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燕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動人的情感。愛情主題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西周和春秋時期大量的愛情詩,對青年男女間的愛慕、追求、幽會、相思等作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內容豐富,感情真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民情風俗圖,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能夠幫助我們了解2500多年前的嫁娶風俗。
例如敘事詩《衛(wèi)風·氓》,表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婚戀故事。一個女子自訴從戀愛、結婚,到被虐待、遺棄的情變經歷和深切體驗。這幅完整的情愛畫卷,悄悄為后人訴說著當時的民情風俗。
《衛(wèi)風·氓》開頭第一章中,“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蹦鞘窃谝淮渭猩?,一個憨厚的農家小伙子氓,懷抱布匹笑嘻嘻地以買絲為名,借機搭識,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戀愛時期,女主人公對氓一往情深,大膽追求愛情,享受愛情玉液瓊漿的甜蜜和歡樂,陷入愛情不能自拔?!八妥由驿浚劣陬D丘”,約會后送情郎回家,送過了淇水西不愿止步返回,又繼續(xù)送到了頓丘,越走越遠仍然情意綿綿舍不得分離。女主人公甚至拋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氓私定終身,以身相許,打算嫁給氓。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情感沖動?!对娊洝分邢襁@樣表現(xiàn)女子熱切渴求愛情、大膽追愛的作品還有很多,特別是寫女追男的作品數(shù)量更多。比如《國風·召南》中的《摽有梅》描繪了待字閨中,“著急”把自己嫁出去的姑娘對青春的珍惜和對愛情的渴求?!多嶏L·褰裳》中,女孩子與河對岸的小伙子隔河對歌,她直接詢問男子是否敢和自己約會,感情熱烈潑辣?!囤L·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衛(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女孩們主動與心愛的男子互贈信物以定終身?!洱R風·東方之日》中,女子不惜自薦枕席,跑到心愛的男子房中與他幽會?!锻躏L·大車》中的姑娘不顧家人反對,與心愛的人私奔,駕著大車去追求他們理想的幸福生活。
可見,女子面對自己心愛的男子時,大大方方、主動追求,作風坦白直率,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個性開放、潑辣,充滿魅力。年代雖然久遠,但仍然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奔放自由程度不輸當今社會。
那么,是不是說《詩經》時代女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愛情自由,可以毫無顧忌地追求心上人?事實并非完全如此。這個時期的愛情既有交往的自由,又有禮制的制約。考證有三:
第一,情詩來自于民間。
原始社會是母系社會,后來發(fā)展到父權社會,中間存在一個過渡。西周屬于這個過渡時期,逐漸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婚姻制度由群婚制發(fā)展到對偶制。早期還保留了一定的母系社會上古遺風,男女之間交往是比較自由的,女子可以大膽示愛,幾乎毫無約束。后來,為了鞏固父系社會的統(tǒng)治,周公禮制產生,逐步創(chuàng)立起一套以聘娶制為特色,六禮儀節(jié)為主要內容的婚姻制度。最初主要用于規(guī)范上層社會貴族的行為,包括待人接物、祭祀之禮、婚姻之禮等禮儀。后來受到貴族之禮的影響,慢慢產生了規(guī)范平民百姓行為的庶人之禮。平民青年男女在逐漸嚴格起來的宗法制度統(tǒng)治下,不得不約束自己的求愛行動,遵守基本的道德限制。所以民間的愛情婚姻觀與上層社會的屬于兩個不同的層次。
從《詩經》的來源來看,主要來自于民間,是周王朝派官員去各地采風,把各地民歌匯編成詩。反映出的婚姻愛情觀,主要是底層人民的。因此,不能說明《詩經》時代女子愛情、婚姻獲得完全的自由。
第二,情詩在特定時間產生。
情詩的產生與一定的習俗、節(jié)日相聯(lián)系。統(tǒng)治者出于繁衍人口以備戰(zhàn)爭、勞力之需的考慮,提倡“仲春奔者不禁”,在麗春三月舉行祭祀活動時,“令會男女”。青年男女自由地幽會和相戀,不算違背禮制。所以這時段的情詩也特別多。青年男女戀愛比較自由,率真大膽地表白愛情,感情誠摯、熱烈、純樸、自然,內容豐富多彩。如《鄭風》的《萚兮》《溱消》反映的就是青年男女在上巳節(jié)自由交往,甚至私定終身。
其他時間,男女間的任何形式的自由交往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詩經》中又有許多抒寫男女主人公相互愛慕但不得相見的苦悶情詩。這種苦悶怨忿,除了“民窮于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的現(xiàn)時原因的激發(fā),更多的是對束縛人自由的禮制的不滿和控訴。如《鄘風·拍舟》中陷入愛情的女子遭到家人反對,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多嶏L·將仲子》中的女子由于害怕家長的阻撓、人言的摧殘,欲愛還怯,不敢與情人幽會,不敢表露愛情,說明詩經時代已存在反對自由戀愛的社會輿論壓力。
第三,情詩在特定地域產生較多。
《詩經·鄭風》和《詩經·衛(wèi)風》集中收錄了大量青年男女熱烈而大膽的情詩。如《鄭風·子衿》對情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女子,《鄭風·出其東門》“縱多女子中我只愛你一人”癡情守望戀人的男子,《鄭風·野有蔓草》中一見鐘情、性靈合一的情侶,《衛(wèi)風·木瓜》中互贈愛情信物、私定終身的女子等。這些情詩表現(xiàn)了愛情主題的歡樂情調,展示了青年男女開放的思想和行為,表達了戀人真實、動人的熾熱情感。如此打動人心的作品,與鄭、衛(wèi)兩國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有關。這里受周朝宗法制度的影響較少,原始社會文化特點明顯,遺存的原始社會風俗綿綿不絕,民風淳樸。男女自由交往頻繁,當時被看作是合乎情理的。特別是大膽、主動、開朗、豪放的女子熱烈追求愛情,身上保留著原始的野性,盡情地享受著愛情的原始的快樂。不像后代女性對待愛情那樣矜持、羞澀、拘束。
以此看來,《衛(wèi)風·氓》女主人公陷入愛情不能自拔,大膽、熱烈地追求愛情,與當時社會環(huán)境影響關系密切。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在父系氏族社會時正式確立了一夫一妻制。女子離開自己的氏族嫁到男方的氏族,從夫居住,所生子女由父系計算世系?!对娊洝窌r代,已經按照一夫一妻制禮儀談婚論嫁。
《衛(wèi)風·氓》中“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迸魅斯珜γフf:“不是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女主人公堅持必須有人來說媒才肯嫁,嚴格按照禮制準備婚禮,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她是想讓這段自由“野蠻生長”的愛情“合法化”,讓自己以合乎當時禮儀規(guī)范的方式嫁給氓。
據(jù)考證,周代已經有了一套以聘娶制為特色,六禮儀節(jié)為主要內容的婚姻制度,當時婚戀普遍的狀況已是“必告父母”“非媒不得”(《齊風·南山》),男女的自由戀愛已經受到諸多干涉和制約。
據(jù)《儀禮·士昏禮》規(guī)定,周代婚禮儀式媒聘婚有六道程序,就是“六禮”。包括:
納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說親,應允后派使者以雁為禮物,向女家提出結婚要求。
問名。男方使者問女方生母之名,以分嫡庶。問女子名字、排行、出生年月,以占卜。
納吉。男方占卜,獲吉兆就派人帶著雁到女家報喜,行納吉禮后,婚約正式確定。兇兆則無須納吉。
納征。亦稱納成、納微(春秋時稱“納幣”),向女方送聘禮。
請期。男方占卜選結婚吉日,征求女方同意。
親迎?;槠?,新郎乘黑漆車親往女家迎娶。
繁復的婚禮儀式意義在于,為當事男女作公證,確認將來的子女、財產分配等問題。
《衛(wèi)風·氓》也有相關描述:“爾卜爾笙,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币鉃椋耗蟹饺ゴ蜇哉疾?,預測婚事的吉兇。只要卜筮的結果好,就打發(fā)車子來迎娶,女子帶著全部的嫁妝嫁了過去。這就是“占卜和迎娶”禮儀。
婚嫁環(huán)節(jié)的落實,由此可以看到,周代禮制已深入人心,影響到社會各個階層的行為。
《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浮殺止?!薄肮糯r民冬則居邑,春則居野。田牧之世,分散尤甚。故嫁娶必始秋末?!鼻锬┲链撼跏寝r閑時節(jié),又因秋季收成有余才辦婚禮。特別是,在六禮中要以雁為禮物,是因為雁南往北來的活動軌跡順乎陰陽,象征陰陽和順,有吉祥之意。以雁為禮,限制了婚禮的季節(jié)必須是秋天??梢姸Y制不是憑空規(guī)定,而是與當時社會實際情況相適應的。
《衛(wèi)風·氓》中,“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迸魅斯岢龅幕槠谡檬乔锾?。
《衛(wèi)風·氓》第五章、第六章,描述了女主人公婚后的生活很悲慘。曾經看似老實憨厚的氓變了樣,厭棄了女子。女子忍辱負重、全無怨言,卻依然被丈夫拋棄,不得已回到娘家?;氐侥锛乙院笥质艿叫值軅兊娜⌒?。
究其原因,在男尊女卑的父權社會中婦女地位低下,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系上的不平等,她們作為男人的附屬,常常成為婚姻和愛情的犧牲品。丈夫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利。夫妻關系一旦不和,終至破裂,女子避免不了慘遭拋棄的命運。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
最后,女子與氓徹底決裂:“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離開氓,讓她在婚姻破裂時保持了理智和自主,保持了人性的獨立。《詩經》時代女子還有一定的自主權,這與后世封建社會中受壓迫受損害的女子斂氣低眉、逆來順受,奉行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麻木壓抑的情形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是難能可貴的。
綜上所述,愛情詩為我們記錄下了《詩經》時代人們真實的愛情生活。相較于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詩經》時代的愛情、婚姻生活還比較自由,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程朱理學時代那樣嚴厲。禮制完善之初,男女交往充滿清純、自然和本性,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渴望,為中國古代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后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漫漫長夜里,這真摯、唯美的愛情,多么難得,多么燦爛,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