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認知增強技術的自主性問題及其倫理分析

      2019-12-14 22:47:19佳,李
      倫理學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自主性理性競爭

      高 佳,李 倫

      生物醫(yī)學技術和納米技術等新興技術的發(fā)展,為人類認知力的增強提供了高效和多樣的技術手段,大大提升了人類對大腦的技術干預水平,使人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靈敏的感知力、快速的記憶力和持久的注意力等認知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迫于工作和學習等環(huán)境的壓力,在沒有充分理解認知增強技術的副作用和技術風險,在未獲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認知增強,從而導致自主性問題。認知增強技術的自主性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強制問題,強制問題弱化了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使人喪失尊嚴,嚴重影響了認知增強技術的合理應用和發(fā)展。對強制問題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自主性問題:兩種強制

      認知增強技術的自主性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強制問題,強制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以優(yōu)生為目的的基因干預技術,例如,“家長從眾多基因組中篩選出具有高認知特征的基因,以達到增強未來孩子認知力的目的”[1]。這種對生殖細胞和早期胚胎進行非醫(yī)學目的的干預行為,直接剝奪了未來人的生命自主權,屬于侵犯未來人自主和尊嚴的強制行為。第二,因工作或某種特殊任務需要,命令或強迫從業(yè)者進行認知增強,如命令戰(zhàn)斗中的士兵進行認知增強,美國空軍飛行員通過服用莫達非尼(modafinil)等認知增強藥物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戰(zhàn)斗力[2](P50)。第三,布朗克(H.Blank)指出的個人迫于周圍競爭壓力,被動使用認知增強技術所導致的強制問題[2](P45)?!蹲匀弧冯s志發(fā)起的一次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來自60 個國家的1427 位科研人員中,20%的人表示服用過苯哌啶醋酸甲酯(methylphenidate)、莫達非尼等認知增強藥物[3]。舍默爾(M.Schermer)在對認知增強藥物進行實例分析時指出,認知增強藥物的自主性問題突出地表現(xiàn)為這種強制問題[4]。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迫于競爭壓力而被動進行認知增強來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從而導致了這一問題。第四,父母為未成年子女進行認知增強。孩子還不完全自主,很多選擇都由家長替他們完成,個別家長為使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優(yōu)勢,對其進行認知增強。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認知增強技術的自主性問題表現(xiàn)為多種情形的強制問題,但概括起來,強制問題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直接強制,另一種則是間接強制。直接強制主要指因工作或某種特殊任務需要,強迫他人進行認知增強而導致的強制問題,如上級命令下級、父母強迫子女等。直接控制或干涉他人的直接強制行為,使被強制者沒用任何選擇的余地,個人自主權遭到了嚴重侵犯。間接強制主要指,個人迫于工作、競爭等環(huán)境的壓力而被動使用認知增強技術所導致的強制問題[2]。直接強制不同,間接強制不是對個人行為的直接操縱或干涉,而是通過外部環(huán)境因素對人的增強行為進行間接的施壓,使人被動接受認知增強技術所引發(fā)的強制問題。通過對這兩種強制問題的區(qū)分,對認知增強的自主性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路徑。

      二、直接強制與尊重自主

      韋爾基科·杜布爾杰維(Veljko Dubljevic)以物流公司為例分析了直接強制問題。他假設最賺錢的卡車運輸路線是1250 公里長,運輸司機可以在一天內(nèi)完成運輸?shù)珪械较喈斊?。沒有認知增強的情況下,公司需提供為期2 天的運輸服務,還需包括卡車司機的住宿和餐飲費用。在使用認知增強藥物的情況下,司機可以保持較好狀態(tài),只需一天就可以完成運輸任務。如果公司選擇后者,那么它就能以相同的價格提供服務,而只需一半的時間,就能獲得額外的利潤。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為了贏得優(yōu)勢,讓員工做兩種選擇:要么使用莫達非尼滿足工作要求,要么他們將被解雇[4]。這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是,其他物流公司要么采用類似的政策,要么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運輸司機要么選擇認知增強要么失業(yè),他們的選擇是被迫的,完全超出了其控制能力范圍。忽視人自主選擇權的直接強制行為使人喪失尊嚴,嚴重影響認知增強技術的合理應用和發(fā)展。

      奎格利(M.Quigley)認為,出于公共利益的考慮,某些從業(yè)人員如飛行員、醫(yī)生、科研工作者等有接受認知增強的道德責任[5]。這樣的話則會導致較嚴重的直接強制問題,如物流公司的例子,將認知增強藥物的使用通過合同的方式規(guī)定下來。這種直接強制行為嚴重侵犯了個人的自主權,使人越來越工具化,喪失人之為人的尊嚴。雖然強制行為可以從功利主義角度得到一定的辯護,但尊重自主仍然是人類增強領域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道德原則,這直接關系到技術的發(fā)展為了誰這一根本問題。如果認知增強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fā)展逐漸弱化人的自決能力,就像海德格爾所說技術逐漸成為控制人的異己力量[6],使人淪為技術的奴隸,那么這將使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倫理挑戰(zhàn)。因此,為有效地解決認知增強技術的直接強制問題,在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應堅持尊重自主原則。

      尊重自主原則是在認知增強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應堅持的重要原則,也是解決自主性問題的有效途徑。自主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自主賦予人以尊嚴??档抡J為自主即理性自律,人之所以值得被尊重是因為人獨具理性,這種理性不僅能使人理解并遵守道德,更重要的是人能通過理性意志將自己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為自身立法?!拔ㄓ辛⒎ㄗ陨聿啪哂凶饑溃哂袩o條件、不可比擬的價值。自律性就是人和任何理性本性尊嚴的根據(jù)。”[7](P55)因此,理性自律是個人道德選擇和從事道德行為的基礎,也使人在世界萬物中具有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無上尊嚴和價值。自主體現(xiàn)了人的特殊價值,使人具有能為自己立法的自在目的,使人擁有尊嚴。自主與尊嚴是緊密相關的,尊重自主就是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弱化甚至侵犯個人的自主權則產(chǎn)生人尊嚴貶損的問題。

      尊重自主應禁止以優(yōu)生為目的的基因認知增強技術。未出生的“未來人”也應當被視為人,即使其沒有自主行為能力,但也應尊重其自主權。通過對生殖細胞和早期胚胎進行基因干預來提高“未來人”認知力的行為是一種對未出生者自主權的侵犯。正如哈貝馬斯所說,對生殖細胞的基因增強行為是一種將未出生者客體化的行為,然而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及其內(nèi)在價值不應隨外在功效、他人意志等有所增強或減弱[8]。為了使孩子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而對其使用基因認知增強技術,這將會出現(xiàn)如博斯特羅姆和森德伯格所說的未成年人及失能者自主選擇權及認知能力價值弱化等問題[9]。以優(yōu)生為目的的基因干預具有不可逆性,限制了個體對自身生命方式的自主選擇,使人漸漸喪失了遺傳學上的多樣性,父母將孩子視為具有不同認知體質(zhì)的可控對象,使本應擁有的自主性、自決權等被弱化,喪失了密爾所說的自主主體的“個性”。正如密爾所說:“對于他自己的身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盵10](P7)以優(yōu)生為目的的基因干預技術使人的獨特性大大降低,使“未來人”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其生命自主權不可逆轉(zhuǎn)地被剝奪了?;蛘J知增強技術道德問題的實質(zhì)是對“未來人”自然秉性的改良與其自主性難以相容,擁有與生俱來高認知特質(zhì)的人并非甘愿被他人操縱。因此,在發(fā)展和應用認知增強技術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尊重自主原則,禁止以優(yōu)生為目的的基因認知增強技術。當然,我們并不認為完全禁止認知增強技術是有效解決自主性問題以及人格尊嚴等問題的最佳方案。認知增強技術作為一種能有效提高認知能力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起初是用于治療目的的,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對于其他類型的認知增強技術,我們可通過獲取使用者知情同意的方式來避免強制問題。

      知情同意是尊重自主原則的具體化規(guī)則,能有效保護使用者的自主權。尊重一個自主者,意味著在進行任何實質(zhì)性的干預前都必須使其充分理解并獲得其同意。復合性認知增強技術等新興認知增強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和安全測試,需獲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獲得認知增強技術的使用者或受試者等相關人員的知情同意,主要包括幾個要素[11](P78):首先,信息的告知要充分。告知信息任務往往被看作是知情同意的必要條件,相關人員提供的信息是否充分是做出認知增強決策的關鍵。在進行認知增強之前,應告知使用者、受試者關于增強的目的、增強的方式、技術風險等充足信息。其中,技術風險、副作用等是告知信息的關鍵,如果某種認知增強技術對身體的潛在、長期的副作用難以預估,則需將可能引發(fā)的安全隱患詳細、全面地告知增強者。信息告知的不完全、不充分也是一種潛在的操縱和控制,應設立專業(yè)且獨立的機構對此進行監(jiān)管,該機構應確定需告知認知增強相關信息的數(shù)量和種類,并確定哪些信息是關鍵信息,只有充分告知才能幫助增強者充分理解。其次,理解。經(jīng)過專業(yè)人員的解釋、幫助,使技術使用者、受試者理解增強的目的及其可能承擔的風險。幫助使用者理解的人應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并能做出形象化的解釋,這些專業(yè)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職業(yè)倫理,其行為也應受倫理與法律的約束。再次,自愿。在充分理解相關信息的基礎上,特別是在理解了技術風險和副作用等關鍵信息之后,在無控制性的影響和干預的情況下,自愿接受認知增強技術。最后,同意。同意即自愿接受認知增強技術,并同意某項認知增強方案,以及對該方案中的認知干預行為進行授權,以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當然,真正的知情同意不是僅僅獲得一份知情同意書,而是要按照標準嚴格地實施好上面的每一步,并由相關機構進行審查。當一個人被充分告知了信息,且理解了被告知的所有信息,并自愿接受認知增強技術,同意認知增強的方案和干預措施時,這個人就做出了認知增強的知情同意。知情同意體現(xiàn)了對人自主權的尊重,使人能夠做出拒絕或接受認知增強的個人選擇。

      此外,為避免因害怕失去工作而被迫接受認知增強的問題,我們需引入韋爾基科·杜布爾杰維(Veljko Dubljevic)所提出的經(jīng)濟抑制模式,這種方式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至少不會使強制問題越來越嚴重。物流公司的例子說明,企業(yè)通過認知增強技術不當?shù)孬@取競爭中的位置優(yōu)勢(positional advantage),通過引入抑制因素的方式,如增加稅收、獲取許可、額外費用和附加保險等方式能有效抵消這種位置優(yōu)勢[12]。較高的費用增加了企業(yè)的成本,避免個別企業(yè)因提高經(jīng)濟效益而強迫員工進行認知增強的強制問題。還應加強對個別認知增強技術的監(jiān)管,并完善相應的監(jiān)管體系。杜布爾杰維指出如果沒有對莫達非尼(modafinil)等認知增強藥物進行有效地監(jiān)管,更多的人將被迫使用它來完成超負荷的工作[13]。不同類型的認知增強技術所占用的醫(yī)療成本、技術風險、增強效果等各不相同,每種技術的使用率、普及率等也不一樣。例如,某些認知增強藥物由于成本低、見效快、獲取途徑多,它的使用率和普及率比較高,因此加強對這類藥物的監(jiān)管就顯得尤為重要。認知增強技術的自主性問題還包括間接強制問題。

      三、間接強制與理性自主

      間接強制,即布朗克(H.Blank)所說因競爭環(huán)境的壓力,個體被動選擇認知增強技術所導致的強制問題[1]。我們認為這種強制問題分為兩種情況:比賽競爭中的間接強制問題與非競賽環(huán)境下的間接強制問題,對應用環(huán)境的具體區(qū)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比賽競爭中使用認知增強技術而導致的間接強制問題。在競爭環(huán)境下,如果放棄使用認知增強技術會處于不利地位,很多人會因害怕失去機會而別無選擇。大部分認知增強技術的利益相關者認為社會壓力容易導致社會決定宿命論,在殘酷的競爭和社會壓力下很多人被迫做出妥協(xié)和讓步[14]。例如,類似于高考這樣的競爭環(huán)境。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競爭異常激烈,成績出類拔萃者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但當有人通過認知增強技術來提高考試中的表現(xiàn)力時,其他人也會因害怕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而被動選擇認知增強,從而引發(fā)間接強制問題。我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禁止在特殊競爭環(huán)境下使用認知增強技術,在競賽前,對參賽者進行強制性體檢化驗,違規(guī)者將取消參賽資格。嚴格禁止不僅能解決因競爭壓力而導致的強制問題,還有助于促進比賽競爭的公平、公正。使用認知增強技術會使其他競爭者處于不利地位,出于社會公正的考慮也應禁止在比賽競爭中使用認知增強技術。

      第二,非競賽環(huán)境下的間接強制問題,主要指由于工作或?qū)W習的壓力,為了高效地完成某項任務而被動選擇認知增強所導致的強制問題,如學生需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高質(zhì)量的論文、員工需較快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商務人員需在談判中表現(xiàn)出色等?,F(xiàn)代社會對人們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競爭壓力又使人們渴望快速地獲得這種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育、營養(yǎng)等認知增強方法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持久專注力、快速記憶力等高認知能力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人依賴認知增強技術來應對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壓力,漸漸失去了自主。雖然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使用認知增強技術是一種個人選擇行為,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問題,且該行為并不完全自主。

      判斷某一行為是否自主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2](P61):第一,有目的、有意圖。使用者有明確的動機和意圖,并且為目標的達成預先制定一系列行動措施。第二,理解。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行為的自主程度。行為主體對行為的目的、后果等理解程度越高,主體的自主性則越強。第三,不受決定其行為的控制性因素的影響。不受控制、壓力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做出決定,行為的選擇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F(xiàn)實中的人完全不受任何影響做出選擇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而受影響的程度決定了行為主體的自主程度,強制、脅迫等則會導致完全的不自主。因此,迫于環(huán)境壓力而被動使用認知增強的行為是不完全自主的行為,其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問題??旃?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已無法阻止人們對高效工作和學習能力的渴望,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多喝幾杯咖啡抵抗疲勞是沒有問題的,而服用一片小小的認知增強藥丸為什么會備受爭議?這是因為它是對大腦的化學改變和技術干預,認知力的迅速提升是以破壞人體的自然平衡為代價的,對身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很多人在沒有全面了解該技術的情況下盲目進行認知增強,對可能承擔的健康風險、藥物成癮等后果一無所知,僅憑個人的主觀感受就做出了認知增強的非理性選擇。大眾媒體也在此過程中推波助瀾,很多媒體都傾向于對認知增強等新興技術進行過于樂觀和夸張的報道。吉爾伯特(Gilbert)和奧瓦迪亞(Ovadia)就描述了大眾媒體對深部腦刺激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的大量炒作和相關報道,其中大量文章用神奇、難以置信等字眼來描述該技術的效果[15]。很多新聞報道夸大了認知增強技術的效果和優(yōu)點,忽視技術的副作用、安全風險等問題。這些不實報道易使人們對認知增強技術產(chǎn)生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以為該技術可以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所有難題,甚至在生理和心理上產(chǎn)生了嚴重的依賴。對于大眾而言,媒體對認知增強技術的描述可能比專業(yè)期刊更具影響力,既不準確也不客觀的信息實質(zhì)上是對個人選擇行為的間接操縱,弱化人的自主選擇能力。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認知增強行為的自主程度,人們對認知增強行為的后果、風險等的理解程度越高,其自主性則越強。針對這些問題,除了加強大眾媒體對該技術報道的客觀真實性以外,學校應開設專門的認知增強的相關課程,并對公眾開放,促進大眾對認知增強技術的正確認識。除了全面認識和充分理解外,還需要對個人的增強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

      辛西婭(Cynthia Forlini)等通過對利益相關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生家長和醫(yī)務工作者都一致認為,外部環(huán)境對個人增強認知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6]。我們也肯定社會環(huán)境、競爭壓力等外部因素對個人決策的影響,但也不能過分夸大,而忽視個人所具有的自主選擇、自我決定能力。外部環(huán)境對個人的決策存在一定的影響,但并沒有對個人行為進行直接的控制或干涉,任何行為都是經(jīng)過個人的選擇和決定才做出的。實際上,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被動使用認知增強技術的問題是一種個人選擇問題,這種選擇行為難以有效地從外部來規(guī)范和約束。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使認知增強技術的獲取更加便利,如果正規(guī)渠道無法獲取也可以從網(wǎng)絡、黑市等其他途徑獲取,而競爭壓力的加劇又容易導致該技術的過度使用。

      目前,在認知增強技術的各項安全測試數(shù)據(jù)還不是十分充足的情況下,謹慎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為個體增強行為提供一種有效的內(nèi)部約束機制。因此,我們提倡在認知增強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始終堅持理性自主,鼓勵人們以理性自律為基礎自主地進行認知增強。

      “自主”一詞源于古希臘,最初僅指城邦的自我統(tǒng)治、自我管理,后來則引申到個人,并具有多重含義,如自決、自主選擇、自主行為等。關于自主的涵義主要有三種觀點。以德沃金為代表的觀點認為,自主就是個體能反思和調(diào)整自己的欲望,甚至為達到高層次的目標追求而能放棄或改變低層次的需求或渴望的人[17]。例如,競爭者有獲勝的欲望,同時又有高層次的渴望——誠信,一個自主的人能不受好勝心的影響而做出理性的選擇。以比徹姆等為代表的自主觀主要考察自主的行為[18],認為自主行為的構成應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自由,即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或控制而自主地做出選擇;另一個是行為能力,即能按自己意愿行為的能力。以奧尼爾為代表的觀點主張康德式的“原則自主”“理性自主”,即為自己立法,提倡道德自律,對原則、理性的堅持。

      在人類增強領域,我們所提倡的自主主要指第三種,即以奧尼爾為代表的康德式的“理性自主”。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主即理性的自我支配、自我約束,自主的人是能自我規(guī)定的人,并能擺脫一切不利影響而貫徹執(zhí)行理性原則的人。因此,我們認為在人類增強領域的自主,應是個人能不受外部環(huán)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或控制,在自身理性的主宰和制約下做出接受或拒絕認知增強的理性選擇。堅持理性自主就是要為個體的增強行為確立有效的內(nèi)部約束機制。雖然外部壓力對自主增強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但理性自主在堅持個人價值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與道德密切相關,正如沃爾德倫(Waldron)、羅爾斯(Rawls)等所認為的那樣,自主應是以某種道德原則為基礎,自主也應是個體為自身訂立的一種行為法則。也就是說,自主地行為體現(xiàn)了主體對自身欲望的控制力,這種控制能力的高低也反映著道德品質(zhì)的高低。自主地選擇行為作為一種道德實踐,本身就與道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個自主的人必然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堅持自主也必然表現(xiàn)為符合道德的行為。每一次認知增強的自主選擇,都應是普遍的道德原則與特殊的主觀偏好,一般的社會規(guī)范與具體的應用實際相統(tǒng)一的結果。因此,提倡和鼓勵理性自主,能為個體認知增強行為確立一定的約束機制,為認知增強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所引發(fā)的自主、誠信、尊嚴等倫理問題提供一條可行的解決途徑。堅持理性自主,即認知增強始終都應以人的自我完善和幸福為目的,迫于外界壓力將自身作為手段或工具的認知增強行為,不能稱其為自主的行為。在認知增強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堅持理性的自主,提倡自主的價值,才能由內(nèi)而外的規(guī)范和約束人的認知增強行為,并使之符合社會的道德標準。

      結語

      技術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對它的合理使用,認知增強技術也不例外,尊重人的尊嚴、突出人的自主價值應始終作為認知增強技術發(fā)展和應用的重要目標,也要將其作為解決倫理沖突的重要途徑。人們反對認知增強技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知增強技術侵犯了被動使用者的自主選擇權,產(chǎn)生了強制問題。強制問題的出現(xiàn)與社會環(huán)境、技術的不當使用密切相關,因此,還需要通過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需加強認知增強等相關知識的教育,應采取先教育后增強的模式;家長則應通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緩解未成年人的競爭壓力,共同監(jiān)督未成年人的認知增強行為。政府、教育機構等相關部門應為使用者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正確的引導,確立合理的倫理原則和政策法規(guī),健全相關政策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等,只有這樣才能在認知增強技術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有效地避免自主性問題。

      猜你喜歡
      自主性理性競爭
      感謝競爭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實用英語教材與藝術生自主性培養(yǎng)
      發(fā)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shù)學復習的自主性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競爭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本轉(zhuǎn)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汽車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維護科學的自主性
      织金县| 沈丘县| 湾仔区| 岱山县| 仲巴县| 光泽县| 右玉县| 绥阳县| 上饶市| 通城县| 平凉市| 璧山县| 蚌埠市| 托里县| 海伦市| 清新县| 河北省| 封开县| 澳门| 湖北省| 华坪县| 平阴县| 红原县| 和硕县| 黑龙江省| 惠州市| 宁晋县| 高陵县| 呼伦贝尔市| 福建省| 赣榆县| 南皮县| 太和县| 乐至县| 腾冲县| 连江县| 大同市| 天津市| 卢湾区| 徐水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