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南高溫高濕地區(qū)青貯中天然乳酸菌群落結構特征及優(yōu)質乳酸菌的篩選

      2019-12-19 08:46:14曾泰儒閆艷紅張新全
      草業(yè)科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鼠李糖產酸青貯飼料

      關 皓,曾泰儒,帥 楊,閆艷紅,張新全

      (四川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青貯是保持飼料營養(yǎng)價值最有效的技術之一[1],其品質取決于青貯自然發(fā)酵過程,即青貯后立即由同型發(fā)酵乳酸菌進行發(fā)酵,從而導致飼料酸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2]。然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難以生產出高品質的青貯飼料[3-4]。這些地區(qū)在夏季大規(guī)模青貯生產過程中經常遭受高溫和大量降水等不利天氣條件,嚴重影響青貯發(fā)酵和有氧穩(wěn)定性[5]。青貯原料附生乳酸菌在生產優(yōu)質青貯飼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乳酸菌并不是植物上唯一的微生物,梭狀芽孢桿菌、腸桿菌、酵母和霉菌也常生長于植物上,并與乳酸菌競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 WSC)。此外,植物上附著的天然乳酸菌種群因植物而異,數量從(1 × 102)~(1 × 109) cfu·g-1鮮樣(fresh matter,FM)不等[6]。環(huán)境條件也會影響植物上附著的乳酸菌數量。而乳酸菌數量和活性是抑制不良微生物生長和減少發(fā)酵損失的一個重要因素,自然發(fā)酵品質取決于青貯材料上初始乳酸菌數量和底物的含量。Pahlow 等[6]報道,在溫暖地區(qū)生長的青貯原料上附著的乳酸菌數量和種類比在寒冷地區(qū)的更多、更豐富。因此,了解濕熱地區(qū)青貯原料上附著的天然乳酸菌組成是調制優(yōu)質青貯飼料的前提。

      當青貯發(fā)酵受環(huán)境影響時,乳酸菌常被作為青貯飼料添加劑,用于提高青貯發(fā)酵品質[7]。然而,并非所有的乳酸菌接種劑都能在大多條件下獲得良好的發(fā)酵效果,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在青貯初期,當空氣仍然存在于植物間隙時,由于植物呼吸和好氧微生物的持續(xù)活動,溫度可能會上升到40 ℃以上[3]。青貯飼料在夏季可能會長時間受高溫的影響,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Chen 等[8]報道了一種商業(yè)乳酸菌接種劑LP(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混合)不能適應較高溫度下(45 ℃)的青貯環(huán)境。此外,研究表明,商業(yè)乳酸菌接種劑(L. plantarumMTD-1)對高溫青貯(50 ℃)沒有任何幫助,而分離的兩株菌株(P. acidilacticiGG13 和L. rhamnosusGG26)通過降低pH、丁酸、銨態(tài)氮(NH3-N)和乳酸含量提高了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高溫青貯質量[9]。這些研究表明,由于商業(yè)乳酸菌的篩選與使用多在溫帶地區(qū),高溫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使用效果,在當地條件下篩選的乳酸菌菌株則有更佳的適應性。

      綜上,了解濕熱地區(qū)的青貯原料上乳酸菌種群是提高該地區(qū)青貯的前提,篩選適宜當地條件的優(yōu)質乳酸菌是提高該地區(qū)青貯飼料發(fā)酵質量的關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調查高溫高濕地區(qū)乳酸菌組成,篩選適宜的當地乳酸菌菌株,探明耐高溫乳酸菌的生物學特性及發(fā)酵特性,為后續(xù)的乳酸菌添加劑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樣品采集和菌株分離

      樣品為3 個品種的玉米(Zea mays) (雅玉8 號、中單808 號和多玉3 號)和桂牧一號雜交象草[(P.purpureum‘Mott’) × (P. americanum×P. purureum)]‘Guimu No. 1’及其分別制成的青貯飼料,均來自中國西南高溫高濕地區(qū)(表1),玉米原料為乳熟期的全株玉米,雜交象草在高度大于1.5 m 時收獲。全株玉米青貯樣品在大窖中發(fā)酵兩個月后取樣,雜交象草青貯樣品則在裹包青貯3 個月后取樣。

      原料和青貯樣品均稱取20 g 于180 mL 無菌蒸餾水中在4 ℃下震蕩1 h,再在無菌蒸餾水中連續(xù)稀釋1 × 10-1至1 × 10-10。在MRS 培養(yǎng)基(陸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國)中37 ℃培養(yǎng)48 h 后對乳酸菌進行分離,為了確保真實地反映原料和青貯中乳酸菌群落結構,從每種樣品MRS 培養(yǎng)基中隨機抽取20~40 株菌株,共收集251 株菌[10]。通過革蘭氏染色和過氧化氫酶試驗確定其中227 株為乳酸菌[11]。將227 株乳酸菌放入加有甘油的保藏管中-20 ℃保存。

      表 1 青貯前后樣品信息及227 株乳酸菌鑒定結果、分布詳情Table 1 Sample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ensiling and ident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227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1.2 227 株乳酸菌基因組的提取

      將227 株乳酸菌置于37 ℃中過夜培養(yǎng),10 000 r·min-1離心5 min,用TE 緩沖液在15 mL 離心管中洗滌兩次后再離心。DNA 提取采用TIANamp細菌DNA 試劑盒(DP302-02,天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國)[12]。DNA 使用前保存在 -20 ℃。

      1.3 227 株乳酸菌16S rRNA 基因序列鑒定

      對227 株乳酸菌16S rRNA 序列進行PCR 擴增。1 μL DNA 作為模板,PCR 引物為27f (5′-AGAGTTTGATC CTGGCTCAG-3′)和1492r (5′-TACGGCTACCTTG TTACGACT-3′)[11],反應體系為20 μL 體系。PCR 程序:95 ℃下處理5 min;94 ℃變性30 s,在55 ℃下退火1 min,循環(huán)30 次;72 ℃延伸15 min,最后72 ℃保溫10 min。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在1 ×TBE 緩沖液中檢測PCR 產物質量,合格的PCR 產物送上海生工公司進行序列分析[11]。利用BLAST分析方法,將測得的16S rDNA序列與GenBank 的16S rRNA 序列進行比對,相似度高于99%的序列被認為是同一株菌[11]。

      1.4 乳酸菌的篩選及生理生化特性測定

      分離到的227 株乳酸菌首先放置于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培養(yǎng),在12 和24 h 時測其OD600nm及pH,篩選出生長效率最高、產酸能力最強的30 株菌。再將初篩出的30 株菌放置于MRS 培養(yǎng)基中45 ℃培養(yǎng),在12 和24 h 測其OD 及pH,篩選出生長效率最高、產酸能力最強的4 株乳酸菌(LP149、 LS358、 LR753 和LPA761)[13]。 根 據Cai等[12]描述的乳酸菌鑒定方法,對這4 株菌進行革蘭氏染色、菌落形態(tài)、過氧化氫酶活性和葡萄糖產氣試驗。糖發(fā)酵試驗采用試劑盒方法(陸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國)。

      1.5 篩選到的4 株乳酸菌系統發(fā)育樹的構建

      利用BLAST 分析方法,將16S rDNA 序列與GenBank 的16S rRNA 序列進行比對,通過鄰接法構建系統發(fā)育樹[14]。使用CLUSTALW 軟件對1 000 個隨機重采樣的序列數據進行bootstrap 分析,評估系統發(fā)育樹的拓撲結構[15]。以枯草芽孢桿菌NCDO1769為外圍菌株[11]。本研究中4 株乳酸菌16S rRNA 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 收錄,序列號:MH337263 為LP149,MH333261 為LS358,MH333262 為LR753,MH333263 為LPA761。

      1.6 篩選到的4 株乳酸菌耐溫、耐酸及耐鹽測定

      耐溫試驗:將篩出的4 株菌(LP,ATCC 14917;LS,ATCC 11741;LR,ATCC 7469;LPA,ATCC 334)、標準菌及商業(yè)乳酸菌(LPC,四川高福記生物科技公司)接入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置于4、10、20、30、40、45、50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 后測定各組發(fā)酵液的OD600nm,每個處理重復3 次[11]。

      耐酸試驗:用經過無菌處理的HCl 溶液和NaOH 溶液調整MRS 液體培養(yǎng)基pH,將上述菌株接入pH 為3.0、3.5、4.0、4.5、5.0、5.5、6.0、6.5、7.0、7.5 的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11],分為兩組,分別在37 和45 ℃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測定培養(yǎng)基OD600nm。

      耐鹽試驗:將上述活化的乳酸菌接入NaCl溶液體積分數為3.0%和6.5%的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11],分為兩組,分別在37 和45 ℃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于600 nm 處 測 定 培 養(yǎng) 基OD 值。OD 值 <0.05 代表不生長(-),OD 值在0.05~0.1 表示微弱生長(W),OD 值在0.1~0.5 表示生長(+),OD 值 >0.5 代表生長良好(++)。

      1.7 篩選到的4 株乳酸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生長曲線測定

      將活化好的菌和所對應的標準菌株(LP,ATCC 14917;LS,ATCC 11741;LR,ATCC 7469;LPA,ATCC 334)及一株商業(yè)植物乳桿菌(LPC,四川高福記生物科技公司)接種到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每組設置3 個重復,分別置于37 與45 ℃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每隔2 h 取一次液體發(fā)酵液樣品,連續(xù)測定48 h,以空白的MRS 培養(yǎng)基為對照,在600 nm下測定樣品的OD 值,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相對應的吸光值為縱坐標,繪制乳酸菌生長曲線。

      1.8 篩選到的4 株乳酸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產酸曲線

      將活化好的上述乳酸菌接種入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方法同上,每組設置3 個重復,分別置于37 和45 ℃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每隔2 h 采用pH計測定各菌株發(fā)酵液pH,連續(xù)測定48 h,以空白的MRS 培養(yǎng)基為對照,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pH為縱坐標,繪制乳酸菌產酸速率曲線[13]。

      1.9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統計軟件包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對生長曲線和產酸曲線進行分析。采用Turkey 顯著性差異(HSD)檢驗對不同的樣本均值進行檢驗,P<0.05 為顯著。

      2 結果

      2.1 西南濕熱地區(qū)自然乳酸菌群落結構

      通過16S rRNA 測序和序列分析比較(表1),227 株乳酸菌菌株分屬乳酸桿菌屬、片球菌屬(Pediococcus)和魏斯氏菌屬(Weissella) (圖1),其中包含了8 個種的乳酸菌:植物乳桿菌(L. plantarum)142 株,鼠李糖乳桿菌(L. rhamnosus)30 株,副干酪乳桿菌(L. paracasei) 21 株,分別占乳酸菌總數的62.55%,13.21%,9.25%;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10 株,占4.40%;乳酸菌片球菌(P. acidilactici)8 株,占3.52%;L. farraginis9 株,占3.96%;食竇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3 株,占1.32%;唾液乳桿菌(L. salivarius)和W. paramesenteroides各2 株,均占0.88%。

      2.2 分離的乳酸菌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及鑒定

      測定了篩選到的4 株乳酸菌和4 株標準菌及1 株商用植物乳桿菌LPC 的生理生化特性(表2)。分離菌株均為革蘭氏陽性和過氧化氫酶陰性,均呈桿狀。LP149 和LPC 均無法消耗葡萄糖產生氣體,可以產生DL-乳酸,表明它們是同型發(fā)酵乳酸菌,其余3 株菌為異型發(fā)酵乳酸菌。

      與標準菌株相比,LP149 不能利用菊粉、山梨醇、D-甘露醇、水楊苷和半固體瓊脂,對苦杏仁苷的利用較弱,能較好利用鼠李糖、木糖以及馬尿酸(表3);而LS358 對菊粉、阿拉伯糖、馬尿酸的利用能力較強,對水楊苷的利用較弱,不能利用山梨醇、D-甘露醇、鼠李糖、七葉苷和半固體瓊脂;LR753 對蜜二糖和木糖的利用能力良好,但相對于標準菌株,對菊粉的利用能力下降,對鼠李糖的利用能力有所提;LPA761 不能利用菊粉和苦杏仁苷,對鼠李糖利用能力較強,對棉子糖和乳糖的利用能力減弱。系統發(fā)育樹結果表明,LP149、LS358、LR753 及LPA761 與L. plantarum、L. salivarius、L. rhamnosus和L. paracasei標 準 菌 序列相似度均為100% (圖2)。

      圖 1 西南高溫高濕地區(qū)玉米和狼尾草青貯前后乳酸菌種群結構Figure 1 Commun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corn and Pennisetum before and after ensiling in hot and humid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表 2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Table 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表 3 乳酸菌糖發(fā)酵特性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sugar ferment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圖 2 篩選出的乳酸菌系統發(fā)育樹Figure 2 Phylogenetic tre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2.3 乳酸菌耐溫、耐酸及耐鹽特性測定

      與標準菌株相比,LS358、LR753 和LPA761在45 °C 培養(yǎng)條件下生長良好(表4),表明其耐高溫性較好。與37 °C 相比,45 °C 培養(yǎng)下的乳酸菌表現出不同的耐性特征(表5、表6)。在45 °C 條件下,篩選出的4 株乳酸菌均能在pH 4.5~7 的液體培養(yǎng)基良好生長。在NaCl 濃度為3%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LPA761 生長較弱,LP149、LS358 和LR753生長狀況良好,在pH7.5 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LP149 和LR753 生長能力較差,LS358 和LPA761 生長能力強。4 株乳酸菌均不能在NaCl 濃度為6.5%和pH 3~4 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生長。

      表 4 乳酸菌耐溫性特征Table 4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表 5 37 ℃下乳酸菌耐鹽性和耐酸性特征Table 5 Salt and acid toler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t 37 ℃

      表 6 在45 ℃下乳酸菌耐鹽性和耐酸性特征Table 6 Salt and acid toler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t 45 ℃

      2.4 乳酸菌菌株生長曲線測定

      與標準菌株相比較,4 株乳酸菌菌株的生長曲線在37 和45 ℃有著不同的表現(圖3)。在37 ℃時,除LP149 外,3 株自選乳酸菌從培養(yǎng)10 h 開始生長速度達到最大,大概20 h 后生長進入穩(wěn)定期,菌株LP149 未表現出明顯的對數期和穩(wěn)定期,在14 h 時生長速率最快,在22 h 到28 h 時OD 值急劇下降。菌株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 發(fā)酵20 h 的OD 值分別為1.798、0.904、1.438 和1.373 。綜上,24 h 內LR753 的生長速度最快且較穩(wěn)定,LPA761 生長速度較快,LS358 的生長速度最慢。

      在45 ℃時,與標準菌株相比(圖3),4 株自選菌株的生長情況均更加良好。LP149 在12 h 時OD 值達到最大,從16 h 開始進入穩(wěn)定時期;LS358在8 h 時生長速率最大,從10 h 開始OD 值較穩(wěn)定上升;LR753 在12 h 時生長最快,從16 h 開始進入較穩(wěn)定的時期;LPA761 在8 h 時生長速率達到最大,從10 h 開始進入穩(wěn)定期。

      圖 3 乳酸菌生長曲線Figure 3 Growth curv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2.5 乳酸菌菌株產酸能力對比

      在37 和45 ℃下,所有菌株的pH 均從5.5 開始總體呈下降的趨勢,在4.3 左右達到穩(wěn)定(圖4)。37 ℃時,LP149 的pH 波動較大;LS358 和LR753在14 h 時產酸速率最大,在20 h 左右進入穩(wěn)定期;LPA761 在10 h 時pH 下降最快,在20 h 時進入穩(wěn)定時期。

      45 ℃時(圖4),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在8 h 左右產酸速率達到最大,10 h 左右進入穩(wěn)定時期。而標準菌株和商業(yè)菌株則花費了更多的時間才使得pH 下降,且在48 h 時pH 高于自選菌株。

      3 討論

      圖 4 乳酸菌產酸曲線Figure 4 Acid production curv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根據先前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12]對與本研究同一樣品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研究發(fā)現,高溫高濕地區(qū)青貯原料附生細菌群落主要是魏斯氏菌屬、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乳酸桿菌屬和明串珠菌屬(Leuconostoc)。然而,用這種方法無法獲得乳酸菌種水平上的重要信息。傳統的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特征鑒定和單株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是彌補高通量測序精度不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發(fā)現,植物乳桿菌、戊糖片球菌和乳酸片球菌為青貯原料上附著乳酸菌優(yōu)勢種。同型發(fā)酵的片球菌屬細菌是青貯中啟動菌,在發(fā)酵初期便能快速產酸,為乳酸桿菌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厭氧環(huán)境[2]。此外,Li 和Nishino[16]報道了在玉米青貯飼料中使用梯度凝膠電泳(DGGE)檢測到W.paramesenteroides存在。之前的研究表明[12],青貯后乳酸桿菌是主要的微生物屬,相對豐度超過50%,其次是醋酸菌和魏氏菌。但具體是哪些種類的乳酸桿菌還不得而知。本研究通過對227 株分離到的乳酸菌進行鑒定發(fā)現,鼠李糖乳桿菌是四川宣漢地區(qū)玉米青貯的優(yōu)勢種,副干酪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是四川崇州地區(qū)、重慶云陽地區(qū)和貴州黔西南地區(qū)全株玉米青貯中最豐富的種。通常,植物乳桿菌和副干酪乳桿菌是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區(qū)不同青貯類型中常見乳酸菌[7]。盡管鼠李糖乳桿菌被報道作為青貯飼料接種劑[15-18],但在自然發(fā)酵青貯飼料中并未廣泛發(fā)現。

      乳酸菌的特性和儲存溫度對發(fā)酵質量有很大影響[19]。在發(fā)酵的初始階段,當青貯窖中仍存在空氣時,青貯飼料的溫度可能會超過40 ℃,這是由于持續(xù)的植物呼吸和有氧微生物的活動,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3]。由于在高溫條件下,普通菌株不能很好地生長[8-9],因此建議使用耐熱乳酸菌加強高溫地區(qū)的青貯飼料發(fā)酵[20]。在本研究中,篩選出的菌株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 在45 ℃和最低初始pH 3.5 下都能生長。然而,LPC 僅在初始pH 為3.5 時輕微生長,在45 ℃時不能生長。因此,從高溫高濕地區(qū)采集的青貯中篩選的菌株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 有更好的高溫適應性。

      產酸速率和生長速率是評定乳酸菌活性與是否優(yōu)良的重要指標,不同菌株間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19]。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一般分為4 個階段:遲緩期、對數期、穩(wěn)定期和衰亡期[21]。在本研究中,高溫對乳酸菌生長曲線和產酸曲線有較大影響。與在37 ℃培養(yǎng)下的菌株相比,在45 ℃培養(yǎng)下的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 都無明顯的遲緩期,比標準菌株和商業(yè)菌株更早地進入對數期和穩(wěn)定期,展示出了優(yōu)良的耐高溫性和產酸效率,值得進一步在高溫青貯中進行驗證。

      4 結論

      天然植物乳桿菌是高溫高濕地區(qū)玉米和雜交象草原料和青貯料中最常見的乳酸菌菌株,其次是鼠李糖乳桿菌和副干酪乳桿菌。根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 測序分析,篩選出的4 株乳酸菌LP149、LS358、LR753 和LPA761 分別被鑒定為植物乳桿菌、唾液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和副干酪乳桿菌。篩選出的4 株乳酸菌有良好的高溫適應性,不僅生長速度快,產酸能力強,耐鹽性較好,對糖源利用范圍廣,而且對酸性環(huán)境有較好的適應性,特別是唾液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作為較少被報道的異型發(fā)酵乳酸菌,可以作為后續(xù)進行高溫青貯回填試驗的新型菌株。

      猜你喜歡
      鼠李糖產酸青貯飼料
      兩種不同青貯劑對青貯飼料品質的影響
      鼠李糖脂發(fā)酵液驅油性能研究
      青貯飼料在肉牛養(yǎng)殖中的使用
      湖南飼料(2019年5期)2019-10-15 08:59:12
      薄荷復方煎液對齲病及牙周病常見致病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
      生物表面活性劑鼠李糖脂研究概況
      產酸沼渣再利用稻秸兩級聯合產酸工藝研究
      青貯飼料在豬日糧中的的應用研究
      芍藥總多糖抑齲作用的體外研究
      銅綠假單胞菌半固態(tài)發(fā)酵生產鼠李糖脂
      以甘油為底物鼠李糖脂高產菌株的誘變選育
      凉山| 和林格尔县| 治多县| 江川县| 西乡县| 高要市| 新竹县| 尖扎县| 大邑县| 洱源县| 亳州市| 晋中市| 广汉市| 碌曲县| 和田市| 盐城市| 通山县| 通化市| 兴海县| 临邑县| 南和县| 五常市| 会同县| 桂东县| 屏边| 托里县| 枝江市| 延寿县| 新化县| 钟山县| 建始县| 佛坪县| 南充市| 阳朔县| 藁城市| 淄博市| 宝山区| 芦山县| 兰西县| 稻城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