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學的質量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理念對于教學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再加上小學生們自身的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得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一直無法得到理想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是眾多教師的共同心愿,同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先決條件。那么針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而言,我們應當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體會。
思想和情感就好比是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作為一名深思熟慮的數(shù)學教師,我們需要力求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全面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來,進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和體驗。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當中,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的關注學生的興趣,盡可能的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創(chuàng)設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并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囊龑?,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愛學、樂學。
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千克和克時,為了能夠讓大家建立起千克的質量觀念,同時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實踐來建立概念。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一個任務——用臺秤和天平稱一稱風格一樣的兩袋鹽。首先,我讓學生交流討論兩袋鹽有多重,大家通過鹽袋包裝上所寫的凈含量得出了兩袋鹽重1千克。其次,我讓同學們把兩袋鹽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再次,學生們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之后,我請大家估計一下幾個水果大約重1千克,看看哪個小組的,估計最準確。最后,我讓學生把小組估計的水果放在稱上稱,并進行調整,建立直觀的印象。在這個動手操作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里,課堂氛圍十分的融洽,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來,大家的興趣高漲,在活動當中體會到了千克的概念。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但是小學生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并且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他們的學習習慣并不能夠令人滿意。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經(jīng)常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留多少作業(yè),學生就做多少作業(yè)。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們自身不會進行查漏補缺,因此學習能力總是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質量,筆者建議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當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打好學習的基礎;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大膽發(fā)言、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習慣,全面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習慣的影響下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預習這個習慣為例,由于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總是會出現(xiàn)跟不上進度的情況,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基礎沒有打好。因此我會注重指導學生形成預習的習慣,并通過布置預習任務等方式來讓學生堅持形成習慣。比如說在即將要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我為學生發(fā)放了預習單,預習單上主要有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是填一填: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______、______。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______、______。第二個內容是做一做:1.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剪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2.準備一副三角尺;3.用牙簽做4根5厘米的小棒和4根3厘米的小棒。有了預習所打下的基礎,學生在上課時便能夠更加有效地聽講。
數(shù)學學習是一個費腦筋尋找答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意味著要促進學生充分的調動自己的思維去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給予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和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不斷的探索,更加深入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的來說,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教學的質量。
在開展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來尋找規(guī)律。我讓學生取出長方形紙學具,并進行折疊。先將長方形沿著長對折,再對折,用顏色涂出這張紙的3/4。再將長方形沿著寬對折,并用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6/8)。隨后我提問學生:這時將紙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部分占了幾分之幾?隨后又引導學生將指在沿著豎直方向對折,折成四等份,別用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12/16)。由此,我引導學生觀察以上三個涂色部分和三個分數(shù),讓學生通過對比這三個分數(shù)來發(fā)現(xiàn)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最后,我在課堂上板書一個等式:3/4=6/8=12/16。在這個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大家通過折疊對比和自主探究,掌握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并形成了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其實并不難,關鍵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以及基本學情,不斷的思考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并持之以恒。相信在長期的堅持下,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質量會得到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