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宋鎮(zhèn)豪,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我報告兩方面內容:一是關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在甲骨文商史研究與甲骨文保護性整理著錄方面的工作,二是有關建議。
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在甲骨文商史研究、甲骨文保護性整理與著錄方面的工作
甲骨文是19世紀末發(fā)現(xiàn)的地下出土中國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獻遺產,也是漢字的鼻祖,傳承著真正的中國基因。這門堪稱“絕學”的甲骨文與甲骨學,內容繁富,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三千年前殷商社會生活景致,尋繹中國思想之淵藪、中國精神之緣起、中國信仰之源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質與品格之由來、中國藝術美學之發(fā)軔的最真實的素材。
新中國成立以來,甲骨文研究始終受到國家與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早在建國之初,國家制定的“十二年科學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編集列為歷史學科一項重要文化工程。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體系構建相系的戰(zhàn)略高度,聚焦于如何滿足人們對有關歷史知識的渴求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層面,關系到中華文明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2017年10月甲骨文成功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標志著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對社會歷史發(fā)展所產生的歷久彌新的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是1992年在《甲骨文合集》編輯組基礎上成立的。新世紀伊始,我們用了12年時間,上下求索,不泥古,不執(zhí)今,不媚俗,立足于甲骨金文、考古及文獻等多重史征,完成了11卷《商代史》的著述,“拉長”了中國上古史體系,填補了商斷代史著的空白;編集了《甲骨文獻集成》,匯總海內外各語種的甲骨學重要論著2480多種,極大地便利了研習者。我們正在編著的《甲骨文合集三編》,總計著錄甲骨文近3萬片,不久將提供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錄集。我們還加強與海內外甲骨收藏單位的交流合作,迄今10年間已經整理了包括旅順博物館、重慶三峽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在內多批次總計近2萬片甲骨文的整理釋讀,出版了12種甲骨文著錄新書,還有多種也將在二三年內推出。
此外,我們聯(lián)合安陽師范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致力于甲骨文大數(shù)據(jù)平臺“殷契文淵”的構建,甲骨文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研究和甲骨文碎片的計算機拼合,以及有序進行甲骨文三維建模數(shù)據(jù)庫建設。利用超景深顯微觀察和物理測量甲骨文筆道軌跡的微痕變化,結合仿真實驗,考訂甲骨文斷代問題,探索甲骨文的奧秘。
二、有關未來制定甲骨文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的建議
在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周年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我們特別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甲骨文研究的發(fā)展規(guī)劃時,有以下幾方面導向和新的拓展領域。
一是加強全社會對中華古典文字——甲骨文的敬畏之心。保護載入“世界記憶名錄”的甲骨文的尊嚴,杜絕偽造亂用亂通假甲骨文字的現(xiàn)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徑的甲骨文研究理論、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學學科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造就良好的甲骨學發(fā)展氛圍。
二是從國家層面啟動全國甲骨藏品單位的家底清理與著錄。落實甲骨文搶救性保護措施,全面推動甲骨文的專業(yè)整理、科學研究和著錄公布,推進甲骨文的知識展示與文創(chuàng)利用。
三是重視文理結合、打破界際,多學科、多部門、同方向、開放式協(xié)同創(chuàng)新攻關。建議從頂層設計甲骨文大數(shù)據(jù)平臺的建設指南,提高甲骨文人工智能識別技術。適當增加甲骨文重大項目、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的設立,要建立實事求是的符合特殊學科特點的科研考核機制,不提倡“短平快”形式宣導,結項成果要經得起學術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評判。
四是要著力“出學術精品,育高端人才”。注意甲骨文與甲骨學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扶育一批名副其實的甲骨文科普園地。要重視甲骨學史的鉤沉探賾,揭示塵封的滄桑歷程,這對甲骨學的傳承有促進作用。
新時代迎來了甲骨文研究的新際遇,剛才聆聽了習總書記發(fā)來的賀信,使我們倍感振奮!我們將發(fā)凡契志,繼往開來,一以貫之肩負起新的學術使命,沉心靜氣,明達致遠,耕耘于古文字與古史研究領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明而鞠躬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