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旭玲
在人類社會初期,先民依賴水、恐懼水、崇拜水,因而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與水有密切關系的敘事,即水神話。水神話是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一種重要神話類型,在中華神話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中華水神話內容眾多,體系龐大。除了廣為流傳的洪水神話與江河湖海等水域神話之外,那些最重要的中華神話,如盤古開天辟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話中,都有關于水的神話敘事。水神話表達了先民的諸多文化觀念,是研究人類文化行為以及觀念來源的重要材料。本文在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的背景下,關注水神話演進的早期軌跡及其體系的初步形成。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其重要性僅次于氧氣。在極端情況下,人類對水的需要,往往比對食物的需要更加迫切。先民甚至將人看作是由水生成的,比如《管子·水地》就說:“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彼€具有強大的威力。過多的水使江河湖海泛濫,威脅人類的生存。在人類早期,先民對于水所具有的養(yǎng)育生命與毀滅生命的能力以及不可捉摸的“性情”有一種又愛又怕的感情,導致了水崇拜的產(chǎn)生。
水崇拜的最初對象是“水靈”。原始社會盛行萬物有靈論,先民認為所有的生物與非生物中都有“靈”存在,靈支配著生物與非生物的各種行為與表現(xiàn)。水中也有水靈。先民認為虹、雨、雪、雹等自然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以及洪水泛濫或土地干涸,都是水靈在操縱。先民希望通過祈禱和獻祭水靈而獲得福佑,禳解災害。這就是水崇拜。水靈具有人格,卻沒有具體形象,因而最初的水崇拜往往表現(xiàn)為對江河湖海等自然水體以及水在自然界的各種形態(tài)(如雨、雪、虹等)的直接崇拜。比如馬家窯文化中期的彩陶陶器上就描繪有漩渦紋和水波紋,這是先民崇拜水的表現(xiàn)之一。隨著原始先民大腦的不斷發(fā)達,水靈發(fā)展為擁有具體形象的水神。
水神話就是對于水崇拜的原因、對象、儀式等內容的敘述。在先民心目中,水神話曾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世神話,水神曾擁有至高的地位,比如混沌。混沌是一位相貌奇特的原始神,他生活在傳說中的古河——英水的發(fā)源地天山?!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載:“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被煦缦駛€黃口袋,顏色又很紅,有6只腳和4個翅膀,沒有臉。混沌是水神,這是毫無疑問的。無論是“混沌”的本名,還是“混沌”的另外一個名字——帝江,都與水有密切關系。一些學者認為“混沌”有原始大洪水的意思,①呂微:《神話何為:神圣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65頁。或混沌神話與人類初期的洪水記憶有關。②方艷:《〈穆天子傳〉的文化闡釋》,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5年,第61頁。也就是說,混沌是洪水之神。世界各古老民族的神話中都有關于史前大洪水的記憶,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Frazer)就曾指出美洲有130多個印第安種族都流傳有以大洪水為主題的神話。原始先民敬畏大洪水,因此創(chuàng)造了以洪水之神為主角的混沌神話。
這位混沌神的地位曾經(jīng)相當高。如果說“混沌”之名還看不出什么來,那么“帝江”的“帝”則能表現(xiàn)出這位大神的超然地位?!肚f子·應帝王》干脆直接說混沌是最高天神:“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弊鳛橹醒胫鄣幕煦纾匀辉谏窠鐡碛兄粮邿o上的地位?;煦缰窬哂袠O高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洪水那毀天滅地的巨大力量?!痘茨献印び[冥訓》這樣解釋史前洪水泛濫所引起的災禍:“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薄渡胶=?jīng)·海內經(jīng)》這樣記錄鯀禹治水神話的背景:“洪水滔天……”西方的《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中如此描述上帝所降下的大洪水:“水勢如此之大,淹沒了天下所有的高山。水高出群山有15肘。地上所有有生氣的活物,所有的人及飛禽走獸,都淹死了?!雹劾罹甑龋骸妒ソ?jīng)舊約名篇精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9頁。無論洪水有多大,它終究會退去,再次露出地面。人類社會很快建立起新的秩序,迅速繁衍生息。這一切被原始先民認為是洪水之神的恩賜,這是混沌神話有極高地位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不少洪水后的再殖神話被當作創(chuàng)世的開始,洪水之神也就成為創(chuàng)世大神。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子在公元前560年左右初步提出的宇宙起源于混沌的哲學思想就有其神話學的依據(jù),即世界起源于混沌的原始洪水神話。
混沌神話是早期中華水神話的重要代表?;煦缢裨划斪鲃?chuàng)世大神而受到崇拜,說明水神話在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中曾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以混沌神話為代表的早期神話開始,中華水神話逐漸發(fā)展、演進出龐大的體系。
水神話的演進首先表現(xiàn)為其主角,即水神形態(tài)的演進。中華水神形態(tài)的演進主要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在前一階段,水神形態(tài)的演進主要完成的是從自然形態(tài)的水到人形神的轉變,促進演進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先民思維的進步。
最早受到崇拜的水靈是沒有形體的自然形態(tài)的水,這是萬物有靈論支配下的產(chǎn)物。《管子·水地》中的一段文字表現(xiàn)了水靈崇拜的觀念:“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萬物。產(chǎn)于金石,集于諸生,故曰水神?!惫茏诱J為:水是萬物的根據(jù)和一切生命的中心,是一切是非得失的基礎。沒有什么不能被水充滿,也沒有什么可以讓它停留。它能聚集在天空和地上,包藏在萬物的內部,產(chǎn)生于金石中間,又集合在一切生命的身上。所以,水就是神。對水的重要作用的認知促使原始水靈神話的產(chǎn)生。但水靈神話因為過于原始,保存下來的特別少?;煦缟裨拵в兴`神話的影子:水隨物賦形的特點表現(xiàn)在混沌神話中就是混沌的面目模糊,體態(tài)難以捉摸;水養(yǎng)育生命和毀滅生命的能力表現(xiàn)在混沌神話中就是混沌成為最高天神。
隨著思維的不斷發(fā)達,原始先民崇拜的“水靈”具有了自然形態(tài)之外的其他形態(tài),轉變?yōu)樗?。按照神話演進的一般規(guī)律,早期神大多是動物神,或者各種動物組合的“怪獸”神靈。所以首先成為水神的是水生動物,或與水有密切關系的動物,比如山東沿海漁民將鯨魚奉為海神,稱它為“老人家”“老趙”等,又比如將龍作為司水之神而崇拜,在中國各地都很常見。龍崇拜的觀念基礎就是龍可以興云布雨,滿足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對水的需要。我們知道,龍的形象是由若干種動物綜合而成,而組合成龍的這些動物,如蛇、龜、魚、馬、水牛等,大多也都被當作水神。隨舉兩例如下:北宋《冊府元龜》卷二六《帝王部·感應》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公元713年發(fā)生旱災,唐玄宗親自到長安城東內苑的龍首池祈雨,有一條赤蛇從池中躍出,剎那間風云突變,很快就下起雨來。可見,赤蛇在唐代被當作司水之神。明代陳仁錫的《潛確類書》引《瑞應圖》說:“龍馬者,神馬也,河水之精。”在這里,龍馬被當作河神。
大約在原始社會中晚期,也就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時期,動物水神開始向人形神轉變。人形神的出現(xiàn)是先民試圖掌握自身命運的追求和體現(xiàn)。隨著人類體力和智力的增強,先民逐漸認識到人類比動物具有更多的本領與更大的力量,崇拜的對象因此從動物轉移到人類自身。但水神從動物形態(tài)到人物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比較漫長,因而文獻中記錄了不少半人半獸的水神,《山海經(jīng)》中所描述的東西南北四海之神都是這樣?!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載:“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虢。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虢處東海,是惟海神。”《大荒南經(jīng)》載:“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薄洞蠡奈鹘?jīng)》載:“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著名的父子治水神——鯀、禹也可以幻化為動物形態(tài)?!秶Z·晉語八》記錄了鯀死后化為黃熊之事:“昔者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漢書·武帝紀》顏師古注引《淮南子》記錄了大禹治水時化為熊的神話:禹在治水開山時化為熊,嚇跑了前來送飯的妻子,導致他的兒子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
到了水神形態(tài)演進的第二階段,水神從單一的男性神發(fā)展為男女兩性神。人形水神出現(xiàn)在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取代母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時期,因此首批人形水神都是男性,如河伯、共工、鯀、禹等。后來,先民逐漸了解到男性與女性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兩種基礎性別,因此在男性水神之外,也創(chuàng)造出了女性水神。較早的比較知名的女性水神是相傳為伏羲之女的洛水女神宓妃。宓妃之名初見于《楚辭·離騷》中的“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注曰:“宓妃,神女?!薄段倪x·上林賦》也記載:“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崩钌谱⒃唬骸板靛耸吓?,溺死洛,遂為洛水之神。”洛水女神宓妃的神話在民間流傳甚廣,曹植就曾經(jīng)在洛水邊上聽聞過,因此在《洛神賦》中這樣寫道:“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毕嫠褚彩侵匾呐运瘛!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對曰:‘堯女,舜之妻?!蹦纤瘟_泌《路史》載:“舜二女,曰霄明,曰燭光,第三妃登比氏所生也。靈照百里,處于湘江為神,迄今有分風送客之異?!蔽簳x以后女性水神更是屢見不鮮。
在原始婚姻與家庭產(chǎn)生以后,婚姻與家庭的模式映射到神話中,形成了配偶神。河伯與宓妃是一對著名的怨偶,湘君、湘夫人也被認為是男女配偶神。湘君和湘夫人這對配偶神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路史》等文獻中,湘君與湘夫人被認為是堯帝的兩個女兒,但在另一些文獻中,他們則被認為是男女配偶神。比如,從屈原《九歌》所描寫的內容來看,湘君、湘夫人是一對配偶神?!毒鸥琛分械摹断婢放c《湘夫人》通篇描寫了兩人的愛情生活。從文獻產(chǎn)生的時間看,配偶神的說法產(chǎn)生較早,而堯帝二女的說法則產(chǎn)生較晚,應該是在五帝神話形成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堯與舜是五帝中的兩位,堯帝二女嫁給了舜,二女與五帝神話有著密切的關系,二女神話在五帝神話形成的過程中得到了闡發(fā)與傳播。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湘水》就記錄說:堯的兩個女兒隨舜的大軍出征,過湘江時不幸溺死。此后她們的靈魂神游于洞庭湖與湘江流域,成為湘水神。
在早期中華水神話的演進中有一個明顯趨勢,那就是水神話的地位逐漸降低,主要表現(xiàn)為水神地位的降低。
以混沌為代表的原始水神曾長期處于神界的頂層,甚至成為創(chuàng)世大神,但這種情況并沒有延續(xù)下來?!肚f子·應帝王》敘述說:中央之帝混沌對南海之帝倏與北海之帝忽很好?;煦鐩]有面目,倏與忽商量要報答混沌,幫他開鑿七竅,但混沌不幸被鑿死。有些學者從文明發(fā)展的角度進行闡釋,認為混沌代表沒有開化的野蠻狀態(tài),而混沌被鑿死是從野蠻邁入文明的象征。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神話也暗示著水神失去了至高的地位?;煦缢裰粮叩匚坏漠a(chǎn)生是由于水具有的養(yǎng)育生命與毀滅生命的能力使先民產(chǎn)生了敬畏之情,但隨著人類征服水的能力的提高,水對于人類的威脅沒有那么大了,水神受到的崇拜也就沒那么熱烈了,其地位逐漸降低。
河伯神話就鮮明地體現(xiàn)了水神地位降低的趨勢。河伯是混沌之后的重要水神。河伯作為黃河神而聞名,但河伯的早期身份并非黃河神那么簡單?!赌绿熳觽鳌肪硪挥涗浟酥苣峦醣闭魅謺r西祭河宗之事:“戊寅,天子西征,至于陽紆之山,河伯無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焙硬幼〉牡胤綖椤岸季印?,是天下眾水匯聚之處?!豆茏印に亍吩唬骸叭私愿案撸邯毟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币伦ⅲ骸岸?,聚也。水聚居于下,卑也?!薄端?jīng)注·文水》載:“水澤所聚,謂之都,亦曰潴,水以卑下,其停居之所,謂之都居。”居住在眾水匯聚之地的河伯是眾水之神,具有崇高的地位。正像《初學記》六引《穆天子傳》所說的那樣:“河與江、淮、濟三水為四瀆,河曰河宗,四瀆之所宗也?!?/p>
因為河伯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身為天子的周穆王在吉日親自祭祀河伯?!赌绿熳觽鳌酚涗浾f:天子選擇戊午這一天為吉日,帶上隆重的禮物,戴著玉佩,面朝南對著黃河,站在河神牌位下祭祀河伯。河伯的后人在都居附近繁衍生息,即河宗氏,其族長伯夭與周穆王一起參加了河伯祭祀。穆天子把玉璧遞給河宗伯夭,伯夭接受玉璧后,面朝西將玉璧沉入黃河中,叩首至地拜了兩次。太祝又將牛、馬、豬、羊等祭品沉入河中。伯夭還擔任了周穆王與天帝之間的中介,向穆天子傳達了天帝的命令?!赌绿熳觽鳌窔v代多有散佚,所以今天所見到的內容與原本的內容有不少出入。周穆王祭祀河伯這一段就存在一個前后矛盾:為何周穆王舉行儀式祭祀河伯,卻得到了天帝的命令?只有兩種可能:河伯就是天帝,或者河伯是天帝的近臣,所以在祭祀河伯之后得到了天帝的旨意。這段記錄說明:河伯至少是一位天神,在神界擁有相當高的地位。早期的河伯信仰甚至傳播到了朝鮮半島的北部。《魏書·高句驪傳》記載高句驪的祖先朱蒙有一次逃避追殺來到水邊,對水說:“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于是,魚鱉都漂浮起來組成一座橋,朱蒙得以過河。
院中東西廂房均為面闊兩間,進深一間的石木結構房屋,在橫梁之上承托駝峰,上架木椽,構成單坡頂,屋面用板瓦。西廂房保存較好,門上保留有清晰的刻有“招財進寶”、“和氣生財”的石刻門額,木梁、椽子等建筑構件保存完整。東廂房墻體倒塌較嚴重,但木梁架仍保存較完整,周家糧鋪院南立面圖如圖所示(圖18)。東廂房即是院落中的糧食存儲處,在上院院中晾曬糧食后,存放于東廂房中,當下院糧倉儲量不足時,通過“滑道”將糧食滑下,進行補充。
后來,河伯從天神降格為專門的黃河神,再也沒有《穆天子傳》所記錄的那樣顯赫的身份了。不僅地位降低,河伯身上還有了不少缺陷。比如《莊子·秋水》中就刻畫了“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有些狹隘的河伯形象。漢代王逸注屈原《天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河伯化為白龍,在水邊游玩。羿看見了,彎弓搭箭便射,一箭射瞎了他的左目。河伯乃上訴天帝,請?zhí)斓蹖Ⅳ鄽⑺?。天帝問他怎么被羿射傷的,河伯說:“當時,我正化為白龍出游?!碧斓鄣溃骸叭绻愦谒钐帲嘣趺磿砩淠隳??你化為動物出游,人射動物,合情合理,羿有何罪?”《淮南子·汜論訓》甚至這樣解釋羿射河伯的原因:“河伯溺殺人,羿射其左目。”因為河伯溺死了人,所以羿才射了他的左眼??梢姡硬呀?jīng)成為一個名聲不太好的水神。屈原在《九歌·河伯》中描述了河伯風流瀟灑的生活:他乘著白黿,后面跟著五彩的魚,與女郎們同游共樂。這種風流瀟灑的生活后來變本加厲,河伯甚至成為好色之徒。有神話認為他每年都要娶一位新娘子來陪伴他玩耍作樂?!妒酚洝の鏖T豹傳》就記錄了鄴地民間“河伯娶婦”的習俗。
河伯尚有一些威名,掌管波濤的波神就沒什么神威可言了。波濤之神陽侯是先秦時期就很有名的重要水神?!稇?zhàn)國策·韓策二》記錄說:“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彼闲写瑫r,如果對波神陽侯不恭敬,就會翻船。屈原在《九章·哀郢》中也說:“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睗h代王逸注曰:“陽侯,大波之神?!钡褪沁@樣一位大神,卻輕易屈從于帝王的權威之下。《淮南子·覽冥訓》記錄了周武王與波神陽侯之間的一場交鋒:武王伐紂時,在孟津渡河,波濤之神陽侯迎著水流發(fā)起了沖擊,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人、馬之間都不能看清楚。這時,周武王左手握著黃鉞,右手拿著軍旗,瞋目喝道:“我擔當起天下的重任,哪個敢違逆我的意志!”話音剛落,風濤就平靜了。
在水神形態(tài)的演進和地位的變化過程中,水神家族也在不斷擴大,最終形成較為完整的水神體系,這一過程與華夏民族的形成、國家政權的建立及其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
較早融入華夏神話體系的水神是共工。作為上古水神,共工的相貌也是相當奇特的。據(jù)《路史·后紀二》記載,共工長著人的頭,蛇的身體,頭發(fā)是朱紅色的。共工最早是南方的水神,它進入中原神話體系,是南方部族與中原部族融合的結果。在南方曾有一個共工氏族,以水神共工為其祖先,是南方諸氏族的主導氏族。相傳,共工氏族強大的時候,曾做過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所以《國語·魯語上》也說,共工氏曾是九州的霸主。將水神奉為祖先神的共工氏族善于治理水土,以水紀事,并以水來命名氏族中的官職?!蹲髠鳌ふ压吣辍氛f:“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逼渲械囊晃皇献迨最I在黃帝時期當過土官,另一位氏族首領在少昊帝時期做過水官。關于共工氏的神話,幾乎全部與水有關,相傳共工氏曾發(fā)明了修筑堤壩蓄水的農(nóng)耕方法。
共工氏族成員勇武善戰(zhàn),性格剛強,與中原地區(qū)的顓頊、帝嚳、堯、舜、禹等氏族之間都有過戰(zhàn)爭,其中最著名的是共工氏與顓頊氏的戰(zhàn)爭?!痘茨献印ぬ煳挠枴酚涊d說,正是在這次戰(zhàn)爭中,發(fā)怒的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導致了天地塌陷,女媧不得不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共工氏族與大禹部族也有過斗爭?!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錄說:共工氏的臣屬相柳非常勇武,他有9個頭,分別在9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所過之處,便成沼澤和溪谷。大禹殺死了相柳,他的血流過的地方發(fā)出腥臭味,不能種植五谷。大禹試圖填埋這些地方,多次填埋但多次塌陷,于是大禹便把挖掘出來的泥土為眾帝修造了祭臺,其中就包括共工臺。共工臺是四方形的,每個角上都有一條蛇,身上的斑紋與老虎相似,頭向著南方。相傳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為敬畏共工的威靈。
正如共工水神的例子一樣,在中原部族與周邊部族不斷融合的過程中,黃河流域以外的水神信仰及其神話也加入到中華水神話家族中。大量江河湖海的水域之神的神話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擴散的,比如長江神奇相、洛河神宓妃、淮河神巫支祁、湘水神湘君與湘夫人等。
原始社會末期,在鯀禹治水的過程中,以舜、禹為中心的部落聯(lián)盟力量逐步擴大,為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因此治水之神鯀、禹受到了熱烈的崇拜,他們的事跡以神話的形式得到了廣泛傳播?!渡胶=?jīng)·海內經(jīng)》這樣記錄鯀、禹神話:“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碑敽樗蜎]大地的時候,鯀偷偷拿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而沒有等待天帝下令。天帝派遣祝融把鯀殺死在羽山的郊野。禹從鯀的遺體的肚腹中出生,天帝就命令禹再施土工,制服了洪水。這是治水神話,其主角也是治水之神,鯀、禹作為治水之神,很長時間內一直得到先民的敬仰和祭祀。大禹祭祀自不必說,直到今天,中國不少地區(qū)依然有禹廟,依然祭祀大禹。鯀祭祀在夏、商、周三代也曾經(jīng)存在過?!秶Z·晉語八》說:“昔者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實為夏郊,三代舉之?!苯技朗怯商熳佑H自主持并在國都郊外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夏、商、周三代天子郊祭鯀的事實說明鯀是重要水神。
國家建立以后,為了鞏固政權,一部分重要水神與國家政權相結合,成為國家祭祀的對象。四瀆神就是其代表?!抖Y記·王制》說:“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钡搅宋鳚h宣帝時,祭祀“五岳四瀆”正式列入國家祀典,有了專門的祭祀制度。《漢書·郊祀志下》載:“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祀江海洛水,祈為天下豐年焉?!允俏逶?、四瀆皆有常禮……河于臨晉,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jié)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云?!睗h代制定的這套典祀制度,為以后歷代皇朝所繼承,以“五岳四瀆”為天下山川神的象征。
國家對水神的祭祀在水神話體系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強化了水神的地位及其影響,加速了水神話的傳播。借助國家祭祀,中華水神話在漢代初步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體系。比如海神神話雖然在民間一直有傳播,但影響并不大,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因為疆域直達大海,海神神話才得到了廣泛傳播,祭祀海神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到了漢代,海神被提到了與內陸各流域水神同樣的地位。根據(jù)《漢書·郊祀志下》的記錄,漢宣帝時期,人們認為海洋是百川匯聚的地方,海神對雨水有絕對的操控能力,所以需要立祠祭祀,祈求豐年。此后,海神祭祀被列入國家祭典,海神神話伴隨著海神祭祀傳播到中華大地的各處。由此,以四海海神神話、四瀆神神話為中心和樞紐的中華水神話體系初步形成。
如前文所述,中華水神話的演進與人類思維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民族的形成、國家的建立都有密切關系。此外,在水神話的演進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條明顯的線索,那就是中華水神話的發(fā)展與先民治水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系。我們常常就文化討論文化,而忽視了文化之外的技術等因素。在本文結束之前,筆者試圖討論一下技術對神話的影響。
原始水靈崇拜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先民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處處受制,不得已崇拜水靈以趨利避害。隨著先民體力和智力的發(fā)展,他們對水的了解越來越深入,自身能力也不斷提高。大約在母系氏族社會中期,先民發(fā)明了堵塞防洪的方法。女媧補天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神話,《淮南子·覽冥訓》說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就是用草木灰堵塞的方法來治理洪水。此時的先民對洪水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控制力。這種控制力促進了動物水神的產(chǎn)生。
在原始農(nóng)業(yè)發(fā)生以后,從堵塞治洪的方法中逐漸衍生出了修筑堤壩蓄水的方法。這說明先民對水的管理已經(jīng)從單一的“防”轉向了綜合性的“用”,早期的水利技術就此誕生。筑壩蓄水技術的產(chǎn)生極大地增強了先民在自然面前的自信心,人的形象由此開始進入水神話,產(chǎn)生了半人半獸的水神,其代表性的水神是人頭、蛇身、紅發(fā)的共工。
在母系氏族社會存續(xù)的數(shù)萬年中,堵塞是治洪的主要方法,一直到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時期才有了變化。鯀、禹神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從堵塞治洪到疏導治洪的轉變?!秶Z·周語》說:禹改變了鯀的方法,“疏川導滯,鐘水豐物”。與一味堵塞相比,疏導的方法顯得更高明,是先民治水技術的一次大飛躍。治水技術的飛躍使先民產(chǎn)生了人類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人類比自然更高明的想法,促進了人形水神的產(chǎn)生。鯀與禹就是早期的人形水神。
從鯀、禹開始,很多在水利技術的發(fā)展上做出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都成了水神,著名的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專家——李冰父子。李冰在任蜀郡太守期間,與其子在岷江流域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都江堰造福一方,使川西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當?shù)孛癖娚鯙楦屑ぃ瑢⒗畋缸臃顬榻?,并在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立廟祭祀。
水利技術的發(fā)展,代表著人類對水的掌控能力逐漸增強,而對水的敬畏感情則相應減弱。因此,水利技術的發(fā)展在造就眾多水神的同時,也導致了水神地位的下降。鯀、禹之后,再也沒有被廣泛信奉、具有全民族影響力的水神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