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萍
【摘要】拓展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化時代下,語文教師應當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在做好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本文中,筆者立足于部編版教材,根據自己在小學語文二年級的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所做的教學嘗試,就如何有效開展單元拓展閱讀教學闡述自己的幾點認知。
【關鍵詞】信息化環(huán)境;小學二年級;語文;單元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單元拓展閱讀,有著豐富的教育價值,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為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助推力。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注重單元拓展閱讀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滿足小學生閱讀需求
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新鮮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這一欲望更加強烈。而語文教材上的知識有限,難以滿足學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拓展閱讀可以有效滿足這一需求。通過傳統(tǒng)書本、智慧閱讀平臺等方式拓展閱讀,學生可以閱讀各種類型的文章或書籍,獲得除教材以外豐富的課外知識,閱讀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
(二)有利于深化小學生閱讀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單元拓展閱讀,可以讓學生同時閱讀多篇主題相同的文章。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只以教材為載體進行閱讀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深度,又能拓寬學生的閱讀廣度,從而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使學生深刻體會文章的主旨和蘊藏的思想。
二、信息化環(huán)境下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拓展閱讀教學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精心篩選閱讀材料
在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某個層面上說,拓展閱讀材料直接決定了單元拓展閱讀效果。因此,為了確保單元拓展閱讀教學取得實效性,教師應當精心篩選閱讀材料。在筆者看來,語文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應當全面、細致研究整個單元的內容,通過對一個單元中多篇文章的綜合分析,明確這個單元所講的主題,再根據單元主題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例如,部編版第四冊第三單元包含四個識字部分和一個口語交際。四個識字部分分別是《神州瑤》《傳統(tǒng)節(jié)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而口語交際部分是《中國美食》。綜合這幾篇文章可以看出,這個單元的內容是圍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編排的,旨在引導學生感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使學生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選擇拓展閱讀材料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經典書籍作為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又能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閱讀感悟。又如,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全都是以歌謠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有韻味美和節(jié)奏感。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通過上網查找和收集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兒歌,如《春節(jié)好》《兩只螢火蟲》等,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又能深化學生對這一單元主題的理解和感悟。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閱讀教學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是閱讀教學取得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從某個層面來說,閱讀是情感體驗的過程。而情感的發(fā)揮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作支撐。尤其在單元拓展閱讀教學中,如果缺少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不僅不能發(fā)揮出拓展閱讀教學價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單元拓展閱讀教學活動之中。例如,在部編版第三冊第二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的單元拓展閱讀配樂,給學生營造寬松的、有趣的閱讀環(huán)境,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譬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春節(jié)好》《兩只螢火蟲》的視頻或兒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輕松的氛圍。在這樣的閱讀環(huán)境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獨自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學生集體閱讀,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感受到兒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
(三)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閱讀交流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教師通常自顧自地講解,將自己對課文的解讀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即使有意進行課堂提問,也只能照顧到一部分學生,還有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到拓展閱讀教學活動之中。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作橋梁,創(chuàng)造一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的平臺。例如,現在廣州市共有100所中小學參與了“智慧型成長閱讀項目”的研究,主要依托信息技術手段,也就是電腦端“中小學生智慧型成長閱讀平臺”、手機客戶端“廣州智慧閱讀APP”研究學生的閱讀活動。語文老師要求班級學生平時在課外閱讀了書籍,要把閱讀的時間、字數、書目信息等等通過網絡選填信息、拍成圖片等方式上傳到平臺上,系統(tǒng)就會形成相關數據,學生還可以在此平臺上閱讀大量推薦的電子書籍,參與各種平臺發(fā)布的閱讀活動,每一項記錄都將作為一條條數據建立起學生的閱讀檔案。老師們在上課前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分析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備課,實施個性化指導和因材施教,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最終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又如,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基礎設施優(yōu)越的學校,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臺平板電腦,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云平臺,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當然,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更加重視通過在課堂拓展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交流,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閱讀感悟。再如,部編版第三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主要講述人物故事,通過這些小故事贊揚人物身上可貴的精神。在這個基礎上,語文教師可以引進一些有關于經典人物的故事作為單元拓展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將材料上傳到班群QQ、微信群或者云平臺上,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教師再在這些網絡平臺上提出諸如“該人物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說一說你對這個人物的看法”此類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每個人說出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得到開闊,對文章主旨也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悟。
參考文獻
[1]趙國華,王艷玲.探究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
[2]李昂.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4).
[3]李平.研究小學語文的拓展閱讀——閱讀量的豐富積累[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
[4]李芳.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