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琴花
語文課堂就是老老實實、簡簡單單教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自由表達。教師如果從語言的交際本質屬性出發(fā),突出語言的“鮮活”導向性,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利于學生在主動運用中獲得靈感,真正體味會其中的“潛臺詞”與“言外意”,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一、敲出重音,頓生共鳴
要想產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鳴,不妨從學生內心所想出發(fā),多給他們相應的指點,幫助他們在靜心閱讀和深度感知中說出想說的話。針對學生想說的話,教師多給他們相應的引導,定能利于學生在由此及彼的探知中獲得深刻印象。敲出重音,能讓學生獲得共鳴。
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馬丁·路德·金演講的背景,讓學生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情境中找到相應的表達元素。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就馬丁·路德·金在演講中提到的“民主、民族、平等”等進行思考,并鼓勵學生表達:你對其中的哪一個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很顯然,這樣開放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認為,民主,就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發(fā)聲,都能夠為自己代言。有的學生說,民族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蘊含著精神理念和人群分類等特征,振興民族是每一個人的夢想。有的說,當一個民族備受壓迫的時候,每個人都想發(fā)出最強的聲音,都希望自己不做亡國奴,等等。帶著這樣的引導,再請學生反復研讀,定能利于其在不斷深入的探知中開闊眼界。
圍繞學生想知道的內容主動開挖,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和引導,定能利于其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強化識記。從語篇中找出主旨,多反復予以錘煉和敲打,找出“鼓芯”進行深入引導,定能讓學生發(fā)出最強的聲音,獲得更多的理解感知。這種建立在敲打重音基礎上的語言表達,定會更有意義。
二、合拍時代,言出心聲
鮮活語言應該經久不衰,應該與時俱進。從語言演變的時代性和發(fā)展性出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從相應的內容中深入揣摩。合拍時代,多給學生自由表達和建言獻策的機會,定會利于學生在主動表達自己的心聲中獲得深刻感知。合拍時代,能讓語言在不斷發(fā)酵中產生濃濃的醇香和溫度。
從語言表達特征出發(fā),多給學生相應的點撥,利于其在主動傾訴中獲得好感。如在學習食指的《相信未來》時,針對“蜘蛛網”“爐臺”“余煙”“灰燼”等意象,不妨利用幻燈片打出這幾種物體,讓學生通過觀看找出其中的信息。很多學生在觀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感知印象,針對物體表現(xiàn)出來的內容進行深入聯(lián)想。在學生有了這樣的初步印象后,可播放20世紀60年代的相關視頻,鼓勵學生體味當時的狂躁。經過這樣的反復引導,能夠讓學生從“托物言志”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基點,便于其感受其中內涵,說出自己的理解。很多學生就其中荒蕪、窮困、艱難主動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認為這種灰色調的物體,能喚起讀者的深思。很多學生從詩句中,特別是通過“睫毛”“瞳孔”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詞匯,能準確理解其中的希望、美好和向往,能真正感受到“相信未來”的深層內涵。
合拍時代,能夠讓學生的自我理解感知更有深度,利于他們帶著新鮮好奇主動研讀文本。跳出自我理解局限,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定能幫助他們在闡述中獲得有價值信息,利于其真正發(fā)出自己的心聲。
三、聚焦情意,意味深長
一切景語皆情語,換而言之,突出語言的情意性,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定能利于其在有效參與溝通和主動交流中深化識記。聚焦情意,能夠使學生主動體味其中的內涵意義,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
如在《陳情表》教學中,結合“尊老”的表達主題和“百善孝為先”的道義,不妨請學生揣摩李密的內心情感世界,鼓勵他們從敬老和感恩的角度來深入剖析其中的道理。很多學生結合《燭光里的媽媽》《父親》等感人至深的歌曲,主動從中體味父母給自己的“最好”。有的學生從父母是如何幫助自己渡過難關的,怎樣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出發(fā),認為父母是自己最好的學習榜樣。有的學生則是從傳承敬老和遵守孝道的角度闡述了自己是怎樣理解的,并提出從“羊跪乳,鴉反哺”的想象中體味孝道的深刻內涵。有的學生則現(xiàn)場作詩一首,來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感恩,等等。
打動學生的心,不妨從他們的內心深處所思所想出發(fā),多從他們的自我理解感知需要出發(fā),多給他們相應的提示。歡迎學生多提出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在認真交流和主動溝通中深入思考,定能給他們更多的靈活運用切入點,利于其在不斷深入闡述和主動交流中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感思,獲得不一樣的感觸,滿足其多元化發(fā)展需要。
如前所述,把握好語言的本質屬性,多從語言的交際性特征出發(fā),鼓勵學生從語篇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點,多給他們相應的指點和啟發(fā),能夠讓他們在主動深入品味中獲得不一樣的感觸,定能利于他們在有效參與交流溝通中獲得感思,能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準確性與靈活性,滿足其多元化認知發(fā)展需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