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楊宇全(浙江省雜技家協(xié)會)
宋代的動物戲(馴獸)表演曾達到一時繁盛,出現(xiàn)了一些代表性藝人與節(jié)目。動物戲花樣新奇,種類繁多,大者如馴象、馴虎等,小者如馴水族、教蟲蟻等,總的特點是大型動物表演以官方為主,小型動物表演則以民間為主。
南宋時期,馴象與象舞活動不僅不減北宋的風采反而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南宋吳自牧在其著作《夢梁錄》“明年預教習車象”中記載:
后以大象二頭,每一象用一人,裹交腳幞頭,紫衫,跨象頸而馭,手執(zhí)短柄銀,尖其刃,象有不馴者擊之。至太廟前及麗正門前,用使其圍轉(zhuǎn),行步數(shù)遭,成列;令其拜,亦令其如鳴喏之勢。御街觀者如堵。
宋代勾欄瓦舍等演出場所的興起,為馴獸(動物戲)表演提供了條件,民間有了馴熊節(jié)目。《夢梁錄》有“弄熊”的記載;周密《武林舊事》也有“教熊作藝”的記載,并且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馴熊高手——臨安的逢人喜和李三,他們能夠“教熊使棒”,訓練被常人看來是很蠢笨的狗熊耍棒,足見當時的馴動物水平之高超。
猴戲是宋代動物戲中必演的節(jié)目,在當時已成為勾欄瓦舍雜技百戲演出中最為人們樂見的大眾節(jié)目?!奥丰恕绷骼俗魉?,往往用猴子作為開場的節(jié)目以吸引觀眾。
在宋代的動物戲中,馴小動物的水平非同一般。宋代的“百禽戲”很流行,擅長于此藝者被稱之為“教飛禽”,當時在臨安很是盛行,“路岐人”作藝時也往往伴有百禽戲的演出。據(jù)《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南宋時期小型動物節(jié)目甚多,主要有:教魚跳刀門、烏龜踢弄、金翅覆射、斗葉猢猻、老鴉下棋等,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超過了前代。
“弄蛇”之技由來已久,宋代的“弄蛇”也有一定的發(fā)展。《西湖老人繁勝錄》稱之為“喬捉蛇”,《武林舊事》則稱之為“捕蛇”或“喬捉蛇”。據(jù)載,南宋戴氏藝人在都城臨安(今杭州)的太廟前玩弄蛇技,大顯身手。他能像捉泥鰍一樣空手捉蛇,還可以用葦管吹樂引蛇出洞,令人拍案稱奇。
隨著小動物節(jié)目的豐富多彩,也出現(xiàn)了一批調(diào)馴專家,如北宋的劉百禽、南宋的趙喜和趙十一郎、趙十七郎、猢猻王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趙喜,他創(chuàng)作的“七寶水戲”非常精彩。據(jù)《武林舊事》卷七載:
淳熙十一年(1184)六月初一日,車駕過官,……盛七寶水戲,并宣押趙喜等教舞水族。
“七寶水戲”的具體情狀,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的后集《故都戲事》中敘述甚詳:
呈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滿貯水,以小銅鑼為節(jié),凡龜鱉鰍魚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戲具而舞,舞罷既沉,別復呼其他,次第呈伎焉。
據(jù)作者自述,這一場奇妙的水族表演,是幼時在臨安親眼所見。宮廷老藝人趙喜的“七寶水戲”,無論從節(jié)目設計或馴練方法上說,都是極高水平的,對后世出現(xiàn)的“烏龜疊塔”“螞蟻排陣”等當有所啟發(fā)。
宋代表演“水百戲”的著名藝人和馴養(yǎng)水族動物的能手,如姚遇仙、賽寶哥、金時好、王吉等,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教水族飛禽、教蟲蟻、教蛤蟆等都是宋代水族戲的主要節(jié)目,之所以在杭州興盛,一是與宋代城市商業(yè)和文化發(fā)達有關(guān);二是與其地理位置有關(guān)。杭州江湖河溪遍布市區(qū),可謂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因此水生動物特別多,這也就為發(fā)展水族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jù)記載,宋高宗避暑杭州飛來峰時,就曾看到過“七寶水戲”和“教舞水族”等節(jié)目。可惜,如此精妙絕倫的表演已難覓蹤影。
在百戲雜技中,教蟲蟻節(jié)目流傳很廣也為人們所喜愛。《西湖老人繁勝錄》中列舉霍山附近的各種雜耍名目,其中就有在廟會前大教場內(nèi)“賽諸般花蟲蟻”。據(jù)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記當時諸伎藝人中,有“教飛禽蟲蟻”的,如趙十一郎、趙十七郎。同卷還載,當時有一些地方專賣“蟲蟻食”“蟲蟻籠”和“諸般蟲蟻”的。由此可見,在杭州的勾欄瓦舍中,當時的藝人往往多才多藝,能表演多種絕技絕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