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薇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逐漸趨于碎片化。這種閱讀方式不利于整體感悟,導致閱讀浮于表面,難以深入。通過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解析可以看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已經(jīng)作為一項教學任務被提上工作日程,這也突出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閱讀,各方面能力與行為習慣正處在塑造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更快更好地發(fā)展打好基礎。
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和催化劑,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行為、狀態(tài)等基本上受興趣的控制。具體點說,只有讓小學生對某件事產(chǎn)生興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所以,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挑選閱讀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喜歡并在這個基礎上主動、積極地去閱讀。當然,在考慮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語文教師還要考慮到以下幾點要素,如“這本書是否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這本書能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本書能否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本書是否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等。教師可以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在這個基礎上精選閱讀內容。這樣既能增強整本書閱讀的趣味性,又能提升閱讀的實用性。例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低,生活經(jīng)驗不足,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可以選擇閱讀繪本,利用繪本上的圖片對學生進行視覺沖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圖文并茂的文本內容能夠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對于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至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生活經(jīng)驗也比較豐富,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難度系數(shù)高一些的閱讀材料,注重學生的交流與導讀,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魯迅的《故鄉(xiāng)》、文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以及國外的經(jīng)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等。
在選擇好閱讀內容之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讓學生不僅獲得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還要學有所獲,這才是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所在。首先,在學生拿到閱讀文本之后,教師先要指導學生閱讀作者簡介以及目錄,如果書中有序或者導讀的話還要閱讀序或導讀。一般來說,通過這些信息,學生就能大致了解整本書所講的內容,即大致的框架和主旨。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簡單的個人讀書計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盡可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根據(jù)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等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計劃,比如每天閱讀的頁數(shù)、時間等。有了明確的閱讀計劃,學生的閱讀就會有動力,有方向,這對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再則,教師要傳授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一本書并不同于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可能字字都是精華,但是一本書則不同。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到有詳有略,該精讀的地方要去精讀,該粗讀的地方要去粗讀。哪些地方應該粗讀,哪些地方應該精讀,這主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而定。例如,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書中人物對話的時候去精讀;有的學生文字功底不扎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語句優(yōu)美的地方要精讀;有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缺乏素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閱讀積累素材,比如在看到各種經(jīng)典小故事的時候進行精讀,以此豐富自己的素材庫。最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邊閱讀邊做筆記,比如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等。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由于人生閱歷、理解能力、教育背景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這種情況下,對于同一本書,不同的學生閱讀之后所獲得的感悟也有所不同。為了實現(xiàn)閱讀效益最大化,語文教師可以每周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在讀書交流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機會闡述自己的閱讀感悟,并且從他人那里獲得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例如,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比閱讀能力弱的學生閱讀深度要深一些,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啟發(fā)后者的思維,拓寬其視野。而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可能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掘到前者沒有發(fā)掘到的趣味點。這樣的交流探討一方面可以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另外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要想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并不是增加作業(yè)量,也不是不斷給學生補課,而是引導學生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階段的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和行為習慣正處在發(fā)展和形成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認真挑選閱讀內容,同時要加強對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此外還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交流活動,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