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 沈益青
【摘要】 目的 分析聯(lián)合檢測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鏈抗原125(CA125)、糖鏈抗原19-9(CA19-9)
及糖鏈抗原72-4(CA72-4)在大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45例大腸癌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45例大腸息肉患者作為對照組1, 4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2。檢測并比較三組血清CEA、CA125、CA19-9以及CA72-4水平;比較觀察組不同臨床分期及病理分型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比較CEA、CA125、CA19-9、CA72-4對大腸癌單獨檢測檢出率與聯(lián)合檢測檢出率。
結果 觀察組CEA、CA125、CA19-9和CA72-4分別為(50.99±3.59)ng/ml、(53.66±4.19)U/ml、(115.58±6.05)U/ml、(84.55±3.58)U/ml, 高于對照組1的(5.26±1.52)ng/ml、(12.56±1.84)U/ml、(25.21±4.08)U/ml、(5.36±2.05)U/ml和對照組2的(4.06±0.91)ng/ml、(11.23±1.44)U/ml、(22.37±4.25)U/ml、(1.26±0.47)U/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 Dukes A~B期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均低于Dukes C~D期, 中高分化癌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均低于低分化癌,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EA、CA125、CA19-9、CA72-4對大腸癌聯(lián)合檢測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獨檢測檢出率,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聯(lián)合檢測能有效提高大腸癌的檢出率, 可作為早期診斷的重要途徑,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大腸癌;血清癌胚抗原;糖鏈抗原125;糖鏈抗原19-9;糖鏈抗原72-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19
大腸癌是臨床中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結構的變化, 大腸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大腸腫瘤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 早期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 隱蔽性較強, 確診時大多已發(fā)展至中晚期, 臨床治療難度較高[2]。因此, 大腸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直接決定了患者的預后。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多基因參與以及多階段累積的較為復雜的過程, 如何通過腫瘤標志物進行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 已經(jīng)成為臨床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次研究探討了血清CEA、CA125、CA19-9以及CA72-4聯(lián)合檢測在大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大腸癌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45例大腸息肉患者作為對照組1, 4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2。觀察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齡40~68歲, 平均年齡(53.21±6.55)歲;臨床分期:Dukes A期4例, B期14例, C期19例, D期8例;病理分型:中高分化癌29例, 低分化癌16例。對照組1中男26例, 女19例;年齡40~70歲, 平均年齡(52.82±6.26)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或腸鏡檢查確診。對照組2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齡40~69歲, 平均年齡(52.46±6.84)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檢測三組血清CEA、CA125、CA19-9以及CA72-4水平, 檢測儀器使用羅氏cobas e601性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取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液標本, 經(jīng)常規(guī)離心后檢測CEA、CA125、CA19-9以及CA72-4水平。CEA正常值:0~5 ng/ml;CA125正常值:0~35 U/ml;CA19-9正常值:0~27 U/ml;CA72-4正常值:0~6.9 U/ml。
1. 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血清CEA、CA125、CA19-9以及CA72-4水平及大腸癌檢出率;比較觀察組不同臨床分期及病理分型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比較 觀察組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不同臨床分期及病理分型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比較 Dukes A~B期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均低于Dukes C~D期, 中高分化癌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均低于低分化癌,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3。
2. 3 CEA、CA125、CA19-9、CA72-4對大腸癌單獨檢測檢出率與聯(lián)合檢測檢出率比較 CEA檢出30例(66.67%), CA125檢出24例(53.33%), CA19-9檢出22例(48.89%), CA72-4檢出20例(44.44%), 聯(lián)合檢測檢出42例(93.33%);CEA、CA125、CA19-9、CA72-4對大腸癌聯(lián)合檢測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獨檢測檢出率,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大腸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類型, 隨著人們生活結構的變化, 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狀態(tài)。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 臨床中已經(jīng)開始通過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等結合療法取代單純的手術治療, 但仍需要根據(jù)術前分期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目前大腸癌的術前分期主要是通過影像學檢查、腸鏡檢查等作為主要參考, 但這種檢查方式可能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甚至引發(fā)應激反應, 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 腫瘤標志物檢測已經(jīng)成為目前最常用的腫瘤篩檢方法。
腫瘤標志物是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產(chǎn)生或分泌后進入血液的一類物質(zhì), 是標志腫瘤存在的證明之一。腫瘤標志物在血清中的水平與腫瘤的發(fā)展程度有密切聯(lián)系, 因此通過對腫瘤標志物的檢測, 能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但腫瘤標志物存在敏感性、特異性較低的局限, 尤其是僅依靠單一腫瘤標志物檢測, 極易發(fā)生誤診、漏診等情況, 而多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能有效彌補單一腫瘤標志物檢測的缺陷, 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另一方面, 腫瘤標志物檢測具有經(jīng)濟、快速、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 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 患者接受能力較強[3]。
CEA是具有人類胚胎抗原決定簇的酸性糖蛋白, 僅產(chǎn)生于機體消化道, 且含量較低。非極性癌細胞分泌出的CEA會進入血液及淋巴液, 使其含量上升, 結腸癌患者可發(fā)現(xiàn)明顯的CEA水平上升, 但部分良性病變患者也可能出現(xiàn)CEA上升, 因此該指標的特異性較低。CA125屬于糖蛋白性腫瘤相關抗原,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含量會明顯高于正常人群, 如胃癌、結腸癌、胰腺癌等。CA19-9是一種單涎酸神經(jīng)節(jié)苷脂, 是由癌細胞分泌的腫瘤抗原, 經(jīng)引流后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 導致血清中CA19-9含量上升, 對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及預后均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4]。另一方面, CA19-9含量還與腫瘤大小、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等因素有關, 是判斷結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指標。CA72-4是一種高分子質(zhì)量糖蛋白抗原, 正常機體的血清含量極低, 而在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中則較高, 是大腸癌早期診斷及鑒別診斷的重要參考之一。CEA、CA125、CA19-9以及CA72-4均是目前大腸癌臨床診斷的常見腫瘤標志物, 但由于不同指標的特點, 單獨檢測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 CEA、CA125、CA19-9以及CA72-4作為大腸癌診斷的腫瘤標志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隨著良性病變向惡性病變的轉化, 各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也有明顯上升, 可作為早期診斷及惡性程度鑒別診斷的重要參考。從臨床檢出率分析, 其中CEA的單獨檢出率最高, 達到66.67%,?證明了CEA是大腸癌輔助診斷及療法評價的經(jīng)典指標。經(jīng)聯(lián)合檢測發(fā)現(xiàn), 大腸癌檢出率高達93.33%, 證明聯(lián)合檢測有利于提高檢出率, 有效降低誤診、漏診率, 基本能夠實現(xiàn)對腫瘤的早期診斷,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 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聯(lián)合檢測能有效提高大腸癌的檢出率, 可作為早期診斷的重要途徑,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莉, 朱艷麗, 辛華, 等. 大腸癌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達及其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6, 15(22):2213-2215.
[2] 羅劭蕾, 馬麗菊, 馬騰飛, 等. 多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對大腸癌臨床診斷的價值.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8(10):101-106.
[3] 陳舒穎, 邱芳華, 李秋明, 等. 血清DCD、CA199、CA724和CEA聯(lián)合檢測對大腸癌的診斷價值.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7, 33(15):2482-2485.
[4] 梁勇明, 馮廣滿, 詹前柱, 等. 聯(lián)合檢測Hsp90α、CEA和CA19-9在大腸癌診斷中的應用.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7, 31(6):476-478.
[5] 吳明, 石鋒, 楊維偉, 等. 大腸癌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多層螺旋CT診斷老年大腸癌的價值研究.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8, 24(2):280-282.
[收稿日期: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