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治芳
摘? ? 要: 護理英語作為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行業(yè)英語,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護理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采用卡片展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擬等方法使英語教學和護理行業(yè)真正融合起來,增強課堂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的能力,達到護理英語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高職護理英語? ? ?教學方法
1.護理英語教學現(xiàn)狀
護理英語是醫(yī)學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行業(yè)英語,所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在護士的日常護理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護理和其他行業(yè)一樣有獨特的環(huán)境和語言要求,從病人入院到出院,每個護理步驟都有一定的模式。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如何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盡可能熟練地掌握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下的語言語境,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是英語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國護理行業(yè)隨著涉外醫(yī)院的發(fā)展,對能熟練運用英語交流的護士的需求日益擴大,護理人員的勞務輸出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醫(yī)學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搖籃。然而在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和學校條件的限制,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采用復習—導入—講解—作業(yè)的模式,課堂活動以教師一人講授為主,教學重點放在單詞和語法知識的講解上,對英語的聽說和實際應用關注甚少。英語課堂的“滿堂灌”使學生失去實踐語言的機會,對英語產(chǎn)生厭倦情緒,甚至放棄對英語的學習;所學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所學專業(yè)脫離,讓學生認為學英語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進而產(chǎn)生英語無用的想法。
2.護理英語的課堂教學方法
英語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必修課,應該摒棄以往的“重詞匯語法知識,輕實踐應用”理念,而把教學目標放在為學生所學的專業(yè)服務,為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上。在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以便為以后要從事的職業(yè)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護理英語教學過程中,原有的教學方法因陳舊單一,已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高職護理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護理職業(yè)能力為目的,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和動手能力,使英語教學和護理行業(yè)真正融合起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改進和完善護理英語的課堂教學方法。
2.1卡片展示法
卡片展示法是在準備好的展示板或黑板上,貼上學生或教師制作的卡通紙片,紙片上寫有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和問題,通過移動、添加、拿掉或更換紙片進行教學的方法。受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都很拘謹,不敢發(fā)言,更不敢提出問題,課堂氣氛沉悶。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首先要從打破沉悶的課堂開始。教師在使用這種方法授課時,不要求學生按座位就座,可以將桌子集中在教室的后半部,隨意就座,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通過“書寫討論”的方式,學生很快進行交流。
卡片展示法首先被用在記憶單詞上。學生課下自制卡通卡片,大小不限,有些卡片上寫漢語,有些卡片上寫英語,有些寫音標,兩個同學或幾個同學一組,以做游戲的方式,一人出卡片,其他人搶答。例如,卡片上是漢語,就要求讀出英語并拼寫,如果是英語,就要求讀音和漢語。等學生慢慢熟悉這種方法、課堂氣氛活躍、敢于積極參與以后,卡片展示法被用在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
下面以《護理英語》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Body(人體的自動控制)一課為例,介紹卡片展示法實施的具體步驟和過程:
第一步:課前準備。課前教師和學生要準備以下必要的工具:展示板、蓋紙、剪刀、大頭針、記號筆、膠棒等,其中展示板可用比較硬的泡沫塑料或軟木制成,固定在黑板上或安置在專門的支架上,蓋紙即書寫用紙,面積和展示板等同,整理卡片時可在上面制圖或粘貼。
第二步:確定討論的題目。教師首先確定要討論的題目:“How to Take Ones Temperature.(怎樣量體溫)”將題目寫在蓋紙或特制的卡片上。
第三步:收集資料寫卡片。教師和學生分別收集“量體溫”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把自己的觀點以關鍵詞的形式寫在準備好的卡片上,卡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做成不同的形狀。一張卡片只寫一種觀點,允許每個人寫多張卡片。
第四步:對卡片加工整理。由教師或學生自己或小組長把這些卡片用大頭針定在展示板上,教師或學生用英語對卡片上的關鍵詞做補充說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通過移動、添加、取消、歸類等方法對卡片進行整理合并。
第五步:得出結論,展示結果。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用各種顏色的連線、箭頭、邊框等符號畫在蓋紙上,形成結論。用膠棒將卡片粘貼在蓋紙上固定,成為最終結果,展示在展示板上,如下圖所示:
教師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盡量克制主動行為,只是通過富有技巧的提問和引導,使學生主動地思考、討論和發(fā)表看法。學生通過動手在卡片上寫關鍵詞,是對單詞的一種記憶,用英語做補充說明,是對句型口語的訓練,對卡片的分類、整理,使學生的護理專業(yè)知識得到鞏固。這種教學法是教學中最活躍、最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讓每一位學生都加入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討論中。在卡片展示法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給學生提供更多大膽發(fā)言、積極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
2.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護理英語中常用效果最好的一種教學法,它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護理場景中,將英語的詞匯、句型和護理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在護理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角色扮演法在護理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是逐步開展的,先易后難,先詞匯、句型,然后是模擬情景,角色扮演。采用角色扮演法主要開展以下訓練:
2.2.1日常口語訓練
每次英語課前安排兩名學生扮演護士角色,做5分鐘以內(nèi)的“free talk”,具體內(nèi)容不作限制,但要符合角色身份,涉及護士的日常工作,如交接班,談論病人、病情等。
2.2.2專項訓練
醫(y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成績普遍比較差,特別是聽力和口語,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問句都不會。針對這種情況,護理英語課教師要結合其專業(yè)開展以下兩項專門訓練:一般疑問句訓練和特殊疑問句訓練。
角色扮演:護士,病人或者其他醫(yī)護人員。
人數(shù):2人,以組為單位。
內(nèi)容:護士日常用語。
形式:一人問,一人答。
訓練方法: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扮演護士,一人扮演病人或其他醫(yī)護人員,兩人互相提問和作答,角色可以互換。
一般疑問句考核內(nèi)容:正確使用一般疑問句,其中助動詞do/did/does和語調(diào)是重點。例如:
Do they see a doctor? ↗
Does his mother take exercise every day? ↗
Did she had a headache yesterday? ↗
特殊疑問句考核內(nèi)容:能正確使用以“h”和“wh”開頭的特殊疑問句。例如:
How often should I take the medicine?
Who is in charge of my treatment?
When does doctor Li make his morning rounds?
What are the lab findings?
考核方式:以競賽方式對這兩種訓練進行考核,兩人一組,時間1分鐘,問句說得最多、正確率最高的為獲勝者。
評價主體:教師,學生。
這種教學方式在學生眼中就是做游戲,氣氛緊張熱烈,教學效果顯著。
2.2.3情景會話訓練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其中扮演各種角色,開展情景會話訓練,練習平時學到的醫(yī)學詞匯、句型和護理操作流程。例如,在“靜脈注射”這一課中,教師組織學生表演情景劇“Intravenous Drips(靜脈注射)”。具體實施步驟包括:準備階段,教師和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了解靜脈注射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流程;教師引導階段,教師將學生合理分組,分配角色,指導劇本創(chuàng)作,提供咨詢;學生加工階段,學生按照寫好的劇本,準備道具,進行排練,必要時請護理課教師就操作流程進行指導;表演階段,以小組為單位,以教室為模擬場地,表演情景劇,教師和學生為觀眾;討論和評價階段,各小組表演完畢。教師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做最后歸納總結。這種實訓方式讓學生提前進入護士角色,增強主人翁意識。角色扮演法給學生提供了體驗護士這個職業(yè)的真實感受,體會了作為一個護士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和價值觀。
通過口語和專項訓練,加強了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口語鍛煉,提高了學生作為護士的口語交際能力;情景會話練習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從事職業(yè)活動奠定了基礎。
2.3案例分析法
一種癥狀,一個病人,一個疾病,是一個病例,也是一個案例。在護理英語教學中,每一篇課文都要介紹一些病例,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時把英語詞匯、句型和這些病例結合起來,是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課文病例內(nèi)容組織教學,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手,而不是只會理論知識的學者。例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案例:有一個老人突然昏倒在馬路邊,如何急救?學生首先要對教師提供的原始英語材料進行分析、討論,發(fā)表看法,然后根據(jù)他們所學課文“First Aid(急救)”的相關知識,再結合護理課的專業(yè)內(nèi)容制訂急救方案,用英語寫成報告,分組在班級進行交流展示。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想法和解決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使用英語,鼓勵大膽發(fā)言和演示。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改變了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2.4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分為模擬設備教學和模擬情景,在護理英語教學中主要采用模擬情景教學。一個模擬的病房,一個模擬的搶救場面,一次模擬的血液化驗,都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了護理崗位的真實感受。模擬場景的設置,既要接近真實,又要易于控制,才能讓學生在這種模擬的訓練環(huán)境中掌握實際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guī)則,熟練運用護理英語的句型和專業(yè)詞匯去交流、溝通。這種教學法通過模擬職場的環(huán)境和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模擬教學法具有實用、見效快的特點,而且節(jié)約教學成本,降低教學組織與協(xié)調(diào)的難度,是高職醫(yī)學院校教學實踐改革發(fā)展的方向。模擬教學法在教學中經(jīng)常和角色扮演法配合使用。
護理英語課堂中的這些教學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以特定的學科職業(yè)活動內(nèi)容為教學資源,把英語和專業(yè)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在職場環(huán)境下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提升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理念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yè)為導向,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護理英語和基礎英語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學英語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的能力,實現(xiàn)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護理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萬蘭英.淺談高職醫(yī)學英語教學與實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1(32):204.
[2]吳丹綺.行動導向下的英語情境教學——基于高職護理英語教學的探微[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8):179-181.
[3]江曉東,賈雪寧,謝家鑫.高職護理英語情景會話教學中小組考核法的設計與實施[J].重慶醫(yī)學,2014(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