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引循
1.酸棗仁粥
《老老恒言》云:《圣惠方》:治骨蒸不眠。水研濾汁,煮粥候熟,加地黃汁再煮。按:兼治心煩,安五臟,補(bǔ)中益肝氣?!犊庲灐吩疲憾嗨茫悴坏妹?,炒熟用,療不眠。
參考粥譜:
[原料]酸棗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再煮,粥成即可。
[功用]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悸、失眠、多夢、心煩。
2.車前子粥
《老老恒言》云:《肘后方》:治老人淋病,綿裹入粥煮。按:兼除濕,利小便明目,亦療赤痛,去暑濕,止瀉痢?!斗辰?jīng)》云:車前一名地衣,雷之精也,久服身輕,其葉可為蔬。
參考粥譜:
[原料]車前子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車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將粳米入車前子煎汁中同煮為粥。
[功用]利水消腫,養(yǎng)肝明目。
3.肉蓯蓉粥
《老老恒言》云:《陶隱居藥性論》:治勞傷精敗面黑。先煮爛,加羊肉汁和米煮。按:兼壯陽,潤五臟,暖腰膝,助命門相火,凡不足者,以此補(bǔ)之。酒浸,刷去浮甲,蒸透用。
參考粥譜:
[原料]肉蓯蓉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
[制作]肉蓯蓉加水100克,煮爛去渣;精羊肉切片入砂鍋內(nèi)加水200克,煎數(shù)沸,待肉爛后,再加水300克;將粳米煮至米開湯稠時加入肉蓯蓉汁及羊肉再同煮片刻?;?,蓋緊蓋悶5分鐘即可。
[功用]補(bǔ)腎壯陽,潤腸通便。適用于畏寒、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癥。
4.牛蒡根粥
《老老恒言》云:《奉親養(yǎng)老書》:治中風(fēng)口目不動,心煩悶。用根曝干,作粉入粥,加蔥椒五味。按:兼除五臟惡氣,通十二經(jīng)脈。冬月采根,并可作菹,甚美。
參考粥譜:
[原料]牛蒡根30克、粳米100克、糖少許。
[制作]用水煎牛蒡根,煮開后5分鐘,去渣取汁備用。以米煮粥,粥成后將牛蒡根汁液調(diào)入粥內(nèi),加糖調(diào)味。
[功用]疏風(fēng)散熱,利咽消腫。適用于風(fēng)熱感冒、咽喉疼痛、面癱等癥。
5.郁李仁粥
《老老恒言》云:《獨(dú)行方》:治腳氣腫,心腹?jié)M,二便不通,氣喘急。水研絞汁,加薏苡仁入米煮。按:兼治腸中結(jié)氣,泄五臟膀胱急痛。去皮,生蜜浸一宿,漉出用。
參考粥譜:
[原料]郁李仁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將郁李仁搗爛,用水研絞取藥汁,或搗爛后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為粥。
[功用]潤腸通便,利水消腫。適用于大便干燥秘結(jié)、小便不利、水腫腹?jié)M等癥。
6.大麻仁粥
《老老恒言》云:《肘后方》:治大便不通。又《食醫(yī)心鏡》:治風(fēng)水腹大,腰臍重病,五淋澀痛。又《食療本草》:去五臟風(fēng),潤肺。按:麻仁潤燥之功居多,去殼煎汁煮粥。
參考粥譜:
[原料]大麻仁10克、粳米5()克。
[制作]先將大麻仁搗爛水研,濾汁,再與粳米煮成粥。
[功用]潤腸通便,活血通脈。適用于大便不通等癥。
7.榆皮粥
《老老恒言》云:《備急方》:治身體暴腫,同米煮食,小便利立愈。按:兼利關(guān)節(jié),療邪熱,治不眠。初生莢仁作糜食尤易睡。嵇康《養(yǎng)生論》謂:榆令人暝也。搗皮為末,可和菜菹食。
參考粥譜:
[原料]鮮榆白皮30克、粳米5()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榆白皮洗凈,入鍋,加水煎煮,棄渣取汁,再與粳米和適量水同煮粥,至粥稠??杉尤氡牵蛣蛘{(diào)味服用。
[功用]利水消腫。治面目浮腫。
8.桑白皮粥
《老老恒言》云:《三因方》:治消渴。糯殼炒拆白花同煮。又《肘后方》治同。按:兼治咳嗽吐血,調(diào)中下氣。采東畔嫩根,刮去皮,勿去涎,炙黃用,其根出土者有大毒。
參考粥譜:
[原料]桑白皮干品15克(或鮮品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桑白皮加水2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棄渣取汁;在砂鍋內(nèi)放入粳米、冰糖、桑白皮汁,加適量水同煮粥,至粥稠,即成。
[功用]利水消腫,調(diào)中下氣。治面目浮腫、咳嗽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