)的目標。教師設計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或者課件。如:仿照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的主持人的導語。
在教學《江南》這首詩時,設計導語:同學們,我?guī)銈內(nèi)ッ利惾绠嫷牡胤?,讓我們大飽眼福。(配樂播放江南風景圖:十里荷田、映日荷花花、碧綠蓮葉、蓮蓬、小船、采蓮姑娘采)
師:看了這個如詩如畫的地方,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我十分向往。
師:對,它的名字叫做江南。長江是我國第一大長河,長江以南的地方叫——江南。我與同學們乘一葉扁舟去江南吧。
二、啟發(fā)體會關鍵詞、句蘊含的美境
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它情景交融,意境交融。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從字面上解釋,可能就平淡無奇。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通過體驗,想象,理解詞句深處蘊含的意境。
如: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要抓住關鍵詞“和”,想象意境。
師:“和”是什么意思?
生:和諧、協(xié)調(diào)。
師:“兩相和”是指誰與誰?
生:湖光與秋月。
師: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每首詩詞,都有“詩眼”—最能體會詩人心情與感受的字、詞。“春風又綠江南岸”,教師主要抓住“綠”字,就抓住了前兩句詩的魂了。
三、引導學生整體體驗意境美
詩歌是通過文字描寫的世界,來源于生活,但每首詩都表現(xiàn)詩人的真是情感。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能支離破碎的一句一句的了解,要學生整體把握意境,學會與作者對話,能用現(xiàn)代人的體驗,現(xiàn)代的思想與詩人對話,注入現(xiàn)代人的元素。
首先,通過朗讀、想象,體驗意境美。讓學生閉上眼睛,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例如: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教師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詮釋詩意。
師: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如果月亮是人,洞庭湖也是一個人,又是一副什么樣的美景?
生:洞庭湖清澈透明,他望著月亮,明月發(fā)出光芒,她望著洞庭湖,交相輝映,靜靜地。
師生展開聯(lián)想,運用擬人手法,體會詩人用詞的奇妙,體會“月”與“湖”之間的和諧之美。一副生動的畫面就會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心底蕩起他們對湖光山色的喜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其次,通過片斷寫作,在現(xiàn)“意境”。學生在閱讀后,詩歌描寫的生動畫面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教師抓住時機,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把腦海中的畫面寫下來。一個小作文,又是學生體驗的一次深化。
四、享受音樂美
如果追蹤源頭,我國古典詩詞,起源于民歌。詩歌的特點富有音樂性。入選的75首詩詞,都是符合兒童心理特征,朗朗上口的詩詞。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音樂美。
首先,指導朗讀感受音樂美是教學最主要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時,要注重詩詞的抑揚頓挫,把握詞的讀音輕重,感覺古詩詞押韻的音節(jié)。大多數(shù)詩句的句子末尾字或者間隔一句、多句的末尾都有在相同(相近)的音節(jié)。如:指導朗讀白居易的《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首詩中“好”與“火”、“諳”與“南”音節(jié)相似近,朗誦時又恰當掌握了語調(diào)的輕重,長短。這種音律感和韻味十足詩歌,和諧流暢的韻律和節(jié)奏一定使學生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
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的方式還有很多。借用許多學生在校外學習“國學”時的仿古式朗誦(小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強,對新事物比較好奇),讓學生大膽嘗試;借用央視“經(jīng)典永流傳”古典加流行歌曲曲調(diào)的方式把“詩”唱出來的方式。教師下載視頻,指導學生觀看。
總之,音樂與詩歌融合一體。學生能把握詩歌中的音樂美,在向往、追求美好理想的道路上會更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