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倫
被稱為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中國詩詞大會”(以下簡稱“詩會”),其宗旨是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大眾學(xué)習(xí)古詩詞,感受詩詞的美感和樂趣,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智,更從中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該節(jié)目自2016年開播至今,共四季四十場,影響海內(nèi)外。本文作者試圖作為一個來自潮州方言(以下簡稱潮語)區(qū)的觀眾,梳理對“詩會”的一些觀感,其中主要從“詩會”所涉及的詩詞中對比潮語與普通話(以下簡稱國語)的差異,分析潮語在平仄、押韻和多音字等的優(yōu)點(diǎn)和便巧,從中領(lǐng)略潮語在閱讀古典詩詞中的魅力。
一
古典律詩有嚴(yán)格的格律即格式和聲律。如果不了解格律,將影響對律詩內(nèi)容的理解,也談不上充分地欣賞。聲律是詩人依照漢語聲調(diào)特點(diǎn),安排一種高低長短互相交替的節(jié)奏,包括平仄和押韻。古代漢語(以下簡稱古語)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diào),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這就是平仄。古語的四聲和今天國語四聲不同。國語雖然也是四聲即陰平、陽平、上、去聲,入聲沒了,古語的入聲轉(zhuǎn)變到國語的四聲中去了。舉一個例子:趙本山段子有一副“名聯(lián)”:“該吃吃,該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擱;泡溫泉,掐著表,舒服一秒是一秒?!边@里的“吃”“喝”“擱”古語都念仄聲,入聲字;在國語則都念平聲,[chī][hē][gē],均為第一聲陰平;在潮語都念仄聲,[ngiag4迄][hag4瞎][goh4閣]均為第四聲陰入。在這里,潮語全部保存古音。再舉一例:“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姓名中的 “白”字,古語中念仄聲,入聲字;國語念平聲,[bái]第二聲陽平;潮語念仄聲,[bêh8伯8]第八聲陰入。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用國語閱讀古典詩詞是連“詩仙”和“詩魔”的姓名都念錯了。入聲問題是國語辨識平仄的最大障礙,潮語則沒有這一障礙。
古語的入聲至今依然保存在包括潮語在內(nèi)的南方方言中。潮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話的一種方言,是唐以前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官方語之一。作家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的是一口潮語,還以《詩經(jīng)》開篇“關(guān)關(guān)雎鳩”為例,說明潮語押韻優(yōu)于國語。潮語確實保存著很多古語成分,其中就包括入聲。語言學(xué)家王力曾指出“在那些有入聲的方言里,聲調(diào)不止四個,不但平聲分陰陽,連上聲、去聲、入聲往往也分陰陽?!背闭Z正是因為有八個聲調(diào),一二三四為陰平上去入,五六七八為陽平上去入。因此,用潮語來讀律詩辨平仄,非常簡單方便,就像父母叫兒女的名字或兒女在人群中辨認(rèn)父母一樣。
“詩會”一季二場、三季七場崔郊《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逼剿崢?biāo)識:⊙●○○●●△,◎○⊙●●○△,◎○⊙●○○●,⊙●○○●●△(○平聲,●仄聲,◎宜平可仄,⊙宜仄可平,△押平聲韻)第四句的“一”,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yī]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zêg8澤]第八聲陽入,合平仄。
一季十場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逼剿崢?biāo)識同上述《贈去婢》。第一句的“惜”,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xī],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sioh4 燒4]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二季一場、二季三場、四季一場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dú)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逼剿崢?biāo)識:⊙●○○●,○○●●△?!颉稹稹瘛瘢选瘛瘛稹??!选瘛稹稹?,○○●●△?!颉稹稹瘛瘢选瘛瘛稹?。第二句的“發(fā)”,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fā],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huag4伐4]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二集一場一位小朋友在填空題“隨意春□歇,王孫自可留?!卑选按悍肌卞e填成“春風(fēng)”。如果筆者是嘉賓或主持人,則會說些鼓勵的話:雖然答錯了,但詩意仍在,平仄也對。“風(fēng)”“芳”都是平聲,說“風(fēng)歇”也通,李白《上李邕》有“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句?!半S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王維《山居秋暝》尾聯(lián)。平水韻標(biāo)識:⊙●○○●,○○●●△。 “歇”字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xiē]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hiah4靴4]第四聲陰入,合平仄。二季四場嘉賓康震教授念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的“歇”字,也是同樣的問題。
二季二場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平水韻標(biāo)識同上述《贈去婢》。第一句的“白”,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bái],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bêh8伯8]第八聲陽入,合平仄(四季二場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還有張志和《漁歌子》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白”與此類似)。第三句的“發(fā)”上述《春夜喜雨》已羅列說明。同時,押平聲韻絕句第三句末字仄聲也是平仄常識。
“詩會”經(jīng)常提到杜牧《山行》:“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逼剿崢?biāo)識同上述《贈去婢》。第一句“石”,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shí]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ziêh8質(zhì)8]第八聲陽入,合平仄。
二季四場、四季二場孟浩然《過故人莊》頷聯(lián):“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平水韻標(biāo)識:⊙●○○●,○○●●△。上聯(lián)末字“合”,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hé]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下聯(lián)第三字“郭”,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guō]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合”[hah8哈8],第八聲陽入,“郭”[guêh4瓜4],第四聲陰入,均合平仄。二季八場的李白《送友人》句:“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痹搱鲞€提到杜牧《江南春》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币捕加蓄愃频膰Z“郭”不合平仄的問題。
二季五場明代孫承宗《漁家》:“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平水韻標(biāo)識同上述《贈去婢》。主持人在講述“下列垂釣名句中哪項不是唐朝人寫的”時,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中的“好作”錯讀成[hǎo zuō],正確讀音應(yīng)為[hào zuò]。
二季十場北宋王安石組詩《明妃曲(一)》的句“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瘛瘛稹稹瘛瘛穑稹稹瘛瘛稹稹ā贺坡曧崳皻ⅰ弊止耪Z仄聲(入聲字);國語[shā],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suah4宿]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二季十場“看沙畫說詩句”題中,有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平水韻標(biāo)識:◎○⊙●●○△,⊙●○○●●△,⊙●◎○○●●,◎○⊙●●○△。第三句末字“出”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chū],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cug4寸4]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三季一場“超級飛花令”環(huán)節(jié)中,選手念到蘇東坡《江城子》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時,把“忘”讀成[wàng],不合平仄要求。詞林正韻標(biāo)識:⊙○◎●●○△,●○△,●○△?!巴弊止耪Z平聲;國語[wàng],第四聲去聲,仄聲,不合詞林正韻;潮語[bhuang5亡]合詞林正韻。
四季一場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逼剿崢?biāo)識:◎○⊙●●○○●,⊙●○○●●△,⊙●◎○○●●,◎○⊙●●○△。首句“宅”,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zhái],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têh8妥啞8],第八聲陽入,合平仄。
四季一場葉紹翁《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逼剿崢?biāo)識同上述《望天門山》。首句“屐”,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jī],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giah8劇],第八聲陽入,合平仄。
四季二場杜甫《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句(◎○⊙●○○●,⊙●○○●●△)的“泊”,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bó],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boh8薄],第八聲陽入,合平仄。
四季二場李白《渡荊門送別》第三聯(lián)“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的“結(jié)”,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jié],第二聲陽平,不合平仄;潮語[gag4各],第四聲陰入,合平仄。四季三場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第頷聯(lián)“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插”,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chā],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 [cah4炒4],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四季四場劉禹錫《烏衣巷》首聯(lián)“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 “夕”,古語仄聲(入聲字);國語[xī],第一聲陰平,不合平仄;潮語[sêg4色],第四聲陰入,合平仄。 四季七場崔顥《七夕》尾聯(lián)“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保ā颉稹选瘛稹稹?,⊙●○○●●△)的“夕”類似。
筆者注意到,“詩會”全程四十場,嘉賓談及平仄的寥寥可數(shù)。二季九場酈波教授在主持人董卿糾正選手“草色遙看近卻無”中“看”的讀音,說:“剛才董卿老師念的是對的。‘看’本身古音讀平聲,尤其因為這是格律詩。這一句就是‘⊙●○○●●△’,這個地方‘看’必須讀平聲,否則就破壞了它的格律。所以很多讀詩的時候和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音習(xí)慣不一樣。如果我們?nèi)プ穼ぴ娢兜脑挘丛瓉砻婷踩プx會更好一些?!彼募臼畧鲋校瑏碜员本┝昙壭W(xué)生選手將陸游《示兒》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忘”(國語[wàng],第四聲去聲,仄聲;潮語[bhuang5亡]第五聲陽平)念成[wáng]第二聲陽平時,楊雨教授表揚(yáng)了他:“不僅答得很從容,而且我注意到你的發(fā)音,‘家祭無忘告乃翁’,還注意到了平仄規(guī)律?!笨上У氖?,緊接著,這位選手將李白《渡荊門送別》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的“結(jié)”(國語[jiē]或[jié]第一聲陰平或第二聲陽平;潮語[gag4各]第四聲陰入)念成[jié],而如果按楊雨教授所講的“平仄規(guī)律”,至少應(yīng)該念成仄聲,如念成[jiè]??梢姡粋€母語為北京方言者,想要有講究地閱讀古典詩詞是不容易的。
二
格律詩的聲律,除了平仄,還有押韻。詩人用韻,從《詩經(jīng)》到后代的詩詞沒有不押韻的,民歌、戲曲也沒有不押韻的。北方戲曲把押韻稱“合轍”,潮語把押韻稱“合念”。所謂押韻,就是把韻部相同(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拼音的韻母相同)的字放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一般置于句末,所以又稱韻腳。所謂韻部,就是把相同韻母的字歸到一類,即為韻部。格律詩對于押韻十分講究,其目的是為了聲韻和諧,讓同類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復(fù),以構(gòu)成聲音回環(huán)之美。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dǎo)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詩人至今津津樂道的“一零六部平水韻”。王力教授指出:因為平水韻是根據(jù)唐初許敬宗奏議合并的韻,所以,唐人用韻實際上用的是平水韻。也就是說,平水韻正可以用來分析唐人用韻的規(guī)律。押韻的位置固定,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舉一個用國語和潮語讀起來都押韻的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边@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韻七絕,平水韻“二蕭”,一、二、四句押韻:國語“迢”[tiáo]凋[diāo]簫[xiāo],潮語“迢”[tiao1挑]凋[diao1刁]簫[siao1消]。“詩會”二季三場由一道選擇題所涉及的杜甫《江畔獨(dú)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币彩怯脟Z和潮語讀起來都押韻的七絕,仄起首句押韻,平水韻“八齊”。一、二、四句押韻。國語“蹊”[qī]“低”[dī]“啼”[tí],潮語“蹊”[hi5奚]“低”[di1蜘]“啼”[ti5提]。
再舉一個用國語讀起來不押韻、而用潮語卻押韻的出現(xiàn)在“詩會”三季四場的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边@是一首仄起首句不押韻五絕,平水韻“四支”,二、四句押韻。國語“期”[ qī]“兒”[ér]不押韻;潮語“期”[ki5其]“兒”[ri5字5]押韻。
中國疆域遼闊,南腔北調(diào),語音迥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也只能是“書同文”做不到“語同音”。20世紀(jì)初以后推廣國語至今,同樣依然保存著各種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語言在不同時代中語音存在很大差別,同一時期的各地方言也不盡相同。北方連綿不斷民族征戰(zhàn)、融合,語音變化最快,而國語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chǔ)的,所以有很多字的讀音不同于古語。因此,讀起古典詩詞來,常常覺得它們韻并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相反,南方社會在歷史上比北方安定封閉,語音變化慢,還保留著較多的古音。潮州先民大多是由晉、唐、宋戰(zhàn)亂時期舉室南遷的,按家族成為聚居點(diǎn),一直保留著原有的生活習(xí)俗、語言。所以,潮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俗,潮語也保留了古語的基本特征。
正因為潮語完整精細(xì)地保存古語音韻,所以不少古典詩詞中用國語不合平仄不押韻或不夠和諧地方,用潮語則押韻和諧,平仄分明、瑯瑯上口,比國語更有韻味。
“詩會”一季二場、三季七場崔郊《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必破鹗拙溲喉嵠呓^,平水韻“十一真”。國語“塵”[chén]“巾”[jīn]“人”[rén],韻腳不如潮語“塵”[dêng5藤]“巾”[geng1斤]“人”[rêng5仁]完美。
一季二場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平起首句不押韻五律,平水韻“十一尤”。國語“秋”[qiū]“流”[liú]“舟”[zhōu]“留”[liú],韻腳不如潮語“秋”[ciu1手1]“流”[liu5留]“舟”[ziu1周]“留”[liu5流]完美。
一季二場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仄起首句押韻七絕,平水韻“八庚”。國語“行”[xíng]“聲”[shēng]“情”[qíng],韻腳不如潮語“行”[gian5京5]“聲”[sian1圣1]“情”[zian5正5]完美。
一季二場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逼呓^仄起首句押韻,平水韻“四支”。國語“期”[qī]“兒”[ér]“知”[zhī]不押韻;潮音“期”[ki5其]“兒”[ri5字5]“知”[di1低]押韻。
一季七場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必破鹗拙洳谎喉嵨迓桑剿崱笆帧?。國語“深” [shēn]“心” [xīn]“金”[jīn]“簪”[zān]大都不押韻,潮語“深”[cim1尋1]“心” [sim1審1]“金”[gim1今]“簪“[zim1]押韻完美。
一季八場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必破鹗拙溲喉嵠呓^,平水韻“十二侵”。國語“情”[qíng]“成”[chéng]“明”[míng],韻腳不如潮語“情”[cêng5橙]“成”[sêng5承]“明”[mêng5銘]完美。
二季二場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逼狡鹗拙溲喉嵠呓^,平水韻“十一真”,國語“塵”[chén]“新”[xīn]“人”[rén]的韻腳,不如潮語“塵”[dêng5亭]“新”[sêng1辛]“人”[rêng5仁]完美。
二季九場李賀《雁門太守行》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國語“摧”[cuī]“開”[kāi]不押韻,潮語“摧”[cui1崔]“開”[kui1虧]押韻。
三季四場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仄起首句不押韻五絕,平水韻“十一真”,國語“貧” [ pín ]“人” [ rén],韻腳不如潮音“貧”[peng5屏]“人”[reng5仁]完美。
三季五場、六場、七場王貞白《白鹿洞(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逼狡鹗拙溲喉嵠呓^,平水韻“十二侵”。國語“深”[shēn]“金”[jīn]“尋”[xún]不押韻,潮語“深”[cim1尋1]“金”[gim1今]“尋”[cim5深5]押韻。
三季十場高適《別董大(其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必破鹗拙溲喉嵠呓^,平水韻“十二文”。國語“曛”[xūn ]“紛”[fēn]“君”[jūn]韻腳不如潮語“曛”[hung1昏]“紛”[hung1昏]“君”[gung1軍]完美。
四季二場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xì)細(xì),秋千院落夜沉沉。”仄起首句押韻七絕,平水韻“十二侵”。國語“金”[jīn]“陰”[yīn]“沉”[chén]韻腳不如潮語“金”[gim1今]“陰”不[im1音]“沉”[dim5琛5]完美。
三
最后比較一下同音字。
相對于潮語,國語的韻母較少,國語的聲韻母搭配方式較少,加上前面講到的國語入聲消失,因此,國語的同音重復(fù)大大高于潮語。恰巧在電腦輸入本文時,當(dāng)筆者想用拼音敲出“律詩”二字,卻是同音的“律師”跳出在第一位,而潮語中“詩”[si1司]“師”[se1思]不同音。人們在普法講座中聽講到“法制”與“法治”,“權(quán)力”與“權(quán)利”時,專家往往還要再解釋一下:到底是刀[zhì](制)還是水[zhì](治),是力量的[lì]還是利益的[lì],顯得很麻煩。因為在國語中法制與法治、權(quán)力與權(quán)利同音。潮語則不同音:制[zi3志],治[di7地];力[lag8六],利[li6麗](利息的利,潮語還另有讀音[lai7來7])?!端疂G傳》有張清(“沒羽將”)和張青(“菜園子”),“清”“青”古語不同音,在平水韻中,“清”屬“八庚”,“青”屬“九青;國語同音,筆者小時候聽評書時?;煜怀闭Z不同音:“清”念[cêng1稱],“青”念[cên1星]。
類似的例子在“詩會”中也不少。
一季四場、七場,二季六場,三季四場,都出現(xiàn)宋之問的兩句詩:“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弊鎏羁疹}時,有選手把“怯”[qiè]錯填成同音字“切”。如果是潮州人肯定不會錯,因為潮語的“怯”[kiab4卻]和“切”[ciag4妾]不同音。一季七場的填字游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選手把“濺”填成“漸”,因為國語這兩個字同音,都念[jiàn]。潮語因不同音而不容易弄錯:“濺”[ziang2剪],“漸”[ziam6尖6]。
二季三場選擇判斷題:“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二、留連細(xì)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國語“戲”“細(xì)”同音[xì]而容易錯;潮語“戲”[hi3希3]“細(xì)”[soi3洗3],因不同音一般不會錯。另一道選擇判斷題:“一、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眹Z“幽”“憂”同音[yōu]而容易錯;潮語“幽”[hiun1休]“憂”[iu1優(yōu)],因不同音一般不會錯。
可能“詩會”編導(dǎo)也意識到方言在閱讀古典詩詞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一季四場出現(xiàn)了一個場景:來自不同方言區(qū)的選手分別用廣州話、陜西話、潮州話、四川話,主持人董卿也用上海話,朗誦了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睔夥找幌伦訜狒[起來。
1958年,周恩來在《當(dāng)前文字改革的任務(wù)》報告中指出:“我們推廣普通話,為的是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比藗円部偸鞘褂米约鹤钍煜さ姆窖运季S寫作。筆者曾問過母語為方言而國語也講得不錯的朋友,在寫作思考或默讀詩文時使用的是方言還是國語。朋友多不加思索便說是國語,然而想一想又說可能還是方言。筆者也問過自己同樣的問題,結(jié)論是潮語,而且往往從寫作中寫錯字的地方得到證實。母語為方言的人往往有自卑感,如果有人稱其國語聽不出方言口音,往往會沾沾自喜。母語為方言的人,國語講得再好,其方言口音還是難以消除。母語是母親講的話,是孩子在媽媽懷里聽到的話,是一輩子也改不了的。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曾經(jīng)是“推普”先進(jìn)人物的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等,講的國語同樣保存濃重的方言口音。其實,母語為方言的人完全不必自卑,反而應(yīng)該感到幸運(yùn)和自豪。例如,在學(xué)習(xí)、感悟、傳承中華古典文化方面,潮語等方言往往有著國語所不具備的天然優(yōu)勢。筆者期望這篇以近幾年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央視熱播專題“詩會”為例,略談潮語、國語的關(guān)系,作為引玉之磚,能對讀者和鄉(xiāng)親有一點(diǎn)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