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剛
摘要:畢飛宇作為當代作家的代表,以其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方式、獨特的語言特色贏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他的作品獲得了很多文學榮譽。畢飛宇小說的語言具有一些“欲語還休”的感覺,有時候不會直接點明原因,而是采取第三人稱的角度進行描寫和分析;在敘事表達上具有“以輕取重”的特色,他身上融合入了南方水鄉(xiāng)的細膩和機敏,將對人性、社會、人物心理的刻畫娓娓道來,帶給讀者無限的遐想。語言藝術(shù)和敘事表達是我們品鑒畢飛宇文學作品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其文學價值的重要標準。本文主要剖析了畢飛宇小說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和敘事風格,探討品讀其文學作品的途徑,幫助廣大文學愛好者更好地賞析畢飛宇的作品。
關(guān)鍵詞:畢飛宇;語言藝術(shù);敘事文本;文學特色
畢飛宇早年在揚州大學中文系學習,具備扎實的語言和文字功底,它的作品中流露著對社會現(xiàn)實冷靜、深刻地剖析。畢飛宇的文字中蘊含了江南文人獨有的細膩情感,對于女性角色的刻畫尤為細膩,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女性悲劇角色;他在敘事環(huán)節(jié)保持著沉郁、冷靜、飽滿的筆風,營造出了一個小社會。畢飛宇對于人性、社會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特別擅長于通過描寫尋常百姓的小事,來烘托出社會和人性的變化,注重于刻畫事件發(fā)生的細節(jié)和戲劇性。畢飛宇的語言藝術(shù)和敘事風格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利用多變的語言藝術(shù)來闡述社會道理,讓讀者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事件的發(fā)展歷程,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戲劇性。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畢飛宇筆下的女性角色和社會現(xiàn)實主義作品,分析他多變的語言藝術(shù)以及沉郁的敘事風格,探討著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一、畢飛宇作品語言特色分析
(一)注重對文字的錘煉
畢飛宇身上帶有著南方文人獨有的細膩,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他對細節(jié)的刻畫上,從語言藝術(shù)范疇上來說就是對文字孜孜不倦地錘煉,他擅長于不走尋常路,對于常用詞語進行拆詞,表達不新的含義,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例如畢飛宇在《推拿》中,主要是以刻畫盲人按摩師為主,通過描寫形形色色的顧客,對人物的刻畫組成了一個小社會,讓讀者感覺書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生活中的人。例如畢飛宇是這樣解讀“保健”一詞—保護健康,利用推拿來“?!蹦悴婚_刀、不吃藥,通過推拿來保護人體健康,更符合小說推拿的特色,也讓讀者產(chǎn)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锻颇谩愤@部小說拿到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講述的是盲人按摩中心技師之間的愛恨情仇,小說中刻畫了每一個技師鮮明的個人特色,例如在描寫金嫣尋找徐泰來是對于“已停機”一詞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文中這樣寫道:已,最起碼是一個信號,證明徐泰來是真實存在過的。畢飛宇對于文字有著另辟蹊徑的見解,常常利用不同的文字組合,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
(二)注重對詞語的鍛造
畢飛宇擅長于對語言進行深度推敲,在用詞上比較考究,對于一些近義詞會進行詳細的區(qū)分,讓讀者品讀出不一樣的味道,更加貼合作品的主題。例如他在《推拿》中借助老板沙復明之口這樣來解釋“推拿”和“按摩”,“推拿”會讓顧客感到疼痛,而按摩只是輕柔的撫摸,沒有疼痛感,再一次貼合小說的主題。此外,畢飛宇在這部作品中還運用了個性化的詞語比喻,例如他避開使用“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是把眼睛比作盲人心靈的大門,更加貼合小說盲人的角色定位。
二、畢飛宇小說語言藝術(shù)和敘事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
(一)相輔相成,升華小說的主題
畢飛宇小說的語言藝術(shù)在于很多時候都是“欲語還休”,側(cè)面烘托出角色的性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而不是做出直接說明,增添了小說的戲劇性,這讓小說閱讀起來更加有味道。我們還是以《推拿》為例,作者在刻畫盲人按摩中心技師時,讓每一個形象都豐滿起來,字里行間滲透著對生活和職業(yè)的描繪,例如在描寫張一光時,畢飛宇這樣寫道:“他幾乎能從客戶身上挖出煤來”,張一光力大無比,頗受一些顧客的喜愛,他們感覺大力度地推拿更享受,自己花得錢更值。讀者在閱讀這一段對張一光的描寫時,可以從這些描述中猜測出他之前可能是挖煤工,把推拿當做是挖煤,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側(cè)面烘托出推拿技師的生存狀況,生活的艱辛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他們雖然正在經(jīng)歷生活的磨難,但是卻依然在努力地生活,保持著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此外,畢飛宇在《平原》中這樣描寫女主人公吳曼玲,在塑造這一形象時,畢飛宇避開了傳統(tǒng)描繪女性的詞語、敘事風格,把女主角塑造為一個“女鐵人”形象,通過描寫女主人公從大城市來到鄉(xiāng)下的心理轉(zhuǎn)變,喪失掉了女性的柔軟性,逐漸成為鄉(xiāng)村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成為了一個沒有自我、沒有溫柔的“女強人”,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
(二)旗幟鮮明的“以輕取重”敘事智慧
畢飛宇吸收了南方水鄉(xiāng)獨特的人文情懷,運用細膩的筆觸把看似沉重、犀利的社會現(xiàn)實利用輕盈、優(yōu)雅的文字進行敘述。他的小說中總是流露著一種飄逸但是卻又犀利的批判主義,對于人性、社會有著深刻的剖析,表達著對人情世故、社會變遷、人性變化的關(guān)注,表達著當代作家的社會責任感。例如畢飛宇一系列女性角色小說中,他站在男性的視角描述了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生存現(xiàn)狀、悲劇命運,運用極具張力的文字進行敘事,在看似輕松歡快的敘述中,挖掘到女性內(nèi)心的疼痛和不甘,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例如《玉米》中,畢飛宇刻畫了一個不甘屈服于命運的悲劇少女玉米,父親作為村書記享有一定特權(quán),村里遍布著父親的情人,為了保護母親和弟弟妹妹,玉米在面對父親情人的挑釁時,雖然選擇了無視和隱忍,但是少女卻是心中有數(shù)。優(yōu)秀的少女和飛行員戀愛了,但是隨著父親的倒臺而結(jié)束,玉米選擇嫁給了大自己幾十歲的干部,這是玉米命運的悲哀,但是卻體現(xiàn)著她對母親和弟弟妹妹的愛,這是女性喪失自我的悲劇。畢飛宇在描述這些遭受苦難的女性角色時,并沒有注重明顯描寫她們活得是多么多么的難,而是通過他們的口吻來進行表達,沒有過于激烈的情感爆發(fā),但是卻有著無聲的反抗,體現(xiàn)出一種女性獨有的智慧。
(三)“欲語還休”,增強了敘事的情感
畢飛宇對于敘事節(jié)奏的把握是非常準確的,總體來說它的語言風格比較精悍、轉(zhuǎn)卻,擅長使用反諷的敘事風格,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生動傳神,在無聲無息中傳遞著關(guān)于夢想、人生、人性等的思考。畢飛宇在敘事上仍然堅持著現(xiàn)實主義,較為真實反映了當代人面臨的困境,選取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角色,匠心獨運地設計小說情節(jié),塑造個性鮮明的角色,讓讀者可以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青衣》中描述了追求戲曲藝術(shù)上的三個女人之間的較量,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人性的矛盾、焦慮,在現(xiàn)實的煙火氣息中依然不忘夢想的中國女人的韌性,畢飛宇通過對青衣婉約的唱腔、精美的扮相,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夢想的美麗,通過刻畫主人公筱燕秋的一生,表現(xiàn)了追求夢想的堅韌、堅持不懈的精神,渲染了整部小說的情感色彩。
三、結(jié)語
總之,畢飛宇的小說在當代文學領域開辟出了自己的天地,他在語言藝術(shù)、敘事風格上具有很深的造詣,樹立了個人鮮明的文學風格。我們在鑒賞它的小說時,要注重從整體上把握語言藝術(shù)、敘事風格,把握文章細膩的情感脈絡,沉浸在書中營造的氛圍中,感受他對文字的錘煉,對于語言的創(chuàng)新運用,矛盾而又和諧的敘事風格,把握住他“以輕取重”的敘事智慧,感悟他對于人文情懷的解讀,提升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熊冉.論畢飛宇的語言藝術(shù)與敘事文本的聯(lián)系——以《推拿》為例[J].昭通學院學報,2019,41(01):55-61.
[2]楊學民.反諷敘事和隱喻敘事——畢飛宇小說的敘事修辭[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4):94-104.
[3]妥東.“風景這邊獨好”:畢飛宇小說《推拿》的日常敘事[J].文藝評論,2019(02):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