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麗
(中共安徽省委機關幼兒園 安徽 合肥 230000)
說教材:
在《指南》中數學認知領域涉及三個目標,其中的目標三是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可見形狀是幼兒數學學習的核心內容。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能使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數量關系,并獲得數、量、形和時間空間等的感性經驗,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數學教育應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應重視讓幼兒在操作中建構數學知識,讓幼兒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這是我設計這次活動的指導思想。
說目標:
針對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輕松的操作,愉快的討論,有趣的游戲氛圍中進行的。因此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水平,以游戲為主線確定了本次的活動目標,并把認識橢圓形,說出橢圓形的基本特征作為活動重點,我從認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設計了本次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樂于操作,在比較中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2.能從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發(fā)現生活中類似的圖形。
3.在游戲中對橢圓形感興趣。
說教學的重難點:
橢圓形在生活中盡管不多,但總是會出現些圖案,加上橢圓形又是與圓形相似,很多幼兒不能掌握它的特征,因此我將認識橢圓形的基本特征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橢圓形的認識是在認識了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生活中有許多類似橢圓形,讓幼兒在了解橢圓形特征的基礎上找出類似生活中的物品,就是這次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1.已經有了,能認識圓形的基本特征經驗。
2.橢圓形圖片若干、課件,圓形圖片若干。
說教學方法:
教育學家認為,“學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能有效準確的掌握學習對象?!备鶕變簩W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探索發(fā)現法,操作法,游戲法等,活動中我能讓幼兒猜一猜,說一說做一做來親手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游戲中反復操作來促進幼兒的新知識的建構,在活動中融入了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一體,讓不能理解的問題很快得到迎刃而解,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學習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在幼兒多探索,多操作,多交流的輕松氛圍中掌握重難點,幼兒討論操作游戲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操作性游戲中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獲得數學經驗知識技能。
說活動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習興趣,《找朋友》。
鞏固對圓形的認識,初步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
找朋友符合了幼兒好玩好動好奇的特點,也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幼兒帶來愉快成功的情緒體驗,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參與活動來感受和積累數學知識。
環(huán)節(jié)二,《認識橢圓形》
游戲一:《我們不一樣》
摸一摸,滾一滾,疊一疊,放一起找出與圓形不同的區(qū)別。歸納總結圓形與橢圓形的特征。
游戲二:《好朋友》鞏固對橢圓形的認識
將圓形和橢圓形分別放在不同的筐子里,讓幼兒根據不同的形狀,將圓形和橢圓形快速地裝入不同的盒子里進行分類。
游戲三:《我發(fā)現》
在生活中,找出類似于橢圓形的物品。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知識
實踐操作是幼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又設計了以下的游戲活動。
游戲一:《圖形寶寶找家》
游戲二:《物品歸類》
游戲三:《給小動物涂色》
《綱要》強調,要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根據這一理念,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預期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運用了多媒體游戲等方式,更生動有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熱情,加深了幼兒對新知識的鞏固,讓幼兒邊操作邊游戲,幼兒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掌握數學的抽象知識。
延伸:
圖形組合好的圖案,可供幼兒欣賞,并在美工區(qū)投放一些有關橢圓形的圖案,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添畫,把橢圓形變成一副副美麗的作品,可將完成的作品剪下來,投放到語言區(qū),作為幼兒講故事的背景或者素材數學區(qū)也可投放橢圓形進行分類,進行統(tǒng)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