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明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一直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個——埃及、巴比倫、印度的文化都由于種種原因,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而中斷衰歇,頗能引起人們“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慨嘆。但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文化雖然在漫長發(fā)展過程中歷經(jīng)內(nèi)憂外患,但從未發(fā)生過毀滅性中斷。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我們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中國的象征。許多國外朋友把京劇同故宮、長城、頤和園相提并論,稱之為中國“四大文化代表”。在國外,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京劇,哪里就有西皮、二簧旋律在回蕩,京劇藝術成為凝聚華夏子孫的紐帶。
號稱為國粹的京劇,中老年人喜歡的不少,有些人還能唱上兩句,或粉墨登場,被稱為“票友”。而大多數(shù)青年人對京劇就比較陌生,覺得京劇節(jié)奏太慢,一出戲唱半天,唱起來咿咿呀呀,看不懂,也聽不懂。其實,京劇是一門非常高雅的藝術,“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只要教師引領學生深入其中,就會被它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就會被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并為我們中華民族有如此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京劇的何種藝術魅力使梅蘭芳先生獲得美國授予的戲劇博士學位?京劇緣何不像歌曲那樣轉(zhuǎn)瞬即逝,而幾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它的魅力在于京劇是以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唱、念、做、打高度綜合,是京劇的一個顯著特征。此外京劇是多種藝術形式綜合產(chǎn)物,它吸收、融合、借鑒了文學、話劇、曲藝、音樂、美術、武術、雜技、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精華,并成為有機一體,從而達到高度和諧與完美。
1、優(yōu)美的京劇唱腔?!跺幟腊浮分小鞍垐D打坐在開封府”,《女起解》中“蘇三離了洪洞縣”等唱段,唱詞人們早已十分熟悉,甚至能夠倒背如流。這些唱段正是京劇藝術的精華所在,聆聽名家演唱是一種享受,如食美味、如品香茗,讓人回味,有余音繞梁之感。
許多年青人認為京劇節(jié)奏太慢,咿咿呀呀,一字要唱半天,聽不懂,這是一種誤解。其實那大段慢節(jié)奏抒情唱段,就像西洋歌劇的詠嘆調(diào),那“咿咿呀呀”正是京劇特色。何況京劇的唱并非全是慢節(jié)奏,有時唱得特別快,像放連珠炮一樣,只要你能耐心聽下去,看下去,多看多聽,細細品味,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其中奧妙,進而被吸引。
京劇的唱為什么會有如此魅力呢?這與京劇唱腔和唱詞結構有關。京劇的唱腔豐富多彩,且有特色。京劇唱腔匯集了多種聲腔曲調(diào),它以西皮、二簧為主,以昆曲為輔,以民間音樂、雜腔小調(diào)作為陪襯,具有曲調(diào)類型化特點,幾種曲調(diào)各有特色,又高度和諧統(tǒng)一,悅耳動聽,并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能夠產(chǎn)生強烈藝術效果。
京劇唱詞都是詩詞體,句子緊湊精煉,具有格律性,合轍押韻,節(jié)奏感很強,讀起來有點像古詩,朗朗上口,雅俗共賞。
京劇念白的音樂化是京劇藝術一大特色,經(jīng)過藝術加工,近乎朗誦體的念白,具有很強音樂性,音節(jié)鏗鏘,節(jié)奏分明,與演員表演相結合,加上鑼鼓烘托,給人以美感。
2、動聽的京劇音樂。你看過梅派名劇《霸王別姬》嗎?劇中虞姬月下獨步時唱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溫柔纏綿,唱出了虞美人的傷怨之情和清秋月夜古戰(zhàn)場的悲涼。歌聲凄婉,令人心碎,虞姬的舞姿和寒光閃閃的劍影,加上蒼涼的[夜深沉]曲牌音樂和音色沉厚的鼓聲,為觀眾奏出了一曲英雄美人生離死別的京劇交響曲,悲哉!壯哉!美哉!
京劇唱念、曲牌、打擊樂的演奏都離不開樂隊。京劇樂隊很有特色,少而精,人員組成精干,樂器比較簡單,卻能以少勝多。
京劇樂隊是一個統(tǒng)一的具有獨特風格的體系。它由管弦樂隊和打擊樂兩部分組成。管弦樂部分稱“文場”,打擊樂部分稱“武場”,樂隊為唱腔伴奏能起到烘云托月作用,為演員演唱增光生色,同時還能烘托、渲染舞臺氣氛。20世紀60年代又增加了西洋管弦樂,大大增強了京劇音樂的表現(xiàn)力。如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場,楊子榮唱的“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唱段以交響樂伴奏,氣勢磅礴,很好表現(xiàn)了楊子榮馳騁雪原的英雄氣概。京劇樂隊貫穿于京劇表演的全過程,京劇表演需要樂隊密切配合,猶如人需要水和空氣一樣。
3、精彩的京劇表演。京劇的做工,具有舞蹈化特點,它的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富有節(jié)奏感,而且與唱、念、音樂伴奏和諧一致;身段動作,無論是坐臥行走,甩袖理髯,揚鞭催馬,還是搖槳催馬,舞劍飲酒,都是一種程式化舞蹈。
在《貴妃醉酒》中運用曲調(diào)纏綿[四平調(diào)]和繁難的程式化舞蹈動作,來表現(xiàn)楊玉環(huán)從喜到怨,直至大醉的過程,細致地表現(xiàn)了楊玉環(huán)的心理活動。如戲一開始,楊玉環(huán)滿懷喜悅地去百花園等候唐明皇,一路上興致勃勃地觀賞宮中美景,她水袖頻頻舞動,金扇時開時合,真是千嬌百媚。及至聞報“萬歲爺駕轉(zhuǎn)西宮了”,楊玉環(huán)如冷水澆頭,只得借酒解愁。梅蘭芳使用了“臥魚”身段,做出嗅花、掐花的動作來表現(xiàn)楊玉環(huán)以賞花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動作柔美,姿態(tài)嫵媚;演到楊玉環(huán)大醉的時候,梅蘭芳使用了醉步和“銜杯下腰”的身段來表現(xiàn)楊貴妃的醉態(tài)。既真實又不失貴妃身份,醉得那么美。
京劇舞臺上的演員,可以說是無動不舞,無動不美,表演舞蹈化是戲曲藝術的一大特色,是其他藝術形式所沒有的,這正是京劇藝術的迷人之處。
4、華美的京劇服飾。京劇服裝經(jīng)過一二百年的發(fā)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并有自己特色。京劇藝術主要特點是載歌載舞,為了適應歌舞化表演需要,京劇服裝多為寬袍大袖,裝飾物特別多(水袖、翎子、玉帶、靠旗)?!顿F妃醉酒》的楊玉環(huán)剛一出場穿的女蟒,上繡丹鳳朝陽和日、月、海浪、水紋圖案,顯示了貴妃的威嚴、莊重。醉酒以后改換的宮服更是華麗無比,與全劇載歌載舞的風格十分協(xié)調(diào)。如此精美戲服令人驚嘆,如此絕妙設計令人折服。高水平演員都善于利用服裝作戲,為塑造人物藝術形象服務。京劇服裝質(zhì)料講究,多為綢緞,制作精美,刺繡文飾色彩斑斕,華麗多姿,符合中國傳統(tǒng)美學原則,注重形式美,給人以美感,同時十分注意舞臺藝術整體效果,表現(xiàn)舞臺整體美。
5、精妙絕倫京劇臉譜。臉譜不僅是中國戲曲的象征,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因為臉譜不僅是一種化妝手段,也是精美的藝術品。是以人的面部為載體的圖案藝術,是中國戲曲演員在臉上的繪畫。中國戲曲臉譜具有民族特色,堪稱世界一絕。臉譜主要特征:圖案化,具有夸張性、象征性。它的色彩具有象征意義,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物性格。如紅色代表忠勇、正義。黑色代表剛烈、正直。黃色代表兇狠、殘暴。白色代表陰險、奸詐……它的圖案也具象征意義。如包公腦門上畫一個月牙,表示他能日斷陽、夜斷陰。姜維腦門上畫一太極圖,表示他知陰陽、善八卦。竇爾墩眉梢處畫鉤形圖,表示他善使虎頭雙鉤……
臉譜是一門藝術,要畫出每個人物的個性,又要生動有神,給人以美感,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藝術創(chuàng)造。著名畫家吳昌碩看了楊小樓與梅蘭芳主演的《霸王別姬》后,說:霸王有一種雄偉的美,看他的臉譜猶如一幅水墨畫,他臉上有細微的工筆畫和潑墨的大寫意畫。在虞姬的蓮臉柳腰對比之下,相得益彰。
京劇舞臺是美的世界,京劇藝術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它能給人持久、永恒美感。當你陶醉在悠揚的唱腔旋律和優(yōu)美身段造型時,不知不覺受到美的熏陶。這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觀念與審美意識在京劇藝術中具體體現(xiàn),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
京劇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對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變得純潔,高尚。著名學者張中行說:從京劇中能聽出天道,聽出人生。京劇中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京劇劇目主流是歌頌真、善、美,批判假、惡、丑,褒中貶奸,懲惡揚善。欣賞京劇能感悟人生,使人辨是非,明善惡,識美丑,學會如何做人??戳恕秾⑾嗪汀纺苁鼓愕男亟箝_闊,對人寬宏大度;看了《穆桂英掛帥》能使你精神振奮,為穆桂英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斗志彌堅;看了《釣金龜》你會更加孝敬父母,不忘恩負義。
京劇藝術具有厚重歷史感。一位深愛京劇、潛心研究京劇的日本友人說:“學習京劇,就是學習中國歷史?!本﹦∧恐邪藦纳瞎诺浇裉斓臍v史。看一出《群英會》你就了解了赤壁之戰(zhàn);看一出《貴妃醉酒》你就知道了唐朝還有一個荒淫誤國的唐明皇;看了《生死恨》將使你對北宋末金人南侵那段山河破碎的歷史有了一個形象了解;看了《秋瑾》《譚嗣同》你就知道在國難當頭之際,還有那么多志士仁人在為國家的興亡拋頭顱,灑熱血。
聽戲、看戲讓人學知識,長見識,受益匪淺。有人說:劇場是普天下人之大課堂;也有人說:京劇是一本書。為了讀懂這本書,我們還需對京劇藝術做進一步認識。
中國京劇從遙遠的昨天走來,走過了千余年的歷程。它的迷人風采和誘人的魅力,已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聽領略,也為異域文化所矚目。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京劇它自身雖已完美,但文明已悄然更替。如果把京劇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么,它確確實實存在枯萎甚至衰朽的危險;如果把京劇比喻為一條古老江河,那么,它確確實實存在淤塞甚至干涸的威脅。所以京劇應呈現(xiàn)一種豁達、多元、放射態(tài)勢,不拒絕繼承(如傳統(tǒng)京劇靈活時空觀、寫意性、綜合性形式美等),也不拒絕拿來,對它誕生以后的新興藝術成果進行綜合。如電影、電視、網(wǎng)絡藝術等。還應該對先進技術手段進行綜合,改變它從視覺到聽覺材料的運用,以獲得都市感、現(xiàn)代感,使它更具當代性。還應該借鑒異族文化的有用部分,以使我們的文化不再過于封閉,只有超地域、超文明發(fā)展,才能不走向衰亡。衷心希望中國戲曲沿著華夏文明河道,一直走向明天,走向未來。不僅回蕩在中國,而且回蕩在世界。讓他與你時尚話語和快捷心緒相對視,與世界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