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軍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楊永軍
(廣東省東莞衛(wèi)生學校 廣東 523000)
在中職教育教學工作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的提升,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更多的信息技術人才,就必須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本文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例,就如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對其的應用提出了幾點淺見。
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引導學生在教師下發(fā)的任務下,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任務得以解決的新型教學方法之一。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對其的應用,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內容的實踐,針對性的確定任務,這樣學生才能在任務的驅動下促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為了更好地促進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教師必須對其實施的特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筆者自身的淺見來看,應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合作性、主體性、適應性和生活性。就目的性而言,主要是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明確其目標,應以教學過程為中心,任務的內容中必須包含諸多問題,并引導學生掌握所要完成的任務,才能更好地明確目的。而合作性,主要是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需要經過分組合作來完成,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而主體性,主要是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致力于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任務,整個過程并非是對知識的灌輸,而是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來掌握。而實用性,主要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強化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而生活性,主要是所設置的任務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1]。
“任務驅動”教學法指的是將以往的教學方式同教學任務進行有效的結合,把學生學習的知識轉變成專業(yè)技能,加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實施過程中,需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教師在對各學生的教學設計和專業(yè)任務進行分析以后,把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不斷加強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構建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知識理論。輔助學生學習好專業(yè)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屬于偏向于引導和實踐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學生整體素質鍛煉來說非常有利。“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重點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任務的設計、實施,讓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還可有效地完成學習目標。對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而言,“任務驅動”教學法屬于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改革,可以提升學生的市場適應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提升學生職業(yè)能力奠定基礎?!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的特點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目標多樣性。首先,“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在自主環(huán)境中處理問題的能力。其次“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可對教師教學角色起到良好的轉變,改變教師的教育模式,最后可為中職教育觀念的改革奠定基礎。不但能夠轉變學校的辦學目標和態(tài)度還可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體制。
二是可控性比較強?!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需要師生大力參與和互動,所以教師的引導需落實到“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整個過程當中。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保證學生能夠更加專注的鍛煉技能。
三是保證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性?!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有效地整合了理論和實踐,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充分鍛煉學生自身的實操能力。
中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主要應用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法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即設計和任務的明確,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對下面幾方面做好有效的控制。
一是操作任務的設計。中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原本就具有較大的實踐性。信息技術課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也都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在設計任務時,也需加強實踐操作性,以此調動學生參與任務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保證學習效率的整體提高。例如,在教授word圖文編排的時候,可安排學生親身設計制作圖文混合形式的宣傳單任務,首先,讓學生觀察現成的宣傳單,激發(fā)學生任務參與性與自主制作積極性,然后,再讓學生利用任務合作來有效完成實際操作。
二是銜接任務的設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突出的銜接性,可以把有關聯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如此操作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十分有用。在銜接任務設計過程中,教師需合理的引導學行將所學知識適當的融入任務設計中,輔助學生掌握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
三是針對性任務的設計。任務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現實出發(fā),要與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相符,由此才可以確保“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針對性,并調動學生任務參與性[2]。
在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需確定本身的指導職責,在任務進行期間,進行整體全方位的指導和跟蹤,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步驟,即:
一是對任務進行明確和分析。例如,Photoshop的教學,學生可通過已學過的一些內容來對Photoshop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這樣就能夠確定任務設計為圖層應用,可以充分明確Photoshop的深層應用。
二是指出任務實施的相關要求,設置實施計劃。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小組劃分的時候,要求學生這樣操作:運用圖層濾鏡與操作的相關知識來對圖處背景進行合理更換,防止對圖片前景造成損壞,確保整體效果的協(xié)調美觀性。
三是任務的評價。教師需組織學生來評價和分析任務的研究成果及作品,可使用互評和自評的形式來進行評價,加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更深層的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yōu)勢和作用?!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中職院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非常相符,并且還能夠有效實現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需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加強分析,做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和有效實施,由此大力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競爭模式奠定基礎。
因此,“任務驅動”的實施,主要是結合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更多適應時代發(fā)展所需的人才,在中職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切實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鞏固和完善。比如教師在教學防止有關黑客攻擊的信息技術課知識時,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由CCTV12播放的《天網》欄目中的《暗夜》為案例,讓學生意識到黑客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使其自身意識到加強這些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再設置一定的場景,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來攻克教師設置的每一個障礙,采取過關斬將的方式,逐一攻破教師所設計的障礙,這樣學生就能進一步加強對其的學習和認知,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但是教師在模擬學習情境的同時,還要給學生設置真實的場景和案例,讓學生采取小組的方式,自主解決問題,而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強化對學生的技術指導,在相互幫助和學習下,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達到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目的[3]。
綜上所述,在現時期中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往用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教學需要,為了確保學生的信息技術課學習質量,需應用全新并且與時代相符的教學方式。通過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際應用可以發(fā)現,這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教學效果?!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有效提升學生素質的同時提高中職信息技術課的教育教學質量。
[1]卜亞娣.中職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
[2]謝晗曦.任務驅動教學在中職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實踐[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
[3]朱志慧.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