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對于軍事新聞節(jié)目所報道的內容,它主要包括軍隊建設、士兵生活、武裝沖突等新聞,它主要分為平時與戰(zhàn)時兩種報道形態(tài),平時注重部隊建設內容,如士兵日常訓練、新武器的研發(fā)等等,而戰(zhàn)時則要報道戰(zhàn)爭性質、及時為群眾反映戰(zhàn)時事態(tài)發(fā)展等[1]。另外,軍事新聞報道還具有保密責任,對于沒有把握的言論新聞編輯需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領導進行請示。因此,對于廣播軍事新聞編輯而言,在新時期下,需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進一步為群眾傳遞豐富的軍事知識、弘揚我國軍隊戰(zhàn)士的大無畏精神。其中廣播新聞編輯在報道新聞內容時,應立足于時代特點,讓新聞內容具有可讀性,能夠通過廣播新聞報道全面了解當前軍事形勢,所以,新聞編輯只有不斷優(yōu)化報道內容,才能促使軍事新聞的發(fā)展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開始趨于多元化,而對于新聞信息的來源也具有多種選擇,因此。軍事新聞編輯需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尋找人們更關注的新聞熱點,利用新媒體技術平臺獲取更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另外,也要時刻關注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動向,充分利用多媒體處理音視頻的豐富手段,提升人們對軍事廣播新聞的好感度。如《新聞縱橫》欄目在進行軍事新聞報道時從題材擴展、視野開放與傳播用語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帶動軍事新聞的新發(fā)展勢頭。
新時期的發(fā)展雖然極大程度滿足了群眾的多方需求,但絕對不能為了迎合受眾群體的需求而讓廣播新聞質量得以下降,尤其是廣播軍事新聞,它在廣播新聞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且具有嚴謹性,往往因為它的一篇報道影響社會風氣,因此,廣播新聞編輯在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時需要充分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提升傳統(tǒng)媒體在群眾心目中的公信力,在思想和行為上嚴格把控群眾發(fā)展的方向。并且需要相關部門對軍事新聞報道內容進行詳細審核,無論從制作上還是傳播過程中,都必須始終以維護我國軍隊偉岸形象為主要目標,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向,促使人民群眾對我黨我軍的高度信任。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編輯內涵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傳統(tǒng)的廣播編輯、網絡編輯、手機電視編輯等分工都在逐漸消失。而對于軍事新聞編輯而言,所需要的是既能編輯文字稿件又能編輯音頻節(jié)目、手機電視新聞等內容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現(xiàn)今軍事新聞編輯必須掌握新時代信息技術,能通過文本、音視頻交互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方式來完成軍事新聞編寫工作。目前許多軍事新聞稿件都來源于網絡,而編寫后的軍事新聞又被重新上傳至網絡平臺上,所以,要想擴大軍事新聞來源、增大軍事新聞的影響力,最重要的是軍事新聞編輯具有新媒體理念。首先,軍事新聞編輯需要學習制作網絡新聞標題,并對網上軍事新聞進行真?zhèn)伪鎰e,確保信息獲取來源足夠準確;其次,軍事新聞編輯還應當借鑒網絡新聞優(yōu)勢切實做好廣播軍事新聞報道工作,利用新媒體尋找合適的選題;再者,注重改變傳統(tǒng)思維方式,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能,設置日程提醒,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資源,提高軍事新聞內容的品質;最后,要嚴格審查多媒體平臺上的軍事新聞,一旦發(fā)現(xiàn)泄密新聞或者有損中國官兵形象的新聞,應當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整頓,避免軍事新聞傳播出現(xiàn)負面影響,維護我軍美好形象。
在當今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作為一名廣播軍事新聞編輯,必須樹立全局意識,同時關注于國內軍事實力的提升,以及國際軍事活動的開展情況。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軍事廣播已經沒有對內、對外之分,一條消息借助于網絡渠道,會快速傳遍世界各地。廣播軍事新聞編輯在選題和組稿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國家利益、國際責任、新聞價值、輿論導向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堅持政治立場,不能以損害國家或軍隊形象為代價,制造熱點新聞,否則必將承擔相應的處罰,也容易給國家和軍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廣播軍事新聞編輯的撰稿過程中,應做到實事求是,并對敏感性的內容做好調查研究及分析工作,杜絕放大事件影響、與敏感性內容打擦邊球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同時,對于一些關系到國家和軍事戰(zhàn)略的內容,更需要小心謹慎,以國家利益為出發(fā)點,慎重決定是否應該進行報道。比如《我軍某部今日舉行大規(guī)模實兵實彈演練》等報道,雖然對于一個國家和軍隊而言,開展實兵實彈演練屬于正常軍事活動,但如果涉及到國際敏感地帶和敏感事件,則需要找準報道角度,并對內容進行嚴格把關,不給制造“中國威脅論”的有心人事留下口實。對于涉及一些國家和軍事機密的事件,則應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在合理范圍內進行報道[2]。
軍事新聞編輯樹立戰(zhàn)略意識,也是實現(xiàn)廣播軍事新聞欄目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前提。在新時期的廣播軍事新聞報道環(huán)境下,編輯人員應磨煉敏銳的新聞嗅覺,及時捕捉軍事變化,對于黨和國家頒布的軍事方針、戰(zhàn)略思想等,及時進行報道,并作出深入解讀,增進普通民眾的理解。在報道國際軍事事件時,也應秉持我國外交方針,綜合考慮新聞報道可能帶來的影響,在找準報道角度的同時,挖掘熱點問題,提高廣播軍事新聞競爭力。
廣播軍事新聞編輯需要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他們往往比其它題材的新聞報道所要擔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新聞編輯不但要以正確的輿論方向為主導,而且要保證新聞內容絕對正能量且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其中,在進行軍事新聞的選題過程中,新聞編輯需要確保選題足夠準確。如當下最熱點的中美貿易摩擦事件,2019 年5 月份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曾表明:對于貿易戰(zhàn),中方不愿打、不想打、但不怕打,若有人打到家門口必然奉陪到底。而在新聞編輯對此進行報道時絕對不能曲解新聞內容,比如澎湃新聞網中就以“中方再談中美貿易戰(zhàn),若有人打到家門口我們奉陪到底”為主題,明確指出了新聞深意,突顯軍事新聞報道的深意。
如今的新聞內容繁雜多樣,而相對應的工作強度也在增加,這就導致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能從中選擇出最有新聞發(fā)掘價值新聞內容的能力,并結合軍事新聞報道的媒介特點,簡短精確的對摘選內容進行篩選。與此同時,新聞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新聞審稿管理的力度,確保新聞報道的內容足夠公平公正,能夠讓受眾群體接收到的新聞信息具有可靠性。
廣播新聞一直都十分注重新聞與事實相統(tǒng)一的原則,軍事新聞更是如此。新聞編輯要用敏銳的新聞洞察力掌握新聞內容,不僅要了解當下國內軍事信息,還要對國際軍事發(fā)展動態(tài)做到詳細了解,以此為群眾提供真實的軍事報道。如《國防時空》中,從多方來源闡釋了2014 年曾引起巨大反響的渾水煮面事件,它借助了軍委總部授權發(fā)布的軍事評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軍記者親自進入部隊演兵場及護航編隊時所采用的相關報道、全軍及武警部隊骨干的自然來稿等,由此多方驗證《國防時空》軍事欄目的真實性,這也為新時期下廣播軍事新聞報道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3]。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我國廣播軍事新聞編輯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具備創(chuàng)新、責任、戰(zhàn)略意識,這樣才能保證軍事新聞能夠滿足人們對軍事消息的需求。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盡快完成由傳統(tǒng)媒體向新媒體時代的轉型,促使我國軍事新聞繼續(xù)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讓更多優(yōu)秀的軍事新聞呈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