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府記者會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轉述和接受研究

      2019-11-27 07:15:30鄭凌茜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譯語語段口譯

      鄭凌茜

      (閩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一、引言

      媒體是國際新聞傳播的重要媒介,政府記者會為媒體提供了獲取政府權威信息的機會,“是新聞媒體重要的新聞來源”(趙鴻燕 2007:1)。政府記者會發(fā)言人的講話,經(jīng)現(xiàn)場口譯,又經(jīng)新聞采編,最后出現(xiàn)在各國不同語種的新聞報道中,經(jīng)歷了“正式體發(fā)言”(孫海琴、張愛玲 2015:52)到新聞話語的語類鏈轉化,其中翻譯是發(fā)言人話語跨語言和跨媒介傳播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翻譯在國際新聞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新聞翻譯研究自2005 年左右開始受到學界較多關注(Valdeón 2015:634),相關研究主要涉及新聞翻譯的話語分析(Kontos&Sidiropoulou 2012;司顯柱、趙艷明 2019)、新聞機構和新聞生產(chǎn)過程分析(Bielsa&Bassnett 2009;徐英 2018)、新聞媒介分析(劉金龍、徐彬 2010;van Doorslaer 2012)、受眾分析(Conway&Vaskivska 2010;胡開寶、張晨夏 2019)等,但記者會口譯與相關新聞翻譯的關聯(lián)尚未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已有關于政府記者會口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口譯的認知過程、口譯策略和規(guī)范、譯員角色等方面(諶莉文、王文斌 2010;Wang 2012;Fu 2018;Hu 2018)。少數(shù)關于記者會口譯在新聞報道中接受情況的研究表明,現(xiàn)場口譯對國際新聞中領導人講話翻譯的措辭有重要影響(Sch?ffner 2012;Zheng&Ren 2018),但影響的具體方式和程度有待進一步細化,尚未有文獻將相關新聞報道的機構差異納入研究范圍。

      本研究基于Fairclough(1992,2003)的話語表征框架,從表征方式、表征內容、表征來源三個方面分析政府記者會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轉述和接受情況,進而通過對比中美媒體新聞報道話語表征的差異,來討論記者會口譯在國際新聞翻譯中的參與作用。

      二、理論框架和語料搜集

      話語表征是在Kristeva 互文理論基礎上提出的概念?;ノ氖侵敢粋€文本對另一文本的引用、吸收和轉化(Kristeva 1986:37)。話語表征是指對其他文本的轉述,包括話語內容、措辭、語法特征、話語組織、話語環(huán)境、語氣等(Fairclough 1992:118)。話語表征反映了話語對現(xiàn)實的建構,是話語“再語境化”的顯性表現(xiàn),引用什么以及如何引用體現(xiàn)了話語發(fā)出者的知識、經(jīng)驗、觀點以及立場。在Fairclough(2003:51,192)看來,話語表征體現(xiàn)出不同聲音的交織,而不同話語表征類型最重要的區(qū)別是互文界限的清晰度和互文介入程度,即是否明確標記對原文話語的重現(xiàn),是否忠實地引用原文,是否將他人話語與作者話語明確區(qū)分開來等。本研究在Fairclough 針對單語的話語表征框架基礎上,結合口譯的特點,建立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話語表征分析框架(見表1)。其中表征方式以引號和引述分句的使用為標記,表征內容通過譯語和轉述內容的對應程度來標識,表征來源以是否明確轉述內容的翻譯來源于現(xiàn)場譯語為標記。

      表1 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話語表征分析框架

      中國政府記者會主要包括“兩會”記者會,國務院新聞辦、國家和地方政府記者會、中外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等。先行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相關英文新聞報道的數(shù)量最多,這可能與中美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有關。本研究共搜集到8 場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口譯語料,時間范圍為1999—2014年,選取其中中方譯員的漢英口譯①口譯內容包括中方講話人開場白、答問,以及中文提問等。進行分析。其中1999 年朱镕基總理和克林頓總統(tǒng)的聯(lián)合記者會是可找到的資料中最早的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2015 年及以后的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主要使用同聲傳譯,為方便雙語語料轉寫和與新聞報道對比,本研究僅選擇和分析以交替?zhèn)髯g方式進行的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詳見表2。

      表2 中美政府聯(lián)合記者會口譯語料

      主流媒體英文新聞報道語料主要通過世界各國報紙全文庫(Access World News)、ProQuest 報紙數(shù)據(jù)庫、新聞機構官方網(wǎng)站和紙質報紙資料庫獲得。筆者篩選出明確轉述記者會中方發(fā)言人話語的英文新聞報道85 篇,約為10 萬詞,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5 個國家23 個新聞媒體機構的31 種新聞源。人工對比統(tǒng)計新聞報道中的轉述話語,得到125 個口譯語段、279 個新聞報道轉述語段和335 例話語表征②279 個新聞報道轉述語段中有56 個語段為間接引語和部分引語的混合表征,這部分語段統(tǒng)計2 次,最終得到335 例話語表征。。下文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分析現(xiàn)場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話語表征情況。

      三、語料分析和討論

      (一)新聞報道的話語表征分析

      筆者對記者會新聞報道的話語表征方式、表征內容和表征來源的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首先,從表征方式上看,直接引語占比最大(150 例,約占45%),間接引語次之(119 例,約占36%),部分引語占比最小(66 例,約占20%)。如果將直接引語和部分引語合并統(tǒng)計,則語料中有引號轉述的比例超過半數(shù),說明新聞報道語料中大部分轉述都聲稱是對原話的原樣照搬。

      其次,從表征內容上看,完全引用占比最大(138 例,約占41%),如果加上僅對現(xiàn)場譯語作細微修飾的轉述(25 例,約占7%),則接近半數(shù)的新聞話語轉述幾乎逐字逐句地引用譯語表述,說明口譯對新聞轉述話語的措辭確有一定影響,這與Sch?ffner(20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但同時,表征內容中的修改和重組譯語的比例共占51%,其中重組譯語的比例(98 例,約占29%)略高于修改譯語(74 例,約占22%),顯示出新聞譯者聲音的介入。在此基礎上,后文將分析不同表征方式中譯語與轉述內容的對應情況,進一步討論口譯在新聞轉述話語中的接受和修改程度。

      再次,279 個轉述語段③由于表征來源在每個轉述語段中只出現(xiàn)1 次,以轉述語段為單位統(tǒng)計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表征來源。中僅有6 段(約2%)明確表明轉述內容的翻譯來源于現(xiàn)場口譯(“through an interpreter”或“through a translator”),這與Sch?ffner(20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即新聞報道雖然引用口譯表述,卻很少注明來源,口譯員和口譯活動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隱身的。

      但當現(xiàn)場口譯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時,口譯員及其話語會廣受新聞媒體關注。例如,2011 年1 月19 日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tǒng)在白宮舉行聯(lián)合記者會時,奧巴馬總統(tǒng)以為現(xiàn)場進行同聲傳譯而在美方記者提問后直接回答,沒有留出口譯時間,而負責英漢口譯的美方譯員在奧巴馬總統(tǒng)回答后,將記者對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提問與奧巴馬總統(tǒng)的回答糅合在一起,沒有將記者對中國領導人的提問明確傳遞給胡錦濤主席。除此之外,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現(xiàn)場的口譯設備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聽不清的情況。為此,美聯(lián)社撰寫了一篇專門評論此次記者會口譯環(huán)節(jié)及譯員話語的報道,題為 “Translation Confusion at Obama-Hu News Conference”(Werner 2011)。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何亮亮則在節(jié)目中指出,口譯環(huán)節(jié)頻頻出錯反映出白宮在這次記者會的組織上存在問題④參見http://v.ifeng.com/opinion/world/201101/fe87105f-b339-4e32-aa47-9e4450a847b6.shtml?!,F(xiàn)場口譯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無疑將影響記者會交流及其對外傳播,這時口譯在記者會中的參與和橋梁作用被凸顯出來,受到媒體關注。新聞媒體對口譯環(huán)節(jié)出錯狀況的津津樂道,一定程度上解構了口譯的隱身性,而新聞報道的話語表征則使口譯作為新聞翻譯來源文本的特征得以顯性化。

      (二)不同表征方式中的譯語忠實度分析

      新聞媒體在表征方式和表征內容上有很大的決定權,直接引語不一定完全忠實于原話,間接引語也可能是對原話的忠實轉述(Fairclough 1995:56-57;辛斌 2005:121)。換句話說,新聞媒體可能將經(jīng)過修改的口譯作為原話進行直接引用,或是如實引用原話卻不加引號。如Geis(1987:10)所說,“也許新聞媒體最大的權力就是它能夠決定什么時候哪些問題更重要,以及在哪些問題上聽見誰的聲音”。圖1 比較了不同表征方式中的譯語忠實度情況,即譯語和轉述內容的對應程度,進而分析譯語在新聞報道中的接受和修改程度。

      圖1 新聞報道不同表征方式中譯語忠實度的比例分布

      由圖1 可知:第一,新聞報道的直接引語和部分引語中,譯語和轉述內容的對應程度較高,而間接引語中,二者的對應程度較低。比如,直接引語和部分引語中比例最高的均是完全引用;間接引語中則是重組譯語的比例最高,完全引用和修飾譯語的比例較低,分別占8%和5%。換句話說,新聞譯者對完全忠實的轉述大多加上引號,而對修改內容和措辭的轉述則大多不加引號。

      第二,部分引語中的譯語忠實度高于直接引語。主要表現(xiàn)為直接引語中完全引用占比50%,而部分引語中,完全引用的占比則高達81%,且部分引語中重組譯語的比重僅為1%,說明新聞譯者在敘述話語的語境預設中進行引用時,更傾向于在引號內忠實于譯語。

      (1)源語:我們將繼續(x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民主法治建設。(胡錦濤 2011-01-19)

      譯語:We will continue our effort to improve the life of Chinese people,and we will continue our efforts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UPI:Hu said,“China will pursu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its people and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UPI News Service 2011-01-19)

      NPR:“We will continue our effort to improve the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nd to encourage democracy.(Peralta 2011-01-19)

      例(1)為胡錦濤主席在2011 年中美聯(lián)合記者會上的發(fā)言,對比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和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的新聞報道,前者的直接引語在現(xiàn)場口譯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后者的部分引語則在引號內完全忠實于現(xiàn)場口譯。相較于直接引語,部分引語的忠實度更高。

      第三,三種表征方式中,修改譯語均居于次位,而修飾譯語的比例均為最低或接近最低,說明新聞轉述話語對現(xiàn)場口譯要么以忠實引用為主,要么以詞句重組為主,居中的是對譯語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但少有進行修飾的譯語轉述。為進一步分析口譯在新聞轉述中被修改的程度和具體方式,修改譯語的手段可細化為添加、刪除和替換三種類型。由于部分修改譯語使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改手段,這三種修改手段在新聞轉述話語的三種表征方式中共出現(xiàn)88 次。其中,20 例間接引語中出現(xiàn)了30 次修改,46 例直接引語中出現(xiàn)了50 次修改,而8 例部分引語中出現(xiàn)8 次修改,結果見圖2。這說明新聞譯者在對現(xiàn)場口譯進行間接引用時,使用的修改手段最多也最復雜。

      圖2 三種修改手段在不同話語表征方式中出現(xiàn)頻次的分布情況

      根據(jù)圖2 可知:第一,在三種不同表征方式的修改手段頻次分布中,添加手段所占比重均最小,出現(xiàn)的總頻次也最低,這說明新聞譯者在對現(xiàn)場口譯進行修改時,不輕易增加詞匯或信息,而更傾向于選擇同義/近義詞替換,以及使用刪除手段來體現(xiàn)媒體對話語表述的介入性影響,強調媒體所要表達的內容。刪除手段在直接引語中的使用頻率最高(超過50%)。換句話說,新聞譯者在直接引用現(xiàn)場口譯時,即使是對譯語進行修改,也較少更改措辭,主要通過刪除譯語內容來整合信息。

      (2)源語:中國人權事業(yè)取得巨大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人權問題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習近平 2014-11-12)

      譯語:China has made enormous progress in its human rights.That is a fact recognized by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On the question of human rights,we should never consider our work to be mission accomplished.It’s always work in progress.

      CNN:“China has made enormous progress and that’s a fact,” Xi said.“On the question of human rights,we should never consider our work to be mission accomplished.” (Keilar 2014-11-12)

      例(2)是習近平主席2014 年在中美聯(lián)合記者會上的發(fā)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的直接引語刪除了兩處解釋性內容——“in its human rights”(人權事業(yè))和“recognized by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有目共睹),將兩句話合并為一句話??梢钥闯?,刪除后的直接引語沒有改變原話的核心意思,基本不影響讀者理解。根據(jù)Bielsa&Bassnett(2009:64)的研究,刪除信息的原因有很多,或由于該信息是目標受眾已知的,或由于該信息所涉及的內容過于細枝末節(jié),或是為了突出媒體想要引用的內容。但無論如何,超過一半的涉及修改譯語的直接引語只是刪除了新聞譯者認為多余的信息或詞匯,其余部分仍然沿用譯語措辭,這從反面驗證了新聞報道中直接引用忠實度高的發(fā)現(xiàn)。

      第二,替換手段在間接引語中的使用頻次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兩種手段的使用,說明間接引用時,新聞譯者對譯語的修改更傾向于更換措辭,通過詞匯意義的改動來介入和影響話語表述。

      (3)源語:中國始終致力于保護和促進人權。(胡錦濤 2011-01-19)

      譯語:China is always committed to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Financial Times:China is always concerned abou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Hu said.(Crooks 2011-01-20)

      例(3)顯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對譯語的間接引用中交換了“promotion”(推進)和“protection”(保護)的位置,將“committed to”(致力于)替換為“concerned about”(關注),這一替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說話人堅定致力于人權事業(yè)的決心。替換手段的高頻使用呼應了新聞報道中間接引用忠實度較低的發(fā)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說,間接引用中的譯語修改本質上更接近譯語重組。

      (三)話語表征的媒體機構差異對比

      分析口譯在不同媒體機構中被引用和接受的情況,有助于更進一步描繪政府記者會口譯在新聞話語轉述中的傳播軌跡。筆者選取新聞語料庫中最有代表性,同時也是單機構新聞報道總數(shù)最多、數(shù)量最接近的三個媒體機構作比較,分別為《紐約時報》、美聯(lián)社和新華社。從地域上看,這三個機構涉及中國和美國,覆蓋國內和國外媒體;從機構性質上看,三個媒體機構包括通訊社和報社兩大機構類型;從典型性上看,美聯(lián)社和新華社分別是美國和中國最大的通訊社,而《紐約時報》是美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三個媒體機構相關新聞報道的語料信息見表3。

      表3 《紐約時報》、美聯(lián)社和新華社新聞報道語料信息

      如表3 所示,三個媒體機構共有107 個轉述語段和118 例話語表征進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這三個媒體機構新聞報道中的118 例話語表征方式和表征內容進行比較,結果見圖3 和圖4。

      圖3 三個媒體機構新聞報道的話語表征方式比較

      圖4 三個媒體機構新聞報道的表征內容比較

      由圖3 可以看出,《紐約時報》和新華社的新聞報道均最多使用直接引語;《紐約時報》新聞報道較少使用間接引語,新華社新聞報道則極少使用部分引語;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中,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和部分引語三種表征方式的案例數(shù)基本相當,大致呈平均分布狀態(tài)。如果將直接引語和部分引語合并計為有引號轉述,而將間接引語計為無引號轉述,比較二者則可以發(fā)現(xiàn)三個媒體機構新聞報道都以有引號轉述為多:《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中主要使用有引號轉述,新華社新聞報道中有引號轉述占比僅略高于無引號轉述。

      如圖4 所示,《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中完全引用口譯的案例均占多數(shù),分別為20 例(約占61%)和18 例(約占46%),《紐約時報》新聞報道中完全引用和修飾譯語的案例數(shù)遠多于修改和重組譯語的案例數(shù),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中完全引用和修飾譯語的案例數(shù)略多于修改和重組譯語的案例數(shù),而新華社新聞報道中完全引用口譯譯語的案例有8 例(約占17%),修改和重組譯語的案例則有34 例(約占74%),遠多于完全引用和修飾譯語的案例數(shù)之和。此外,對三個媒體機構新聞報道107 個轉述語段的話語表征來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中各有2 個語段明示話語表征來源于現(xiàn)場譯員,新華社新聞報道語段均隱藏了話語表征來源??梢?,相較于《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新華社新聞報道中新聞譯者的互文介入程度較高,以修改譯語或重譯發(fā)言人話語為主。

      對于中美媒體機構在記者會口譯轉述和接受程度上的差異,筆者認為,首先,《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新聞報道對現(xiàn)場口譯的重視和依賴程度高,說明口譯在政府記者會話語的國際新聞傳播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國際媒體機構都很重視當?shù)胤种C構的本地化,通常在各地駐有熟悉當?shù)卣Z言文化的新聞記者和編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例如《紐約時報》駐北京分社的記者大都擁有一定的中國求學、工作等生活經(jīng)歷,美聯(lián)社在中國也有專門的辦事處,有一批較為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的記者。同時,越來越多國外媒體記者在中國政府記者會上直接用漢語提問,顯示出較強的漢語水平。然而,國外新聞報道在轉述中方發(fā)言人話語時仍然傾向于使用現(xiàn)場口譯的表述,如韓國駐北京記者車大運所說,雖然國外記者都懂中文,但還是會參考現(xiàn)場口譯,“以免出錯”(溫如軍等 2013)。

      其次,新華社新聞報道的重譯比例較高,反映出新華社對外新聞翻譯表述和措辭的推敲??谧g由于其即時性特點,一次成文,留有諸多翻譯遺憾和可改進之處,而新華社作為政府對外傳播的重要渠道和國內外其他媒體涉華報道的重要新聞源,其表述常常被作為中方發(fā)言人話語翻譯的重要參考。進一步分析新華社新聞報道轉述內容的翻譯,發(fā)現(xiàn)其對口譯的修改和重組主要體現(xiàn)在選詞和句式兩個方面。

      (4)源語:我談到我們在人權問題上有一些分歧,但是,中方認為雙方應該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人權對話,共同來推進人權事業(yè)。(楊潔篪 2009-02-21)

      譯語:I said that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our two countries may have some different views on human rights.But I also said that it is the commitm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ontinue to engage in human rights dialogu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to work together to advance the cause of human rights.

      Xinhua News:“Although differences exist,China is willing to conduct the dialogues with the U.S.to push forward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on the premise of mutual respect and 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Yang said.(Xinhua News Agency 2009-02-21)

      例(4)中,新華社對2009 年外交部長楊潔篪在中美聯(lián)合記者會上講話的新聞報道,從表征內容上看,屬于重組譯語。選詞上,新華社新聞報道將“相互尊重”譯為“mutual respect”,修正了現(xiàn)場口譯中“equality”的不到位之處,更忠實于源語;將“人權事業(yè)”譯為“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改進了現(xiàn)場口譯的機械直譯“the cause of human rights”。句式上,現(xiàn)場口譯受源語語序影響,出現(xiàn)兩個不定式連用的情況,新華社新聞報道則將“共同推進人權事業(yè)”這一小句提前,使得譯文句式更流暢、簡潔。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改進版譯文,有助于提升記者會話語傳播的準確性和地道性。這也進一步說明口譯在新聞翻譯中的接受程度受新聞媒體機構影響,其參與作用是有限的。

      四、結語

      本研究以8 場中國政府記者會和85 篇主流媒體英文新聞報道為語料,基于Fairclough 的話語表征框架,討論了政府記者會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轉述和接受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總體而言,政府記者會口譯在新聞報道中的接受程度較高,主要體現(xiàn)在直接引語和完全引用比例高、添加手段比例低等方面,趨向于重組的譯語改進主要出現(xiàn)在間接引語中。絕大多數(shù)新聞報道未注明翻譯來源,這與政府記者會口譯的隱身性特征相符,而新聞報道的話語表征使口譯作為新聞翻譯來源文本的特征得以顯性化。進一步對比新華社新聞報道和美國媒體新聞報道發(fā)現(xiàn),前者對口譯的修改和重譯比例高于后者,主要體現(xiàn)在選詞和句式重組上,反映出新華社在對外新聞翻譯中的措辭推敲,也說明口譯在新聞翻譯過程中的參與作用是有限的。

      本研究提出基于口譯特征的話語表征分析框架,將新聞翻譯的機構差異納入研究范圍,從影響的具體方式和程度上推進了Sch?ffner 關于記者會口譯在政治話語翻譯中參與作用的研究。本研究的發(fā)現(xiàn)有助于拓展口譯研究的視野,描繪口譯在新聞翻譯中的參與軌跡,為口譯研究、新聞翻譯研究和政治話語分析增添新的維度,同時通過分析記者會口譯的接受效果,為提升記者會口譯措辭推敲能力提供參考。后續(xù)可借助實證研究方法進一步探究新聞譯者轉述和翻譯的具體決策過程及其動因。

      猜你喜歡
      譯語語段口譯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九 《西番譯語》:清代四川編纂的雙語詞典
      天府新論(2022年3期)2022-05-04 03:40:24
      【重點】語言文字運用:語段壓縮
      淺談低年級語段仿寫的指導策略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lián)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zhèn)髯g為例
      乙種本《西番譯語》藏漢對譯音義關系辨析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3
      關于量詞的日中機器翻譯規(guī)則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5年35期)2016-01-04 09:37:11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依存消解、一致性計算與浮現(xiàn)和語段計算理論
      外語學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4
      AIDMA 法則觀照下廣告譯語的美學等效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10
      曲松县| 邓州市| 九寨沟县| 同江市| 礼泉县| 柏乡县| 县级市| 建昌县| 西贡区| 利川市| 霸州市| 美姑县| 图片| 兴隆县| 屯留县| 探索| 襄城县| 周至县| 安顺市| 平阴县| 焉耆| 乐安县| 青冈县| 龙游县| 两当县| 天台县| 达州市| 姜堰市| 会同县| 深州市| 荔波县| 桑日县| 吉木萨尔县| 成安县| 手游| 龙井市| 东阳市| 昔阳县| 丰镇市| 中超|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