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小蘭 阮騰飛 陳以華
摘 要:
選取1957—2017年合江站逐月、逐年的平均氣溫及降水量資料,運用線性傾向估計、滑動平均等方法研究了合江縣氣溫和降水量序列的變化特征。結(jié)果表明:1957—2017年合江縣年平均氣溫整體上呈增溫趨勢,特別是在20世紀(jì)80年代以后升溫趨勢更加顯著。春、秋、冬3季的氣溫都有所增加,尤其以秋季增溫更為明顯。合江縣年總降水量總體上呈減少趨勢,年總降水量變幅大,旱澇交替出現(xiàn)的特征十分明顯。夏、秋、冬3季的降水量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中變化最顯著的是夏季。
關(guān)鍵詞:
合江;氣候變化;氣溫;降水量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59
引言
合江縣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跨E105°32′~106°28′,N28°27′~29°01′,屬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氣候溫和。合江縣主要發(fā)展農(nóng)業(yè),同時也在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各種極端災(zāi)害性天氣頻發(fā),對生產(chǎn)生活有較大影響。當(dāng)前學(xué)者們已經(jīng)選取過很多城市的氣候變化作為研究課題,然而卻很少有針對合江縣氣候變化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滑動平均等方法,對合江縣1957—2017年的氣溫和降水變化做全面探究,致力于摸索出該縣的氣候變化規(guī)律,以期促進(jìn)合江縣氣候預(yù)測工作的開展,為該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濟(jì)社會發(fā)展、短期天氣預(yù)報、氣象防災(zāi)減災(zāi)等公共服務(wù)提供參考,對指導(dǎo)當(dāng)?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旅游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數(shù)據(jù)和方法
本文選取的氣象資料為合江國家一般氣象站1957—2017年的逐月、逐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等氣象因子。分別統(tǒng)計歷年春、夏、秋、冬季的氣象資料。按照氣象劃分習(xí)慣,3—5月屬于春季,6—8月屬于夏季,9—11月屬于秋季,12月—次年2月屬于冬季。利用線性傾向估計、滑動平均等方法,分析上述氣象要素年際、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特征。
為了定量分析合江縣溫度和降水時間序列的變化趨勢,運用線性傾向估計,建立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氣溫和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y(t)=a+b(t)
式中,y為氣象要素,t為時間(單位:a),a為回歸常數(shù)項,b為回歸系數(shù),表示氣候變量y的趨勢傾向,本文將b稱為氣候傾向率。b的符號為正,即當(dāng)b>0時,說明隨時間t的增加y呈上升趨勢;當(dāng)b的符號為負(fù),即b<0時,說明隨時間t的增加,y呈下降趨勢。10b表示每10a各氣象要素隨時間變化的傾向率。
相關(guān)系數(shù)R表示變量y與時間t之間線性相關(guān)的密切程度。R越接近0,y與t之間的線性相關(guān)越小;反之,R越大,y與t之間的線性相關(guān)就越密切。對相關(guān)系數(shù)R進(jìn)行顯著性檢驗,以判斷變化趨勢的程度是否顯著。
2 氣溫變化分析
2.1 年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特征
在1957—2017年,合江縣平均氣溫為18.1℃,1996年,合江縣迎來了最低平均溫度,低至17.2℃;2013年,合江縣的平均溫度達(dá)到19.3℃,也是這段時間該縣的最高溫度,極差值為2.1℃。由圖1可知,合江縣近61a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3℃/10a,然而這個變化趨勢并不顯著。合江縣20世紀(jì)60—70年代平均氣溫總體表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分析1981年以來的變化特征,平均氣溫不斷增加,可具體表現(xiàn)成線性方程:
y=0.026t+17.576,R=0.59
圖1 兩種時間尺度的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這個方程符合0.001的顯著性檢驗。據(jù)此可知,合江縣自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氣候傾向率為0.26℃/10a。
2.2 四季的平均氣溫變化特征
合江縣春季平均氣溫為18.4℃,61a中平均氣溫最高為20.4℃(1969年),最低為16.3℃(1996年)。春季均溫呈“U”型變化曲線,20世紀(jì)60年代后均溫逐漸下降,到90年代降至最低點,隨后迅速上升,最大升幅達(dá)2.4℃。由于春季回暖快,氣溫變化梯度較大,各月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4.2℃、18.8℃、22.1℃。
合江縣夏季平均氣溫為26.5℃,61a中平均氣溫最高達(dá)28.6℃(2013年),最低達(dá)25.1℃(1982年)。與春季類似,夏季均溫從20世紀(jì)60—80年代下降趨勢明顯,而升溫節(jié)點較春季卻提前了10a,80年代以后緩慢上升,21世紀(jì)初表現(xiàn)出強烈的升溫態(tài)勢。各月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4.5℃、27.6℃、27.5℃。
合江縣秋季平均氣溫為18.5℃,61a中平均氣溫最高為19.8℃(1998年),最低為17.0℃(1981年)。秋季均溫以0.086/10a的幅度上升,除20世紀(jì)60年代有小幅度的下降趨勢外,其余年代秋季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各月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3.3℃、18.3℃、13.9℃。
合江縣冬季平均氣溫為9.0℃,61a中平均氣溫最高為10.6℃(1979年),最低為7.2℃(1984年、2005年)。20世紀(jì)60年代—21世紀(jì)初,冬季均溫在波動中緩慢上升,僅在最近7a表現(xiàn)出強烈升溫態(tài)勢。各月月平均氣溫分別為9.4℃、7.9℃、9.8℃。
由此分析可知,合江縣春、秋、冬3季增溫,秋季增溫較為明顯,冬季次之,春季增溫很小;夏季降溫,但降溫的幅度極小。
圖2 1957—2017年四季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3 年降水量變化
3.1 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特征
1957—2017年合江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159.7mm,分析圖3年降水量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年降水量總體上呈減少趨勢,但不顯著,氣候傾向率為-3.9mm/10a。從5a滑動平均曲線上可看出,合江縣在20世紀(jì)60—80年代和21世紀(jì)最近5a處于豐水期,而在20世紀(jì)90年代—2012年降水量明顯偏少。年降水量最多年份為2016年,1562.3mm,年降水量最少年份2011年,為786.8mm,最大值為最小值的近2倍,可見合江縣的年降水量有很大的年際變化差異。年總降水量變幅大,旱澇交替出現(xiàn)的特征十分明顯。
圖3 1957—2017年逐年降水量變化趨勢
3.2 四季降水量變化趨勢
在1957—2017年期間,春季平均降水量285.9mm,在1992年降水量達(dá)到最多,為466.8mm,在1969年降水量最少,為135.5mm。春季降水量在20世紀(jì)60年代、90年代呈小幅度上升趨勢,最近7a表現(xiàn)出明顯上升趨勢,20世紀(jì)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紀(jì)初均表現(xiàn)出減少的趨勢,特別是20世紀(jì)70年代,減少趨勢最為明顯。
夏季降水量平均為503.9mm,最大值為893.8mm(1998年),最小值為252.4mm(2011年)。分析合江縣夏季降水量的變化可知,20世紀(jì)60—80年代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90年代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上升趨勢,到21世紀(jì)初又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在最近7a呈緩慢上升趨勢。
秋季降水量平均為276.0mm,最大值為405.0mm(2016年),最小值為145.9mm(2009年)。從秋季降水量變化來看,20世紀(jì)60年代合江縣秋季降水量為上升的趨勢,從20世紀(jì)70年代—21世紀(jì)初呈現(xiàn)波動中緩慢減少的態(tài)勢,2009年降到最低點后,2010年開始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冬季降水量平均為93.9mm,最大值為150.1mm(1965年),最小值60.0mm(1990年)。冬季降水氣候傾向率為-3.3/10a,呈下降趨勢且變化明顯,同時通過0.05的顯著性檢驗。從冬季降水量變化看,冬季合江縣降水量在不斷減少,但降水量在20世紀(jì)70年代和最近7a呈上升趨勢,20世紀(jì)60年,20世紀(jì)80年代—21世紀(jì)初下降幅度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合江縣夏、秋、冬3季降水量減少,夏季降水量減少對年總降水量減少貢獻(xiàn)最大,其次為冬季,秋季貢獻(xiàn)最小;春季降水量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圖4 1957—2017年四季降水量變化趨勢
4 結(jié)論
1957—2017年合江縣的平均氣溫為18.1℃,年平均氣溫整體上呈增溫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3℃/10a;特別是在20世紀(jì)80年代以后升溫趨勢更加顯著,平均升溫速率為0.26℃/10a。春、秋、冬3季的氣溫都有所增加,尤其以秋季增溫更為明顯。
61a來,合江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159.7mm,總體上呈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9mm/10a。年總降水量變幅大,旱澇交替出現(xiàn)的特征十分明顯。夏、秋、冬3季的降水量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中變化最顯著的是夏季。
參考文獻(xiàn)
[1]魏鳳英.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與預(yù)報技術(shù)[M].第2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43-47.
[2]田愉.廈門市近50年的氣溫降水變化特征及突變分析[J].南方農(nóng)業(yè),2018,04(25):148-152.
[3]朱大運,熊康寧,董曉超.貴州1960-2016年氣溫時空變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06(14):168-180.
[4]劉春濤,朱俊翰,郭麗娜.青島市嶗山區(qū)51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江西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8,08(15):95-100.
[5]譚敏玲,何如,羅紅磊.近55年廣西融水縣降水氣候特征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yīng)用,2014,09(15):27-30.
作者簡介:
蒲小蘭,女,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地面氣象觀測和中短期天氣預(y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