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素芳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美發(fā)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針對不同文體的誦讀教學,教師應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將圍繞著初中語文的不同文體,研究有效提升誦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作者基于自身生活經歷、日常見聞等將自身真情實感表達出來的文學體裁被稱為現(xiàn)代散文,這種體裁適用于多種題材類型,可采用多種形式的寫作手法,其關鍵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開展此類問題的誦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品讀的方式開展誦讀,以散文的語調特點及特征實施教學指導。散文與作者的親身經歷有關,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領悟及感想,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往往能給人親近之感。散文的整體基調相對平緩,采用了多種多樣的表達技巧,針對不同表達方式,在朗讀時應展現(xiàn)出來。若散文的語言屬于敘述性語言,則在朗讀時應確保語氣舒緩,以輕柔、平實的聲音進行誦讀。若散文的語言屬于描述性語言,則應以自然、樸實的語氣進行誦讀;若散文的語言屬于議論性語言,則應以深沉、含蓄的語氣進行誦讀。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時,應選擇明快、鮮亮的語氣進行朗讀,以展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喜愛及對生活的向往,在抒情環(huán)節(jié),要將關注點放在感情層次上,依據(jù)文章內容逐步提升語速及音量,從而彰顯出相應的情緒。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在體會文章內容時融入自身經歷,從而進一步理解散文意境。
詩歌具有鮮明的特征,并將關注點放在如何展現(xiàn)意蘊上。在開展古典詩詞的誦讀教學時,一般采用吟誦的方式開展誦讀,教師在指導吟誦教學時,要關注一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詩歌,循序漸進地開展詩歌鑒賞及賞析,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了解詩歌蘊含的情感主題及藝術風格。為增進學生對詩歌的賞析,教師要將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人生經歷、所處時代特征等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了解處于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不同詩人所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展現(xiàn)出的風格不盡相同,如李白的詩歌具有豪放飄逸的美感,陶淵明的詩歌具有自然恬靜的美感,王維的詩歌有效實現(xiàn)了詩畫合一。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吟誦過程中體會詩歌的韻律及節(jié)奏變化。其次,對詩歌內包含的意境進行領悟。詩歌的篇幅較小,但其中蘊含的意境卻極為深遠。在學習《春江花月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領略其中意向,如明月、沙灘等,讓學生通過意向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再次,學生要在吟誦的過程中賞析詩歌的情感。詩歌具有言辭簡練的特點,作者在選擇措辭時往往精挑細選,經過反復錘煉及探索而來,每一詞和每一個字都經過作者的精挑細選。為此,學生在吟誦過程中,要準確抓住詩詞內極具表現(xiàn)力的字詞,明確詩詞內的詩眼,從而加深對詩詞內容的解讀。在學習《泊船瓜洲》一文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綠”是作者對比了多個字后得來的,一個綠字不僅展示了春天的基調,還讓整個語句更加鮮活,在誦讀這句詩時,要對“綠”進行重讀,并適當延長語調,以準確彰顯其中蘊含的情感。
在文言文誦讀中,一般采用背誦這一方式,以增進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在開展文言文誦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В⒁韵乱c落實到位。首先,明確字詞在文言文內的含義,對文章大意進行整理及分析,以增進學生對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將文言文內每一句話均理解清楚,并科學運用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為順利開展誦讀活動奠定基礎。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重積累和總結相關學習內容,記憶常用的文言字義,以更好地開展文言文學習。其次,引導學生開展反復誦讀,采用適宜的語勢。為了推進誦讀教學順利開展,要先讓學生準確理解字詞句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增進對作品的理解,組織學生開展誦讀活動,針對開展誦讀時的語氣變化、語速快慢、語音語調、抑揚頓挫等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誦讀技巧及方式,并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增進理解和思考,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講解方式。在學習《口技》一文時,為了準確表達失火時人們驚慌緊張的場景,要適當提高聲音和加快節(jié)奏,以表達出情勢緊張之感。在開展文言文誦讀活動時,要以明確文意為基礎,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總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多種文體,不同文體具有獨到的藝術特點以及重合之處,故而應科學結合誦讀方式。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包含了朗讀、背誦、吟誦等多種誦讀方式,針對不同文體應采用適宜的誦讀類型。本文圍繞著散文、詩歌、文言文這三種文體,探究誦讀教學指導對策,貫徹落實教無定法的教學理念,從而切實提升誦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