貟敏軍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信息披露
(一)內部控制及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
內部控制,是企業(yè)對自身能夠確保經營戰(zhàn)略高效實施,實現預期運營目標,保障企業(yè)自身資產的不受侵害的一系列措施。企業(yè)通過自身內部的控制調整,管理層的自我約束和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以確保企業(yè)可以出具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資料,加強企業(yè)戰(zhàn)略方針的執(zhí)行力度,保證了企業(yè)運營的高效性,確保了企業(yè)持續(xù)高效產生經濟效益的能力。
內部控制審計作為審計鑒證服務業(yè)務,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時,應當事先就委托單位提出的內部控制審核的范圍進行協(xié)商,并達成一致協(xié)議,注冊師會計師就達成的協(xié)議對企業(yè)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核,確保審核范圍符合達成協(xié)議中的規(guī)定。注冊會計師會選擇一個特定的日期(公司會計年度結束日或者某個中期結束日)對該日期之前的一段時間中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的有效性進行相關測試,由點及面的確定其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對企業(yè)內部控制出具審計報告。被審核的上市公司應該在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業(yè)務活動完全結束后,積極對外披露出審計機構對該公司內部控制的審計報告。
(二)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原則
內部控制審計基本原則可分為:真實完整性原則、第三方中立原則和及時性原則。
真實完整性原則是為了確保內部控制審計提供的信息能夠作為上市公司相關利益者的主要參考意見,從而對投資者進行相關的經濟活動作為指導。原則要求審計機構應該根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真實情況進行完整披露,不得存在虛假或者不夠全面的披露信息,實事求是完整的出具審計意見。
第三方中立性要求作為單獨存在的審計機構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審計鑒定時做到實事求是,一視同仁,不受上市公司任何原因對審計活動產生任何的影響,出具權威性大、可信度高、實質性強的審計意見,確保審計機構的公信度。
及時性原則是要求上市公司及時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并評價其有效性,同時也要求審計機構及時提供出該上市公司在審計的經營期中內部控制的具體情況。及時性原則能夠確保投資者及時了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最新的情況,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內部控制審計信息的延遲而造成的投資損失。
(三)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
自2010年正式提出內部控制審計的強制執(zhí)行以來,內部控制審計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諸多缺陷,相比較國外先進的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和有關審計規(guī)范,更說明了我國在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上的亟需完善,對于我國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和越來越多的公司上市,加強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的管理更加重要。
在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會計師事務所向社會出具的審計信息里沒有明確披露上市企業(yè)內部控制的缺陷以及缺陷程度,事務所在關于上市企業(yè)的缺陷的審查太過敷衍,審計報告的內容也乏實際性內容,出示的肯定意見可信度不夠高。
(一)審計責任認定不清楚
對內部控制審計中涉及到的對象進行分類可以詳細地劃分披露信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責任分配。根據內部控制審計的主體公司和相關機構對其的鑒定監(jiān)督可將相關責任對象簡單分為信息披露責任對象和監(jiān)督責任對象。我國在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方面要求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但是并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明確具體責任。被審計方的公司管理層絕大多數雖已經對內部控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理解還不深入,內部責任劃分不明確。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即使同一審計機構面臨不同公司相同的審計業(yè)務和情況,也未必能有同樣的審計結果;同樣的,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同一公司的審計結果也很難一樣。
其次,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有時被審計方會提前提出自己的標準,這對審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干擾。也有部分審計人員無法完全理解公司進行內部審計的重點,導致審計結果質量較差。而此時如果審計行為正在發(fā)生而進行的當時并未對有關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容易造成出現問題責任認定不清的情況發(fā)生。
(二)管理層認知意識不足
部分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審計認識不夠深刻全面,以為內部審計、財務報表審計等業(yè)務就已經足夠,再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屬于浪費時間精力財力的多此一舉;也有些管理層以為簡單的進行內部經濟的核查就屬于內部控制審計,即使是完全了解其概念及重要性的管理層,也未必會完全配合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而審計人員得不到一定的權限就無法確保審計過程完整有效的進行。
認知意識不足,導致內部控制鑒證機構相關信息不披露或披露甚少。通過以往研究不難發(fā)現,部分上市企業(yè)沒有單獨委托雇傭互相獨立的內部控制商榷部門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因此,如果相關內部控制咨詢機構信息披露不夠全面,非企業(yè)內部人員將無法判斷該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
(三)評價意見缺乏嚴謹性
內部控制缺陷分類等級不明確,易發(fā)生將內部控制缺陷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甚至小事化無的現象。如個別上市公司在受到監(jiān)管部門處罰后,根據《規(guī)范》規(guī)定此類處罰應作為重大缺陷,但上市公司卻化大為小降低缺陷的程度,降為重要甚至一般缺陷。如雙匯瘦肉精事件,對其公司在非財務方面中出現的非常嚴重的缺陷,不以重大缺陷進行披露而改成一般缺陷,造成披露信息使用者的誤解。
內部控制評價結論與審計意見不一致。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給出的否定意見,一些企業(yè)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時卻給出相反的意見,說明上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存在紕漏。
(一)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相關主體的責任
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理層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最為了解,在公司內部控制方面的也最有發(fā)言權,是整個企業(yè)運作的核心,也是企業(yè)內部控制一系列決策和方案的制定部門。因此,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層才是審計機構披露內部控制信息時的主要審計責任對象,企業(yè)的董事會和高管層在企業(yè)內部控制中給出的獨立意見才是審計部門需加以重視的信息。
內部控制審計的監(jiān)督責任對象即指獨立存在的審計機構。通過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審計,審計機構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詳細說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針對運營中出現的問題給出相關的完善建議,確保對上市公司委托鑒定的認真負責,確保審計機構對投資者的權威度,也是對信息使用者能夠放心使用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負責。相關部門積極出臺和完善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方面相關文獻和法規(guī),確保審計機構的有詳細的審計參考規(guī)范,并同時加強政府部門對審計機構的監(jiān)督力度,規(guī)范審計機構的鑒定行為,同時,我國相關法律也應能夠明確規(guī)定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以及審計機構對企業(yè)內部控制情況的披露責任,并制定與之相關的責任處罰制度。
(二)充分使管理層了解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要性
管理層負有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責任,上市公司管理高層應充分了解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要性,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實時新的規(guī)范政策,結合企業(yè)內部控制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合理的總結報告,做到不疏漏有關任何內控信息披露環(huán)節(jié),確保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控制管理情況的及時深入的了解,最后出具出詳細有效、符合公司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信息自我評價報告。此報告不僅向社會公眾展示了公司內部控制的具體情況,將公司的管理運營情況詳細告知信息使用者,同時又表明了公司對相關投資者的負責。
(三)加強對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
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報告中,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的重大問題是衡量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對內部控制缺陷審查暴露的信息越真實完整,監(jiān)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研究人員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該上市企業(yè),從而能夠更順利地進行監(jiān)督,讓投資者和企業(yè)外部人員有明確的判斷,促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發(fā)展和完善。因此,嚴格規(guī)范內部控制評價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格式,全面詳實地披露內部控制評價信息,客觀真實地披露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將企業(yè)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質量作為重中之重,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內部控制信息。
實踐證明:高效合理的內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管理層運籌帷幄的重中之重。企業(yè)必須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特點和管理規(guī)范的要求,實事求是地建立能夠進行合理調整、自檢和強制自約的內部管理和控制體系,從而形成一個建制完整、運作靈活、高效自控的控制系統(tǒng),這也保證了公司經營管理高效穩(wěn)定運行。
公司管理層的管理決策的順利執(zhí)行,合理調控措施的實施,通過審計其內部控制的報告進行反饋,公司內部管理層通過反饋的審計信息針對在公司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改善,確保公司按照預期方向運行。通過鑒定所查公司組成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全面性進行判定,了解企業(yè)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控制制度是否嚴密、是否發(fā)揮真正作用,需要進一步進行審計。加強和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制度,提高內部控制審計披露信息的質量,完善我國內部控制審計體系。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審計氛圍,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出資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降低了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確保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促進內部控制的監(jiān)控力度。
上市公司出具的內部控制的信息和審計機構相應給出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明確企業(yè)管理部門的責任,有了明確的責任和責任處罰制度,公司的管理部門才能夠以自身的切身利益為出發(fā)點,降低企業(yè)內部控制的運營風險,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減少企業(yè)因內部控制缺陷造成的不必要損失,確保了與公司利益相關的投資方的利益不受損失,進一步使效益最大化。同時,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才能更加客觀真實,更加可靠,有利于監(jiān)督機構的管理和投資者的判斷,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2(2):8-11.
[2]張海梅.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理論基礎及對策[J].商業(yè)會計,2012,(1):6-8
[3]彭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析[D].山東財經大學 2014.
[4]吳秋生.內部控制審計的有關問題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4):60-64.
[5]蘇存學.關于改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2(16):140.
[6]劉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現狀分析[J].新會計,2011,(5):55-57.
[7]閆立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整合審計探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3):10-15.
[8]邱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外部審核問題研究[J].新會計,2011(9):15-17.
[9]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5號——內部控制審計[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