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須寬
中管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橋頭堡,肩負著為祖國建設輸出高精尖人才的重大責任,其他高等學校同樣肩負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yǎng)主力軍的重任。在高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應該將高校的政治站位、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師的歷史使命和學生的思想建設四個方面作為此次主題教育的著力點。
在高校開展主題教育,要解決為祖國輸送什么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課題。堅守初心,明確高校政治站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擔負立德樹人使命,強化意識形態(tài)責任,筑牢理想信念堤壩,是當前高校必須優(yōu)先應對的時代命題。在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大學教育這一關鍵階段,高校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是理論和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堅定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只有教育者高舉革命旗幟向前走,才能引導更多學子沿著革命道路大踏步前行。要突出高校領導班子的政治建設,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2018 年6 月2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yǎng)政治生態(tài),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备咝|h委是鑄魂育人的“總開關”,黨委在政治站位、思想引導、價值認同對于一所高校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功在于始終不放松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始終堅持抓好領導班子的教育,管理好黨員、干部,堅持用黨章黨規(guī)規(guī)范黨員、干部言行。實踐證明,抓好領導班子這個“關鍵少數(shù)”,抓住高校黨委領導班子這個“牛鼻子”,是確保院系政治建設質量的關鍵。職位越高越要忠于黨、忠于人民,惟有不忘初心,方能無愧于歷史,方可贏得民心,也才能贏得時代。
高校領導班子成員既要深入自我剖析,嚴肅對待自己的缺點,嚴于律己,又要勇于相互批評,“揭揭短”“亮亮丑”“紅紅臉”“出出汗”。反對盲目崇拜黨政領導“一把手”,跟風點贊,阿諛奉承,看不到領導的缺點,放大領導的優(yōu)點。近年來,一些高校招生、基礎設施建設、課題費使用、樓堂場館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窩案,根子就在于領導班子成員沆瀣一氣,不講原則,放縱事態(tài)的發(fā)展,班子成員彼此之間監(jiān)督不到位,各懷私欲,怕動別人的“奶酪”,傷及自己,不敢批評。在主題教育中,既要以嚴肅的態(tài)度檢查自己,認真查找個人、本校、院系在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學風建設、廉潔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刻剖析問題癥結和原因,也要做好相互批評。在高校系統(tǒng)應大力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的批評精神;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guī)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
澆花要澆根,育人先育心。在大學生成長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關鍵時段,高校要幫助青年學習“扣好人生第一??圩印?。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告誡我們,“青年要順利成長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該培土時就要培土,該澆水時就要澆水,該施肥時就要施肥,該打藥時就要打藥,該整枝時就要整枝”。大學教育就是要做好青年大學生的引路工作,不僅要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還要運用綜合手段讓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把嚴管與厚愛、表揚與批評、共性培養(yǎng)與個性保持、政治塑造與學理教育、價值培育與知識傳授、灌輸與啟發(f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悉心關愛青年、教育青年、引導青年。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邀請眾多一線優(yōu)秀教師代表和教育工作者暢談交流時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今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必須提高水平?!备咝K颊n做的就是育苗、除草、澆水、培土、施肥與剪修的園丁工作,完成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這門核心課程、必修課程與關鍵課程。全國很多大學都在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與說服力。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利用自身優(yōu)勢,借助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高校思政課建設示范基地的獨特優(yōu)勢,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創(chuàng)新學術話語體系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導師制、天津財經(jīng)大學的理論導師機制值得借鑒;北京林業(yè)大學實施“把精彩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行動計劃,將畢業(yè)生的工作選擇和去向作為評估思政工作效果的晴雨表;首都師范大學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作為評判考核教師的鮮明價值導向;上海大學則在近幾年開設了“大國方略”系列課程,探索出思政與形勢政策課程入腦入心的新方法,聚焦當下熱點、時代發(fā)展大勢,回應大學生的種種困惑,引導學生通過認知國家發(fā)展大勢來規(guī)劃人生、思考未來;浙江大學利用地域優(yōu)勢,直接把課堂搬到了嘉興南湖紅船邊,開啟了“情景體驗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模式;復旦大學大格局視野《治國理政》以及混合式大規(guī)模開放式“慕課”教學平臺建設,反響很好;還有華東師范大學的《中國智慧》、華東政法大學的《法治中國》、東華大學的《錦繡中國》等課程革新……這些思政課程變革與創(chuàng)新,牢牢立足新時代的大學教育,牢記教育強國使命,聚焦“國家發(fā)展和個人前途的辯證關系”,培育思想“高地”,填補思政“洼地”?!暗闷浯笳呖梢约嫫湫 ?,要把“小我”融入國家的“大我”之中,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姿態(tài),激活人生的無限活力。
老師能精心備課、授課有感染力,學生才會抬頭;能以理服人學生才會頻頻點頭;能解疑釋惑、廓清學生思想的迷霧,增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才能讓學生不停地回頭。思想政治課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學習方式,研究“需求側”如何接受的問題,使理論供給與大學生實際需求合拍,聚焦當代大學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在大學生心里立德鑄魂,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互聯(lián)網(wǎng)、貼近直播平臺、貼近朋友圈,精確定位、精心設計、精準施教。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一文中要求,“通過優(yōu)秀思政課示范巡講、思政課建設優(yōu)秀成果巡禮、思政課建設巡察和思路創(chuàng)優(yōu)、師資創(chuàng)優(yōu)、教材創(chuàng)優(yōu)、教法創(chuàng)優(yōu)、機制創(chuàng)優(yōu)、環(huán)境創(chuàng)優(yōu),全力辦好新時代學校思政課”。要通過故事講道理,通過道理講價值,通過價值講認同。在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同時,牢牢守住價值引領的初衷,讓大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中國、在生活中更好地認同中國、在工作中更好地投身復興中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民族復興之大計。培養(yǎng)攀登思想理論高峰的大學生、科學技術高峰的時代青年、文學藝術高峰的“追夢人”,離不開“筑夢人”的辛勤工作;提高人民綜合素質、挖掘青年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潛能、激勵青年大學生為夢想成真不斷努力,離不開園丁的呵護引導。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yè)務能力高、創(chuàng)新能力強、學識視野廣、國際對話方式多、敏銳前瞻前沿問題的大學教師隊伍,是中國教育必須解決的大問題。保證大學教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確保大學生清醒的政治判斷、確保大學畢業(yè)生能做好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要求大學承擔立德樹人重任的老師們“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思想中出現(xiàn)的問題。據(jù)資料顯示,2018 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總數(shù)為77054人,其中專職教師51178人,專職教師中的中共黨員占83.3%。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意味著大學“兩課”老師的使命責任更為重大。在主題教育中,黨員老師們要對照這一要求,檢視自身問題。修身養(yǎng)性,不受浮躁風氣干擾,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不受職稱評獎左右,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守淡泊名利的操守。
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科學家精神和學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開展主題教育,應對照這《意見》要求,反躬自省,與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要求相比,還有多少差距;與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求相比,還有多少不足;與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要求相比,還要做些什么;與大力弘揚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要求相比,還存在哪些短板;與大力弘揚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要求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愛單打獨斗,關起門來做學問;與大力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要求相比,我們是否能夠為后學精進甘當“鋪路石”、默默奉獻,做好學生的領路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以身垂范、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教育者必須是誠信自律的人。當前,大學老師中存在弄虛作假等不誠信的學風問題:一個成果重復申請多項課題經(jīng)費,或者一個成果作為多項課題的結項內(nèi)容有之;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一本教案糊弄十年有之;關照同門、打壓與己觀點和主張相異的學人,形成門戶偏見和“學閥”作風有之;在職稱評定中,學術成果造假、高估論文價值的情況有之;相關教育部門早就組建了倫理學術委員會,但很少對學術不端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處罰,即便是“翟天臨學術門”事件之后,學術造假情況依然不少。凡此種種,都是大學教育向良性發(fā)展的阻力。在此次主題教育中,倡導敬業(yè)修德、奉獻科學的科學家精神和道德操守,是強化師德建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必須認真對待的基礎性工程。
黨支部可以通過多樣化主題黨日活動,筑起青年朋友思想上的“防火墻”,如組織和邀請專家學者、英雄模范等到校演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廣大師生一起共抒愛國情懷、歌頌偉大祖國、共話時代新貌、共享閱兵喜悅、共筑網(wǎng)上安全門,做一個網(wǎng)上網(wǎng)下都能自律的人、不做網(wǎng)絡“兩面人”,不斷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南京大學創(chuàng)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學習社”,以社團集體學習、沙龍交流、專家講座、形勢宣講等形式激活了思政課向下延伸的良好發(fā)展勢頭,學生黨支部可以模擬類似的方式。作為當代大學生,對當前的多種動向和錯誤思潮,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去辨析評價,務必懂得撕下各種錯誤思潮的溫情面紗,揭露其本質。在青年學子中要謹防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的情緒蔓延,警惕只有尋求“普世價值”的“救國良方”,中國才有希望的主張,這些錯誤思潮或主張無非是把矛頭指向馬克思主義,指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指向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指向我們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基礎、政治基礎與文化基礎。
美玉成于千錘百煉和刀砍斧鑿,大學生要理性對待挫折。青年學子要志存高遠,自覺加強學習,敢愛敢拼,敢試敢為,敢于正視人生的苦痛,遠離頹廢的生活方式,用奮斗和實踐將人生的問號拉直為感嘆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只是極少數(shù),自身不努力,即便是那些含著金鑰匙的人,不久之后,也會泯然眾人矣。作為個人不勇敢,沒人能替我們堅強。越是手里沒有傘的孩子越要努力奔跑,就算跌倒,也要有不服輸?shù)淖藨B(tài),更要勇敢地站起來。青年大學生在面對學業(yè)、論文、就業(yè),在愛情婚姻、購房置業(yè)、生活壓力、老人贍養(yǎng)等方面確實遭遇了一些問題,但這些不能成為不奮斗的理由。不管是“藍瘦”(難受)、“香菇”(想哭)爆紅網(wǎng)絡,還是“葛優(yōu)躺”“碧瑤坐”,間接地體現(xiàn)為一種消極社會生存心態(tài)、慵懶意識的抬頭。不做“糾結哥”“糾結妹”“廢柴叔”,自覺抵制奮斗無意義、什么也改變不了的頹廢的“喪文化”,鞭撻燒炭自殺、人生糾結無味、“卡奴、車奴、房奴”等“奴文化”,防止宣揚“壓力山大”、“意志頹廢”、破罐子破摔的“宿命論”抬頭,作為積極向上的學生黨員應自覺抵制此類思想的傳播和侵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為人民幸福謀劃新未來,不改初衷、繼續(xù)前行,牢記使命,不負重托,不斷激發(f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高等學校作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殿堂,必須用扎實的行動踐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學人夢想,為續(xù)寫近14億人的偉大奮斗史詩作出新貢獻,為謀求世界大同作出新努力。
討論題:
1.中管高校和其他高等學校開展主題教育需解決哪些問題?
2.結合實際,談談中管高校和其他高等學校開展主題教育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