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研
這句順口溜提到中醫(yī)治療中“藥性”的重要性。藥性是中醫(yī)藥學中特有的概念,它是指藥物跟治療疾病有關(guān)的所有性質(zhì),如氣味、功能、毒性、宜忌等。
在中醫(yī)學的理論中,藥物之所以可以治療疾病,是由于其獨特的藥性,例如溫熱性的藥物可以治療寒涼疾病,適合寒性體質(zhì)的人群使用。性味寒涼的藥物十分適宜治療由于熱毒過盛而引起的疾病,適合熱性體質(zhì)的人群使用。
藥物的不同性質(zhì)可以幫助人體調(diào)節(jié)自身的陰陽平衡和氣血失調(diào),使人體恢復健康。如果不注意藥物的性質(zhì),不注意不同藥物的使用禁忌,將溫熱的藥物同寒涼的食物共同使用,就有可能造成藥物失效,甚至引發(fā)更嚴重的后果。
小順口溜,大學問
中醫(yī)學認為,疾病大多是由于自身陰陽平衡遭到破壞,氣血失調(diào)所致,而藥物正是依賴其特殊的性質(zhì),幫助人體扶植正氣,進而達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藥物的四氣
藥物的四氣是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是通過藥物對機體的作用所反映出來的。如果藥物能夠治療熱性疾病,該藥物就屬于寒涼性藥物:如果藥物能夠減輕機體的寒性病癥,該藥物就屬于溫熱性藥物。
例如板藍根就是常見的寒涼性藥物,附子就是常見的溫熱性藥物。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性質(zhì)不明顯,歸為平性,這類藥物常用做補益之用。
藥物的五味
藥物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成五種味道。不同味道的藥物有不同的作用:
·辛昧:具有理氣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療氣血凝滯引發(fā)的疾病,常見的有紅花等。
·甘昧: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常用于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疾病,常見的有甘草、黨參等。
·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常用于治療人體過虛而引起的出汗、腹瀉等病癥,常見的有五味子等。
·苦味:具有除濕、降熱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由于人體濕熱而引起的疾病,如便秘、心煩氣躁等,常見的有黃連等。
·咸昧:具有散結(jié)、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療便秘及各種腫塊,常見的有芒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