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人治理結構視域下公立高校董事的選任和罷免制度芻議

      2019-12-21 21:12:38邱杓丹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
      關鍵詞:法人董事董事會

      邱杓丹

      (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公立高校是我國大學制度的主體結構,也是現(xiàn)代化大學治理結構改革的首要目標。我國公立高校原先的內部治理結構是以行政化為主的,這種治理結構在辦學早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辦學模式,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繁榮,但時至今日卻已然成為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主要阻礙,所以運用法人治理結構來運作公立高校,是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的基本方向?!耙悦绹鵀槔髮W和學院董事會協(xié)會(AGB)指出,董事會制度是確保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和獨立性的唯一有效的方式,正是因為有了公民董事會和良好的運營管理,美國高等教育才成為一種寶貴的國家財富。”[1]而對于確立了公立高校董事會制度之后的我國公立高校,都在積極嘗試和探索如何運作董事會。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法正在積極嘗試采用董事會運作的法人治理模式來經營公立高校,在向國際通例靠攏的過程中,探討法人治理模式下的公立高校的董事會制度則是公立高校面對教育改革,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公立高校董事會如何運作。我國的公立高校董事會治理是以華北電力大學校董會為代表的,早在 2003年他們就宣告成立我國首家公立高校董事會并召開了首次全體董事會議。這是公立高校治理結構轉變的起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次的董事會議雖然確定了高校董事會的權利、義務和職責,囿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改革進展,并沒有對董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董事的選任和罷免沒有做出具體、詳盡的規(guī)定。緊隨其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法人治理模式是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標。但在這部憲法性的文件中既沒有具體規(guī)定董事會的運行規(guī)則,也沒有涉及董事的任免制度和程序。時至今日,各公立高校的董事任免條件和程序仍然缺乏相應的制度設計。

      一、中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制度現(xiàn)狀

      (一)中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制度

      我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和一般法人選任制度具有很大的不同。

      1.與一般法人董事選任制度的區(qū)別

      在一般公司法人的治理結構中,董事由股東大會或監(jiān)事會選任,其在公司事務中享有管理權、監(jiān)督權、業(yè)務執(zhí)行權以及代表權等,這些權力通常體現(xiàn)在公司的內外活動中。對外,董事代表公司進行業(yè)務活動;對內,董事管理公司的具體事務。因而董事的經驗、水平、能力、素質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董事會運行的效率,進而決定公司的興衰成敗。各國的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對董事任職資格都有詳盡的規(guī)定,不僅包括擔任董事的資格(包括積極資格和消極資格),還包括董事的提名選任和罷免。由于近年來董事的重要地位和職權的擴大,各國公司法將董事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也都納入了法律的范疇。國外高校在引入法人董事會治理結構時也大多參照這一模式,在章程中對董事的選任和免除予以詳細的規(guī)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則側重于對董事的消極資格做出詳盡、全面的排除性規(guī)定。該法的第146條到第152條詳細羅列了這些規(guī)定,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因貪污、賄賂、侵占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zhí)行期滿未逾五年”“不得挪用公司資金”“不得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或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等??梢姡瑤缀跛械慕剐砸?guī)定都與經濟活動和利益相關。但在高校的整體環(huán)境中,高校董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與一般的法人董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高校董事與經濟活動的關聯(lián)度并不像公司法人董事那么高,高校董事選任對董事的競業(yè)禁止和市場敏感度的要求不苛刻,但高校的董事要對自己的角色有強烈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還要能體現(xiàn)高校的學術性、教育性等特質。

      2.與私立高校的董事選任制度的區(qū)別

      高校性質不同,對董事的選任和職責要求也不盡相同。對于私立高校而言,董事會行使的職權范圍是很大的,在內部人事管理上有權決定教職工的編制和校長的任免,在制度管理中有權制定或修改學校章程[2]。更為重要的是,私立高校還要面對辦學和生存的經濟壓力,他們要自負盈虧,當學校資不抵債時要面臨關閉。所以相應地,私立高校的董事選任也是直接由董事會全權決定。對于私立高校的董事選任,程度和制度一直較為完備。原先各個私立高校自行在其章程中予以規(guī)定,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董事的選任有了明確的、統(tǒng)一的標準,該法第21條對董事會的“人員構成”“資歷背景”“人數(shù)規(guī)?!薄叭蚊绦颉倍甲龀隽嗽敿氁?guī)定。但公立高校的辦學經費通常都由國家撥款,其董事的選任更注重學校的日常管理以及學校的長期建設與發(fā)展。

      3.與國外公立高校董事選任制度的區(qū)別

      在法人治理結構視域下所建立的公立高校的董事會構成和董事的選任標準應考慮既體現(xiàn)法人治理、公司化治理的特點,又不違背公立教育的初衷。以美國為例,美國公立高校董事會的董事成員包括現(xiàn)任官員,其中州長是當然董事,也就是說,美國公立高校董事會在任命董事時注重政治影響,但通常他們會嚴格控制政府官員的當然董事席位在董事會當中的比例,具體到各個州的不同高校,情況也有一些差異[3]。除了政府官員之外,美國公立高校董事會成員還包括學術管理人員、工商企業(yè)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律師。此外,校外人士在董事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校內董事包括教授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但比較很低。在英國,政府不能主導甚至不能干涉高校的事務,對高校董事的選任是沒有任何實質權力和話語權的,牛津大學就曾取消原定授予時任首相布萊爾的名譽博士學位,以抗議他對牛津大學招生的批評意見[4]。根據(jù)德國北威州2007年施行的《高等學校自由法》,其公立高校可以自主聘任教授,支配資金,開辦或取消專業(yè)。相形之下,我國公立高校遴選董事所受限制是比較多的,不僅要客觀上符合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理念,考慮學校發(fā)展的速度和規(guī)模,還要主觀上看該校的法人治理模式是否正常運轉,也就是董事會是否有話語權??偠灾?,我國高校董事會董事的選任范圍比國外高校狹窄,成員結構組成來源也相對較單一。

      4.中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的現(xiàn)狀

      如何將法人治理模式與我國國情結合起來,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內部管理結構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方向。我國公立高校的董事不同于私立高校的董事,我國公立高校的董事現(xiàn)下大部分是扮演咨詢顧問或聯(lián)絡員的角色,職責多是協(xié)調高校的外部關系,比如向外籌措資金或社會資源等。這其實是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下的主體多元、利益平衡的董事會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馳的。在法律上,董事會是依照一定規(guī)則產生的一定數(shù)量的董事組成的,擁有決策權、人事任免權和財務權等核心權力的組織[5]。在所有的董事會職權中,對內管理的核心就是人事任免,特別是董事的任免。依照法人治理結構模式,對公立高校董事的任免主要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任免前的提名、選任和選任后的罷免。

      (1)“名人化”和“兼任”的現(xiàn)象嚴重

      在我國公立高校的董事遴選中普遍存在“看重董事名人效應”的現(xiàn)象,董事成員中名人化傾向嚴重。部分高校選任董事的標準單一而功利,就看是否能給學校帶來資金或影響力。為了提高學校知名度或者爭取更多的捐贈,疏通高校與社會其他機構的關系,高校在選聘董事時只聘任有較高社會名望的人擔任,如“退休的政府官員”“學術權威”等。這種選任方式有一定的先進意義,這些人經驗豐富,帶來了很多實質利益。但負面影響也日益突出,如“這些董事本職工作繁忙,或者兼任職務太多,導致參加董事會會議的頻率非常低,難以真正參與學校的發(fā)展”“絕對權威在某些時候容易擴大或超越董事的權限范圍,如缺乏應有的監(jiān)督和約束機制,將會造成董事會人浮于事”等。通過這種徒有其表的選任制度和單一的程序標準,所選任的董事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董事會的日常運行,無法為公立高校的日常治理帶來及時的、積極的、有助益的推動。

      (2)董事選任的結構單一

      目前我國仍處于高等教育資源的緊缺階段,公立高校的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政府是最大的投資人和利益相關者。公立高校雖然在進行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但其董事的選任和董事會的組成還是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董事都來自政府部門的指派,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在辦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短視行為。在法人治理結構的理論中,董事只有是明確利益訴求的自然人,才能切實代表法人的利益和意志。一些公立高校的董事人選除了部分是來自可以提供辦學資金支持的企業(yè),其余的都來自與高校關系緊密的政府職能部門,這些職能部門都是在董事會中起主導作用的“董事單位”,相互之間的關系甚至是上下級的行政關系。但事實上,相關政府和部門本身的職責就是推進高校的發(fā)展。如果讓他們主導高校的董事會,進而在董事會內部實行行政化管理而非民主化決策治理,那么對外雖然高校由此可以獲得額外的支持,但這不僅對其他高校有失公允,也違背政府的中立性和公平性,而對內,其他利益相關者失去表達訴求的機會,沒有話語權,參與性難以保障,使得民主決策的董事會治理模式流于形式。

      (3)董事的選任行政化

      當政府部門主導董事會,參與公立高校治理時,其權利義務通常是由所指派的董事行使的,這些董事有些對高校管理不熟悉,有些對專業(yè)、學術領域不熟悉,而被指派者的個人素質、責任心、知識背景等因素將直接影響該公立高校董事會的運行和治理效果。盡管所有公立高校董事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發(fā)展高校,但由政府選派的董事,本是政府官員或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主要對政府負責,對行政領導負責,當高校與政府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只能維護政府利益,對“學校和學術事務”“教師和學生發(fā)展事務”的操持則是退而求其次的結果。雖然部分公立高校已經做出嘗試來改革這一弊端,即通過對擬選任的董事進行民意測驗來選任,但高校師生對董事選任的話語權目前仍微不足道。

      二、建立和完善公立高校董事制度在大學治理中的作用

      事實上,高校組織本身是一個多樣化、具有利益沖突的復雜系統(tǒng)[6]。目前諸多高校通過產學研合作或者服務地方,與社會關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對高校進行投資,高校與社會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政府是最大的投資主體,但不是唯一的主體。讓哪些利益相關者進入董事會,特別是公立高校董事會,并形成一個各方利益平衡的治理體系,在我國是一個亟需理清的問題。董事事實上是代表多方利益的契約性主體,各利益主體只能在一個界定的理性范圍內追求各自的利益,從而在董事會中達到利益的平衡。鑒于我國的國情,董事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要明確政府與高校之間的權利、義務,但是在實踐操作中有的公立高校董事選任,政府在董事的選任過程中缺位,使得政府的利益在高校中得不到表達,而有的公立高校董事選任,政府追求自身利益,通過指派絕大部分的董事從而凌駕于其他利益之上,使得公立高校董事會無異于表達單方意志的“擺設”。所以建議和完善公立高校董事制度,大有裨益。

      (一)有助于確立公立高校董事的選任標準

      從目標的結果論上說,如果董事選任的最終結果是合理的,那么采用何種選任程序或由誰做主導機構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從選任的過程上看,公立高校的董事選任和退出至少應該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作為公立高校的董事,首要義務是對學校發(fā)展負責,要尊重學術規(guī)律和大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第二,公立高校的董事要對教師、學生負責,為教師營造良好的自由學術氛圍,營造有利于學生的成才條件;第三,大學的師生,特別是大學教師對大學董事有罷免提議權。如果能符合這三個條件,那么結果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二)有助于完善大學內部管理結構和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

      從法理上說,每個組織必須按照它所服務的社會信仰和價值觀來進行分析,該組織是否促進了社會的道德信仰和價值觀的實現(xiàn),從而增加了公民對社會的忠誠[7]。目前我國公立高校治理結構的基本形態(tài)是政府的行政權力支配高校的內部治理結構。政府通過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來治理高校,既包括高校資源的配置也包括人事制度,與法人治理結構相去甚遠。公立高校的管理者對行政權力有高度從屬性,他們按照上級的指令行事,較難另辟蹊徑。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用高校董事會依照法人治理結構對公立高校進行管理,必然要求董事會能真正成為承擔高校重要決策功能的集體性機關,對董事任免有當然的決定權。當我們說法人治理結構的時候,是將公立高校視為一個組織,既然是組織,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目標。不是若干單個目標的累加,而是該組織所有人的共同一致的目標,該組織之所以存在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單靠一個天才或超人來引領在事實上是不可能長久的?,F(xiàn)代社會的組織形式是一個機構能在普通人的領導下持續(xù)運作,所以法人治理結構要求系統(tǒng)、完整的人事任免標準和既定的目標。這體現(xiàn)在章程中就是合理的董事任命和退出制度,包括合理的任免規(guī)則、半自動的繼位順序,并藉由該制度明確規(guī)定董事任免的決定權以及該權限的依據(jù)。事先明確規(guī)定董事挑選的范圍、標準以及任免的決定權,可以最有效地杜絕“行政任命制的不可預期”“董事人員的頻繁變動”等現(xiàn)象。

      (三)有助于擴大公立高校董事選任的范圍以統(tǒng)籌分散建設

      在高校的運行管理中,不管是為了保障政府在公立高校管理中應有的權力還是發(fā)揮政府應有的職能作用,政府只能成為董事選任中的一員,而不能成為唯一主體單位。在選拔董事時,公立高校應考慮與其有密切合作的企業(yè)或事業(yè)單位,他們對學生的成才和就業(y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實踐中有的高校專門為此開設了定點招收班。能對公立高校產生經濟影響的社會力量也是考慮的重點,投資者的利益需求要能有表達的機會和途徑。此外,要盡可能吸收那些對公立高校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和良好社會效應的社會人士,包括知名教育家、企業(yè)家等。當董事們的來源多樣、多層,能代表各方不同的利益和訴求,那么在董事會的運作中,不同的工作方法、管理理念自然而然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進一步促進大學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四)有助于遴選合適的人才從而提高董事會的運行效率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校對科研日益重視,在這種潮流的影響下,政府對董事的選任條件也在悄然變化。原先對于公立高校的董事候選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其學術水平和背景。以校長為例,作為董事選任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國一流大學的校長,一般都有海外游學經歷,甚至有些是院士。但隨著高校社會地位的提高,與其他社會組織交錯功能越來越多,公立高校董事的角色綜合性也日趨復雜。在某種意義上,公立高校的董事應是專心于大學管理服務事務的人,他是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yè)家等的綜合體,而非只強調學術水平。董事如果將過多精力用于關注自己學術發(fā)展,必然忽略高校管理和服務,也容易利用職權占用學術資源。在董事的構成中甚至還要有部分比例的服務對象——高校學生作為董事。這種復合型的組成結構,既可以使公立高校的辦學不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政府辦學宗旨,也能及時反饋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動向,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組織。此外,公立高校的董事還必須認同該組織的辦學理念,有團隊精神和長遠的教育眼光。辦學理念一致才能形成統(tǒng)一的團隊精神,才能促使每個董事把高校的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才能激發(fā)所有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出有效的作用。一個法人組織的運行效率取決于它有效地組織人們?yōu)楣餐哪繕藠^斗的效率以及將人們組織起來實現(xiàn)超越自我的精神。

      三、中國公立高校董事制度的完善

      盡管我國迎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機遇,但面臨的國際化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公立高校治理結構的改革勢必經歷艱苦而漫長的道路。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的建立是匯聚了不同方面的成果,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點滴積累。即便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治理結構和體系,也要根據(jù)發(fā)展的具體情況予以進一步完善。在法人治理結構視域下的公立高校董事的選任和罷免務必要遵循的宗旨是:董事選任的機會平等,確保董事資格的獲得是基于自身的能力,確保董事能履行自己的職責,為高校的發(fā)展謀福利。在具體的制度完善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公立高校的董事會章程中明確董事的任免資格

      在法人治理框架下的公司法所規(guī)定的公司治理中,董事的任職由公司的章程規(guī)定,大致需要兩個條件: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積極條件主要參考董事的國籍、是否擁有股權、主體是法人或自然人;消極條件是“品德和行為有瑕疵,為民法、刑法所限制的人”“公務員”等不能出任董事。公立高校的董事在此基礎上,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1.在董事的人員選任資格條件中要體現(xiàn)復合型和專業(yè)性

      公立高校的董事選任首先應該有政府代表,以保障政府辦學目標和宗旨的貫徹和實現(xiàn),保證公立高校的公益性,尤其在目前法人治理結構尚不成熟、監(jiān)管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由政府指派董事來代表政府利益,體現(xiàn)管理意志,發(fā)揮管理職能,從而使得目前部分公立高校董事會不能成為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和最高權力機構的問題得以解決。但所選派出任公立高校董事的人,因為是高校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不能以選拔干部的方式和標準來進行選擇。其次,積極吸收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等作為董事單位參加董事會,給予董事的任職資格。這些人出任董事的優(yōu)勢是他們可以代表社會各界的利益和訴求,涵蓋行業(yè)所能輻射的全部重要方位,使得公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一直不間斷迎合社會需要,獲得長久發(fā)展的動力并借此不斷調整和糾正辦學的方向。最后,公立高校作為學術機構,相較于普通的法人,其具有專業(yè)性和特殊性。董事中必須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教育或從事相關教育工作、具有高等教育經驗的專家董事,以保證學術的專業(yè)性、行業(yè)的權威性,這事關學術事宜的決策能力。

      2.公立高校的董事提名程序應參考法人的董事提名

      程序提名人在提名董事候選人時應當對候選人具備董事任職資格做出明確說明,并提供有關的文件,包括能夠證明候選人具備任職所要求的積極資格并不存在不能擔任董事職務的消極資格。法人董事所承擔的角色是經營管理者,他們不僅需要對股東負責,而且需要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所以被提名的董事應該確保能夠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而不受提名自己為董事的股東的影響。

      3.公立高校的董事罷免程序應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董事退出制度

      普通公司可以憑借市場業(yè)績對董事進行考核,這樣的結果至少不是任何人可以單獨操縱的,因此不會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相對而言比較客觀。而對于公立高校的董事會整體而言,個人的貢獻難以單獨計算,所以單個董事稱職與否,不可能僅依據(jù)他的市場業(yè)績作為唯一標準。同時,公立高校的業(yè)務性質也決定了其無法也不愿意通過專業(yè)考試或論資排輩來決定董事的去留,這就導致公立高校的董事評價存在著特殊風險:只能依靠個人的主觀印象來評價董事的能力和表現(xiàn),無論評價者的本意有多好,這極有可能造成“組織內部的裙帶關系和道德敗壞”等災難性的后果。也就是說,除非該董事身居要職,所犯下的錯誤足以危及整個董事會,否則董事會難以做出其成員能力不符的結論或做出罷免的決定。這一考核難題也就導致了我國公立高校董事會章程均有董事的選任機制,而鮮有董事的退出機制的最根本原因。在我國新《公司法》對董事罷免規(guī)定的幾種程序中,股東罷免董事提案權和累積投票制度是引人注目的兩種。新《公司法》第103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了股東提案權,該條款首先明確了有權提出臨時議案的主體和程序,即“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提交股東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提案權的行使,股東可以針對其不信任的董事提出罷免議案,而對于該議案,董事會必須將它列入股東大會的目的事項,并在會議通知中加以注明,交由股東大會審議,從而對董事會關于股東大會目的事項決定權進行限制,并有效監(jiān)督董事會和董事履行其職責,促進公司民主治理,防止董事會和董事濫用職權,實現(xiàn)公司權力的制衡。當然,無論董事會以何種理由拒絕召集股東會,或者有意、無意地不將罷免議案列入股東會會議議程,提出議案的股東均有異議權,并可依法請求司法救濟,以保證股東權利的實現(xiàn)。參照這一設計,公立高校董事的罷免程序也可以援引股東罷免提案權的設計。

      (二)將公立高校董事任免的決定權交給高校

      在我國公立高校目前的董事選任中具有直接任免權或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政府人事部門或組織,政府是公立高校的組織者或投資者,他們所選任的代表董事同時也是政府的行政干部,在政府中仍然擁有行政級別。在法人治理結構的理論中,董事是有別于國家公務員的獨立個體,但在實踐操作中,公立高校的董事選任卻適用幾乎同樣的公務員選任和決定程序及標準。決定權完全在政府而非高校。這樣的選任結果,要求公立高校的董事完全從所就職的高校利益和角度出發(fā),為高校謀發(fā)展而不顧及當?shù)卣囊蠛托姓?,事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這種公務員式任命機制的存在是我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制度的最大問題,這種機制實質上是公權力干擾私權利運行的方式。形式上董事是民主選舉產生的,實際上卻完全由政府指派,這是我國公立高校董事選任的基本常態(tài)。要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下的董事會運作,這種選任的決定機制必須被打破。以美國為例,其公立高校董事的選任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任命和公民選舉,經立法機構確認后生效,董事會的人數(shù)受本州相關法規(guī)約束,董事會規(guī)模較小,通常在5-25人。這對我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比如在我國公立高校董事的決定權中引入公司法人的董事會選任董事流程,由投票選舉直接產生董事人選。當董事會成為公立高校的管理和決策機構之后,董事會如果權力膨脹,相對應的監(jiān)督措施又缺失,將會導致公立高校的經營決策行為失控。從公司法的角度上來看,為了彌補公司監(jiān)督機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各國公司法均采用的最為重要的落實監(jiān)督機制的措施,就是通過完善的罷免董事制度對董事會的經營進行監(jiān)督和制約。股東通過董事罷免權來實際控制董事會,維護股東利益,也可以促使董事盡職盡責履行職務。英國對董事的罷免權原先的做法是由公司章程任意規(guī)定股東會可以罷免董事,近年來則是以成文法進行強行規(guī)范[8]。美國在1969年的《示范公司法》第39條中,將股東會罷免董事程序納入了強行法規(guī)制的范疇[9]。日本《商法》第257條規(guī)定:“董事會可以隨時由股東大會決議予以解任?!盵10]

      以上各國不管具體做法如何,但同樣都用立法確認了以下兩點:第一,公司股東會有權決定是否罷免董事;第二,公司股東會可以隨時罷免董事。股東會罷免董事是股東會的法定職權,是公司股東選擇權的反映,這種權利是不得限制或剝奪的。在公司法的理論上,股東會可以隨時罷免董事且可以不提供任何理由。這是因為“公司乃資合團體,對于董事并不重視其是否具備股東之身份,而特別重視具備董事資格的才能,對于選出后認為有問題時,不足擔當董事重任,當然可以股東會的決議隨時解任”[11]。

      具體到公立高校的股東會或董事會而言,公立高校性質上是一個非盈利組織,也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政府在新形勢下已無法成為高校唯一的治理者,它必須在諸多利益主體之間尋求平衡,建立以董事會為中心的公立高校治理結構是順應公立高校發(fā)展的需要。當公立高校的董事無法完成這種利益平衡的職能時,高校當然有權罷免該董事,使其退出管理體制,這有利于督促董事認真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也有利于理順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但我國目前的《公司法》《高等教育法》對董事罷免的規(guī)定和法律條款不夠完備,對董事罷免的程度規(guī)定還缺乏可操作性。

      猜你喜歡
      法人董事董事會
      法人征訂(新)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14
      法人形象廣告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12
      國辦:進一步優(yōu)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 提升獨立董事履職能力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第四屆董事會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第四屆董事會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第四屆董事會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第四屆董事會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增強打造世界領先內生動力——中國石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踐與思考
      中國石化(2021年8期)2021-11-05 07:00:06
      非營利法人破產特殊制度安排研究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8:42
      論董事勤勉義務的判斷與歸責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46
      和硕县| 普宁市| 华容县| 靖安县| 新野县| 乐安县| 密山市| 翁牛特旗| 麻城市| 张家口市| 达日县| 宝丰县| 汉沽区| 政和县| 建平县| 邯郸县| 西青区| 万山特区| 灵台县| 丰都县| 剑阁县| 麻栗坡县| 开远市| 紫金县| 安多县| 崇左市| 翁源县| 三门县| 阿拉善左旗| 陆河县| 秀山| 原阳县| 个旧市| 德清县| 山东| 襄城县| 高淳县| 额尔古纳市| 滨海县| 古浪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