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主招生越來越火熱,為了拿自招降分參加各類競賽的同學也猛然增加,但這也間接導致近年競賽市場的混亂局面,一時間各類大小競賽令人眼花繚亂,問題也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自招、高考的公平性。
各大高校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做出回應:2017年自主招生共有47項大小賽事受到不同高校的認可,2018年卻銳減至12項賽事,就是說除五大學科競賽以外,只剩7項其他賽事還被承認。
教育部正式發(fā)布文件《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決心大力整頓競賽市場,一眾民間競賽可能會被取消,五大學科競賽的權威性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由此來看,競賽市場規(guī)范化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2019年受自招認可的賽事數量很可能會進一步縮減,要想拿名校的自主招生降分,沒有真材實料將越來越難。
那么,2018年這12項受自招認可的賽事都是什么?哪些競賽會被自招踢出局?2019年還可以通過哪些賽事拿到名校的自主招生降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解這僅存的12項賽事,為準備參加2019自主招生的考生給予信息支持。
不論自招政策、競賽政策如何變化,憑借其權威性與公平性,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科奧賽獎項永遠是自招中的“金字招牌”,且可能成為今后自招中唯一受認可的系列賽事。
五科競賽的含金量也有先后,而數學、物理奧賽獎項無疑是自招中最具分量的。
2018年除了上外要求外語特長、中國政法要求法學特長,這二校沒有提及五科競賽外,其余88校全部明確認可數學、物理競賽獎項。但相應的,數學、物理奧賽不論學習難度,還是競爭壓力都是最大的,想在這兩科競賽中獲獎需要提前準備,并付出很大的努力。
這三科競賽雖不像數理一樣說服力十足,但相比其他類競賽也是具有很大優(yōu)勢的:化學、信息學競賽被83校認可,生物競賽也被79校認可。
但要注意的有:復旦、上交不認可生物競賽;北師、北郵、央財等校不認可化學、生物;中科大生物、信息學競賽要求國決銅牌,數理化只要求“省一”;人大計算機專業(yè)要求信息學銅牌。
可見,雖然在普通985院校眼中,五科競賽獎項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在頂級名校眼中,卻對數理競賽黨有所偏袒。
當然,這三科競賽的學習難度不像數理那么困難,如果你沒有競賽基礎,又想在自招中斬獲名校,學習化學、生物、信息學競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自主招生已舉辦了10余年,前期各校的自招報名要求波動很大,但近年來,各大名校對學科競賽的報名要求逐漸趨于穩(wěn)定:
2018年90所自招高校對學科競賽獎項的要求與2017年相比,只有7校做出微調,比較矚目的就是復旦大學報名條件由原來的國決銅牌降為“省一”,且不再認可生物。
2018年各校自招明確要求“省一”獎的有18所高校,要求“省二”獎的有32所,要求“省三”獎的有29所。
2019年相信不會有大的變化,學科競賽和自主招生的銜接、結合已經非常的成熟穩(wěn)定了。
科創(chuàng)類競賽已完全取代文科競賽在自招中的地位,成為除五科競賽外,取得自招資格的唯二途徑。受認可的科創(chuàng)類競賽共有6個,具體匯總如下:
科創(chuàng)“三大賽”指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中小學電腦制作這三大競賽,分別受到59、58、43所高校認可;
科創(chuàng)“三小賽”指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分別受18、20、21所高校認可。
其中“三大賽”的主辦單位有中科協、教育部這樣的全國性單位,預計在2019年仍將受到自招認可;而“三小賽”的主辦單位則是社會組織,地方政府,在2019年自招中,將有可能被排除在外。
相比五科競賽“省三”就能參加自招,各校自招報名對科創(chuàng)類競賽的要求明顯更高:大部分要求“三大賽”國家級獎項,“三小賽”的選擇并不多,缺乏名校,想通過科創(chuàng)競賽敲開名校大門的考生應盡量選擇“三大賽”。
2018年雖有34所高校在自招簡章中提到接受“人文類競賽獲獎”這樣模糊的描述,但只有北京林業(yè)大學一所明確接受“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獎項,這也是今年文科競賽的“獨苗”。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年有10項大小文科類賽事受到2所以上高校的認可,其中“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全國創(chuàng)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這四大文科競賽受到共54校的認可,而今年前三者在各高校簡章中竟只字未提。
但這也很好理解,文科競賽的主辦方多為社會組織,作文英語類競賽評分的主觀性又太強,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公平性難以保證,甚至鬧出花錢買獎的丑聞。預計,2019年自招文科類競賽將徹底消失。
通過前文對2018年12項受認可賽事的逐一解析,與近年各校自招對競賽類報名條件的要求變化趨勢,自主招生信息平臺認為未來的自招與競賽市場,五大學科競賽將呈“一統天下之勢”。
雖然科創(chuàng)類競賽在自招中的地位已有提升,但含金量依然不夠,即使“三大賽”也難以對五科競賽形成威脅;而“三小賽”可能在未來幾年逐漸消失。文科類競賽退出自招歷史是大勢所趨,只是沒想到去勢如此之快。
在教育部的大力整治,和90所自招高校的強勢推進下,預計,2019年自招中將只有8項賽事受到“廣泛認可”,就是“五大學科競賽”和“科創(chuàng)三大賽”,其中五科競賽保持強勢統治,科創(chuàng)三大賽作為補充;“科創(chuàng)三小賽”應該還會受一小部分高校認可,但含金量已明顯不足;文科類競賽將徹底淡出自招報名硬條件,只能作為“補充材料”提交,作為一個“加分”的亮點,再也無法憑此直接通過自招初審。
因此,未來高中生升學,尤其是優(yōu)等生的升學,將緊緊圍繞學科創(chuàng)競賽、自主招生、高考這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