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斐
(廣西南寧市橫縣六景鎮(zhèn)八聯(lián)村委小學 廣西 橫縣 530300)
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和文本之間展開精彩的對話,才能夠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充滿活力。語文教師才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上出一堂出色的語文課。那么語文主題背景下的精讀引領課應該如何繼續(xù)呢?開展精讀引領課對于當前的小學生學習語文有哪些意義呢?這些都是當前我們在語文主題背景下開展精讀引領課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在我們語文主題學習的實驗中,我們目前已經(jīng)明確了要開展精讀引領課。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這幾點。首先我們通過觀察精讀引領課的關鍵詞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核心是精讀和引領。所謂的精讀一方面是要選取人教版教材中一些比較精彩的課例,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教材中這些課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而我們所指的引領,就是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我們所開展的單元主題背景下的精讀引領課就是從教材中每個單元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進行精講和精讀,通過一篇文章掌握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那么我們之所以設計精讀引領課這一形式,就是因為通過這一課型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知識和方法,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遷移。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語文學科要重視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能夠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基礎。那么這些要求都需要借助精讀課中的內(nèi)容實現(xiàn)。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認為當前高年級進行精讀引領課的主要目標分為這樣幾點:一方面要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確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理解文章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三方面能夠?qū)W習文本的寫作手法,學會遷移和活用;最后能夠通過精讀引領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1 課前準備,檢查交流。首先我們要提前給學生安排課文的預習,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為課堂中的交流做好準備。然后圍繞單元的主題提煉出重要的信息和可以進行語言訓練的要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課前的準備。首先讓學生把本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進行消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長征》時,教師應該安排學生課前仔細閱讀文章后面的小資料,了解長征的艱難,給學生拓展一些關于長征的故事,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qū)﹂L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3.2 品讀體驗,隨文得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希望學生能夠了解重點的階段的含義,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單元內(nèi)的精讀文章,我們從整個單元的目標出發(fā),多角度挖掘可以學習的資源,例如文本表達、文本體裁、文章中作者觀點等等。同時要注意對這些文本的精讀精煉。
例如在學習《長征》這篇文章時,我們要對詩句的內(nèi)容進行重點的分析和理解,通過詩句中采用的對比手法去體會和感悟紅軍戰(zhàn)士的樂觀和英雄氣概以及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通過品讀詩句讓學生對語句進行分析,展開聯(lián)想,體驗詩人的情感。
3.3 類比閱讀,領悟異同。在我們進行類別閱讀中,我們希望能夠從兩篇文章中去認識不同和相同之處,幫助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鞏固,同時學會遷移,獲得思想上面的升華。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時候要注意精讀和略讀的搭配,學習的順序要交差進行。
比如我們學習完了《長征》這首詩詞后,教師可以展開《卜算子詠梅》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梅花的“懸崖百丈冰”和“山花爛漫”。通過這兩首古詩的對比,一人一物,我們能夠充分地體會到毛澤東樂觀豁達的心境。
3.4 實踐體會,學以致用。我們圍繞每一個單元的主題可以開展一些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努力為課堂創(chuàng)設一些小的情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單元的主題,借助練筆、演講等形式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那么在設計活動時不應該單純局限在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
例如學習了《長征》后,我們可以拓展一些毛澤東相關的詩詞,通過主題詩歌朗誦來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對毛澤東能夠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總之,以語文主題為背景的精讀引領課已經(jīng)在很多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了貫徹實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究找到更多好的策略應用到精讀引領課中,通過該種課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