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風《中國對日受降儀式上的『何應欽彎腰』問題》
1945年9月9日,中國對日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中方代表何應欽在接受降書時微微彎腰,這個舉動廣受非議:“何總司令的腰,居然彎得比日本人還厲害!”非議的源頭可追溯至文人李敖。李曾撰文稱“何應欽的腰有媚骨”,并在電視節(jié)目中大加抨擊,以致此說流傳甚廣。
其實,為了彰顯勝利者的身份,中國政府籌備受降儀式時做了不少特殊安排。比如:儀式前,日本投降代表被要求剃了光頭,以示戰(zhàn)敗輸光;儀式上,中方七名代表的帽子都放在桌子上,而對日方僅允許岡村寧次將帽子放在桌上,其他六人脫帽后須拿在手中;甚至于雙方所坐的椅子都不相同——受降代表坐皮包椅,投降代表坐布包椅,等等。何應欽的“彎腰”,恰是由會場上對雙方的不同安排所導致。從原始照片中很容易看出,為了彰顯勝利者的榮光,中方所使用的桌子很寬,大約是日方的3倍;同時在何應欽正前方的桌沿位置,還擺了一個方形的話筒。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將投降書遞交何應欽時,無法讓身子過于靠前(否則會碰倒話筒),以至何應欽不得不彎一下腰,才能將投降書接到手中。加上抓拍的角度問題,造成了非常明顯的“彎腰效果”。
仔細看受降的原始視頻,何應欽接過投降書的動作十分自然,并無向日方“彎腰還禮”之意。
陸軍總司令部官員黃瀛也曾回憶:“何應欽正顏厲色地向?qū)孱C發(fā)《中國戰(zhàn)區(qū)最高統(tǒng)帥蔣介石的第一號命令》”“岡村在簽降儀式中,自始至終是一副沮喪表情,舉止拘謹。其他如小林等……對受降席始終是畢恭畢敬,低頭躬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