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德
摘 要:求三角形面積以及利用三角形面積解決初中數(shù)學問題,是初中生數(shù)學學習中的一項技能.運用得好能事半功倍.本文探討了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以及如何解決初中數(shù)學中有關三角形問題.
關鍵詞:三角形; 面積;問題
在平面幾何中,多邊形的面積都可以轉化成若干個三角形面積的和與差.因此,研究多邊形的面積,必須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在小學數(shù)學求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初中數(shù)學對三角形面積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增加了一些方法,多了一些應用.
1 運用公式解決三角形面積的有關問題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S=12ah,a是三角形的一邊,h是這邊上的高.初中數(shù)學中,直接求三角形的面積已經沒有思維價值.更多的是已知面積和底,求高;或者已知面積和高,求底.
例1 一次函數(shù)y=2x+b與兩條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是9,求b的值.
分析 解決這個問題,先求出一次函數(shù)與兩坐標軸的交點坐標(0,b),(-12b,0),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列出方程,12 ·|-12b |·|b|=9,解得b=±6.
2 巧用數(shù)學技能解決三角形面積的有關問題
2.1 利用三角形中線
三角形的中線把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利用這一結論可以解決一些有關三角形面積的問題.
例2 如圖1,已知AD,BE是△ABC的中線,且AD與BE交于點G,四邊形CDGE的面積是7cm2,求△ABC的面積.
分析 初看上去,四邊形CDGE與△ABC好像沒有什么關系,但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正是通過中線把它們的面積聯(lián)系起來.
如圖2,連接GC,四邊形CDGE被分成了兩個三角形:△CDG,△CEG.由于點D,E分別是線段BC,AC的中點,所以S△BDG=S△CDG, S△AEG = S△CEG.可以求出S△BDG+ S△AEG =S△CDG+ S△CEG= S四邊形CDGE=7cm2,再利用S△ABG+ S△AEG =S四邊形CDGE+ S△AEG=12S△ABC,可以求出S△ABG=S四邊形CDGE=7cm2.至此,可求出△ABC的面積是21cm2.
2.2 利用平行線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利用平行線構造一個與原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例3 如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正方形ABCD的C,D兩點都在x軸上.BD的延長線交y軸于點E,反比例函數(shù)y=kx經過點A,△CDE的面積是5,求k的值.
分析 反比例函數(shù)中的k,其幾何意義是:過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任一點作坐標軸的垂線,兩條垂線及坐標軸圍成的矩形面積就是|k|;若過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任一點只作一條坐標軸的垂線,連接原點和該點,所圍成的三角形面積是12|k|.
本題中,若連接OB,OA,則根據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有S△OBC=S△EBC,S△ODA=S△ODB.所以S△OBC-S△DBC=S△EBC-S△DBC.即S△ODB=S△CDE=5.所以S△ODA =5.從而得到k=10.
2.3 利用割補法
割補法是求三角形面積常用的方法,特別是在網格圖和由網格圖引申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用一個較大的長方形去覆蓋整個三角形,求出該長方形的面積,減去長方形以內三角形以外的部分,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積.這種方法也適用于求其他多邊形的面積.
還可以利用平移、旋轉、相似等圖形的變換解決三角形面積的有關問題.
例4 如圖5,拋物線C1∶y=12x2經過平移得到拋物線C2∶y=12x2+2x,拋物線C2的對稱軸與兩段拋物線所圍成的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分析 這是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如圖6,連接OA,將線段OA與拋物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割下”,旋轉一下,補到OB的位置,則原不規(guī)則的圖形的面積與△OBC的面積是相等的.本題中先根據C2的解析式求出其對稱軸x=-2,求出點A,B的坐標為(-2,-2),(-2,2).從而求出陰影部分面積=S△OAB=4.
3 在動態(tài)幾何中求三角形面積
動態(tài)幾何中,三角形的面積實際是自變量的函數(shù).解決這類問題,應進行分類討論.
例5 如圖7,等腰Rt△ABC和正方形DEFG都在直線MN上,且點C與點G重合,AB=DE=10cm.△ABC以2cm/s的速度向右移動,直到AB與EF重合為止.設運動時間為x,△ABC與正方形DEFG重合部分的面積為y,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分析 如圖8和9,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AB與DG重合前(含重合),即0≤x≤5;AB與DG重合后至結束,即5 第一種情況下,重疊部分是等腰Rt△CGH,其中CG=HG=2x,因此y=2x2; 第二種情況下,重疊部分是梯形ABFK,其中AB=10,KF=CF=2x-10, y=50-12(2x-10)2. 綜上所述,y=2x-10,0≤x≤5,50-12(2x-10)2,5 4 在函數(shù)中求三角形面積的最大值 三角形的底一定時,高越大面積越大;三角形的高一定時,底越大面積越大.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不確定,只存在一種函數(shù)關系,那么就要用函數(shù)解決.解決這類問題,通常用二次函數(shù)的最大(或?。┲祦砜紤]. 例6 如圖10,對稱軸為直線x=12的拋物線經過B(2,0),C(0,4)兩點,點P為第一象限內拋物線上的一點,設△CBP的面積為S,求S的最大值. 分析 根據已知條件,可得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2x2+2x+4;直線BC的解析式為y=-2x+4. 點P是動點,所以△CBP的面積是關于點P橫坐標的函數(shù).如圖11作PD⊥x軸,交BC于點Q,則S= S△CBP=S△CQP+S△QBP=12PQ·OD+12PQ·DB=12PQ·OB=PQ. 可見,求S的最大值就等于求PQ的最大值.設點P的橫坐標為t,則點P坐標為(t,-2t2+2t+4),點Q坐標為(t,-2t+4).PQ=(-2t2+2t+4)-(-2t+4)=-2t2+4t.根據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求出PQ的最大值為2.因此S的最大值也為2. (收稿日期: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