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婷
(寧夏民族藝術(shù)研究所,寧夏 銀川 750004)
寧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優(yōu)秀的民間歌謠,在某種意義上,歌謠與生活兩者是平等的,歌謠就等同于生活,歌謠是寧夏人民的一種生活方式。筆者通過對寧夏歌謠的細致閱讀,從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兩個文化層次,闡述寧夏歌謠的文化內(nèi)涵。
物態(tài)文化不是孤立的,它是人的生活中的物態(tài),與生活習俗密不可分,我們談?wù)搶幭母柚{中的物態(tài)文化,一方面要注意它與習俗的緊密關(guān)系,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另一個方面也不用完全絕對化,將兩者徹底割裂。衣食住行等是一種物質(zhì)文化,但也是一種生活習俗,是承載民族精神的物質(zhì)載體,是民族意識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我們在論述寧夏歌謠中的物態(tài)文化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一些生活習俗。
人類要生存和發(fā)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zhì)生活資料問題。馬克思認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生產(chǎn)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zhì)資料。[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處于需求層次金字塔的最低端?!吧硇枨笞鳛榫S持個體生存和種族發(fā)展的需求,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2]。這種需求必須優(yōu)先加以滿足。食欲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所謂“食色,性也”,墨子也認為,“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3]是天下三患。這些觀點都是可以從每一個人的生活體驗得到印證。
《六盤山漫到南海邊》是《中國歌謠集成·寧夏卷》“引歌”中的第一首歌謠,“一把胡麻撒上天”是用胡麻形容心中的花兒數(shù)量之多。胡麻即油用亞麻,是榨胡麻油的原材料,寧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胡麻油,如油香,馓子等油炸食品和各種菜肴。
“青莜麥出穗吊索索,紅莜麥迎風兒抖了;一對眼睛水汪汪,好人才,喜愛得我維了你了?!泵耖g歌謠多用起興,青莜麥、紅莜麥,都象征著美麗的姑娘,“吊索索”“迎風兒抖”都是形容少女搖曳如風,婀娜多姿。莜麥“喜寒涼,耐干旱,抗鹽堿”,并且生長期短,適合在寧夏種植,也是食物的原材料。莜麥面食用方法靈活,搓、推、搟、卷,花樣不斷翻新。食用時既可同新鮮蔬菜及酸辣湯冷調(diào)涼拌;也可用熱羊肉湯及土豆伴餐,依各自的口味,酸辣咸甜自行調(diào)制,寧夏人民食用莜面,尤以酸辣為主,故有“善食者口味常新”之說。
寧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以食大米和春小麥磨制的面粉為主。面食種類繁多,如油香,饃饃等各種面點,還有拉面、炒(燴)削面、臊子面、拌面等?!把笥蠓N子灰拌上,面片兒稠稠地撈上;手拉風閘花兒漫上,把心里的話兒獻上?!边@首歌謠或許描繪了一次“相親”,心上人來家做客,姑娘親自下廚,“手拉風閘花兒漫上”,獻上藏了很久的心里話,等飯做好了,“面片兒稠稠地撈上”,再給意中人獻上一碗飽含愛意的面片兒,稠稠的面片兒就像“濃得化不開”的愛意。一碗面片兒,樸實而溫暖人心,勝過千言萬語,更勝過華而不實的玫瑰。
采錄于彭陽縣新集鄉(xiāng)姬家山村的花兒《喝一碗涼水都舒坦》:“油潑辣子油潑蒜,辣辣地吃一頓攪團;尕妹子坐在我跟前,喝一碗涼水都舒坦?!睌噲F的注釋是“西北人喜食的一種食品。用玉米面或蕎面加水邊攪邊煮成稠糊狀,澆佐料而食”[4]。通常認為,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的特色小吃,實際上是“用面攪成的糨糊”,陜甘寧地區(qū)的人民尤其愛吃。澆上“油潑辣子油潑蒜”等作料,辣辣地吃上一頓,一定非常解饞。
《謝廚子》是一首婚禮歌,用以表達在婚禮上幫忙的廚師。“廚子師傅忙又忙,炒的飯菜噴噴香,油餅子,干馓子,糖麻丫子,花卷子,雞鴨羊肉大鯉魚,夾板丸子好味氣?!焙笪挠脴O其夸張而詼諧的言辭,形容飯菜的美味可口,這里就不再細述。這首《謝廚子》提到了多種美食,如油餅、馓子、花卷、夾板丸子等,還有“雞鴨羊肉大鯉魚”。在寧夏的農(nóng)村,每逢婚嫁,人們都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蘋果、豆腐、糯米、雞蛋,配以菠菜、黃花、木耳、桃仁、葡萄干、青梅、紅棗、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調(diào)味品制作十大碗,來招待賓客。十大碗包括燴丸子、燴夾板、燴肚絲、燴羊肉、燴假蓮子、燴蘋果、燴狗牙豆腐、紅燉牛肉、燴酥肉,最后一道釀飯,雖是大眾菜肴,但各有各的味道。吃過十大碗,也就能領(lǐng)略寧夏農(nóng)村富有民族特色的飲食習俗。
“白布汗衫青夾夾,自己的事情自己拿,毛線褲帶白褲腰,咱倆的事情定了。”這首山花兒《咱倆的事情定了》直白樸實,以“白布汗衫青夾夾”“毛線褲帶白褲腰”這些日常穿戴的服飾為起興,并帶有指物起誓的意味,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是一首贊美愛情自由的頌歌。在日常生活里,男女雙方談感情問題,提到“咱倆的事情定了”,即“定情”,指兩個人的婚事確定下來的意思。花兒《我把你留著站下》也寫道:“你把白布衫脫了,我給你洗下曬了?!备柚{里講述的是男女雙方相會之時,姑娘會幫小伙子洗洗衣物,顯示自己做家務(wù)的本領(lǐng)?!额I(lǐng)袖毛主席》里唱著:“領(lǐng)袖毛主席,穿衣想起你,的確良汗衫白白的,褲子是個滌綸的?!边@三首歌謠中都提到了白布汗衫或白布衫。
“青夾夾”是指青坎肩,寧夏人民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有款式各異的坎肩可穿,單的棉的,薄厚不一,還有皮質(zhì)的。坎肩既能當外套,又可做里襯。宴席曲選錄了三首《方四娘》,分別采錄海原縣、同心縣和銀川市,都寫到了方四娘從小就學針線,進繡房,多是九歲左右開始學針線,或是“十三么十四進繡房,繡了鴛鴦繡鳳凰”;或是“九歲十歲進繡房,十一十二繡鴛鴦”;或是“九歲十歲上學繡花,描龍繡鳳人人夸”。關(guān)于《方四娘》的附記寫道:“《方四娘》是回族宴席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敘事曲,又是反映回族婦女在封建禮教壓迫下悲慘生活的一首典型的苦歌?!痹诟?、青、新、寧等省區(qū)都有流傳,并有很多異文,但內(nèi)容大致相同。這雖是一首苦歌,但從側(cè)面也反映出回族姑娘的心靈手巧,茶飯與針線都很擅長,也就有了出嫁時的婚禮歌《表針線》:“毛嗶嘰,凡立丁,毛衣毛褲毛背心,的確良,花樣子新,擦油的皮鞋高跟跟,走起路來一溜風?!毙枰f明的是,歌謠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完全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兩者之間并不能畫等號,而且,這些歌謠多采錄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寧夏的服飾習俗還有很多,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未見于歌謠,就不再述及。
據(jù)《中國歌謠集成·寧夏卷》介紹:“寧夏的房屋建筑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由于地下水位高,尤需夯實地下基礎(chǔ)。同心一帶干旱地區(qū)以窯洞式住房為主,就地取土夯筑‘干打壘’墻,圍成寬敞院落,成為‘塞上江南’一大民俗景觀?!睂幭母柚{并沒有詳細描述這種房屋的樣式,只有幾首夯歌,可以讓我們稍微領(lǐng)略一些房屋建造時的艱辛和樂趣。夯歌即打夯號子,廣泛流傳于寧夏山川和城市的各民族群眾中,在筑堤打壩、修路建房時,工人打夯唱的一種勞動歌。
夯歌一般是一領(lǐng)眾和的形式,或者領(lǐng)唱一句,眾人齊和一句,或者領(lǐng)夯者演唱一句,每句后由眾人合唱“哎——嗨”或“嗨——呦”。我們看一首《打夯歌》的開篇:“(領(lǐng))說拉一起拉呀,(合)拉夯的把油加呀!(領(lǐng))上去一根椽呀,(合)下來一把傘呀!”從內(nèi)容上看,這應(yīng)該是一首建房時的夯歌。
建造房屋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房屋上大梁的時候,有一定的慶祝儀式,主人會宰牛宰雞歡迎親朋好友的道喜,還要唱《上梁歌》以示慶祝,正所謂“喜年喜月喜日墻,黃道吉日上中梁”。歌詞多是即興編唱,靈活自由,風趣幽默,鄉(xiāng)土氣息濃厚?!渡狭焊琛愤@樣唱道:“雙牛并行拉來了,請上能工巧匠做成材。一根做成通天柱,一根又做紫金梁,剩下邊頭邊腦做門窗?!贝蚝弧⑸狭憾际墙ㄔ旆课莸倪^程,勞動時演唱歌謠,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俗,似乎也有一種古老的儀式情結(jié)包含在其中。
1949年之前,寧夏境內(nèi)尚無鐵路,公路交通相對落后,陸路運輸基本依靠馬車、牛車?;▋豪锍氖恰敖鹕鸟R駒兒銀轡頭,騎上了天邊里浪走”“你騎騾子我騎馬,我二人一個店里住下”。黃河水道全長近四百公里,水面卻沒有一座橋梁,黃河木船就成了運送貨物和行人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勞動歌中的船歌《黃河船夫號子》《船工號子》《扳船歌》《拉船歌》等,都是船工扳船、拉船時為助力而唱,尤其是《黃河船夫號子》——“船工與暴風雨搏斗時的號喊”。
表現(xiàn)寧夏社會經(jīng)濟制度的歌謠主要集中在時政歌,刺世歌、頌歌、諷刺歌都是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贊頌或諷刺,部分歌謠涉及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制度。刺世歌主要是對馬鴻逵抓兵的控訴,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可以總結(jié)為“寧夏的苦處說不完”。頌歌主要產(chǎn)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都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主要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毛主席帶給了寧夏人民新生活,以及對平等互助、團結(ji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guān)系的稱頌。諷刺歌則是主要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嘲諷,至今仍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婚禮歌和宴席曲反映了部分婚姻制度。如擺嫁妝、表針線、認大小、謝媒人、謝廚子等,都是婚禮儀式上演唱歌謠的內(nèi)容,多是婚嫁習俗,但也涉及了一些婚姻制度。情歌中的花兒在寧夏歌謠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花兒數(shù)量多,質(zhì)量高,具有最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在分類上,花兒是按照感情線索進行的,試探選擇后是初戀,贊慕相會后定情,起誓之后進入熱戀,別離后相思,時而糾葛,時而情變,面對苦情,最終反抗。這就像一個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一個少女情竇初開,后來墜入愛河,嘗過離別相思之苦,內(nèi)心也有糾結(jié),面對情變,不甘于接受苦情,選擇了反抗。我們從生活歌和兒歌中,多少可以看到婦女、兒童的家庭地位,從中能部分地感受家庭的倫理制度。
我們在上文提到,歌謠在展現(xiàn)制度文化層時,并不是多么集中和明顯,歌謠只是民間文學作品,不能完全代替社會學著作和史書。然而,這也不能否定歌謠具備一定的社會功能,也有歷時性記錄社會(制度)變遷的重要作用?!吧罡韬蜁r政歌匯成了寧夏人民舊社會生活的苦難史”,集中表現(xiàn)了寧夏社會經(jīng)濟制度的變遷,時政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為界,分為刺世歌、頌歌和諷刺歌三類。
對馬鴻逵抓兵的控訴,是刺世歌最為突出的內(nèi)容。1933年1月,馬鴻逵任國民黨寧夏省主席,主政寧夏17年,除征糧征稅外,征兵是最殘酷的暴政之一。寧夏與陜甘寧邊區(qū)接壤,是國民黨政府進攻解放區(qū)的橋頭堡。僅1943年至1944年10月一年多的時間,征兵四次之多。寧夏解放前夕,馬鴻逵為了負隅頑抗,竟將壯丁改為男丁,15歲至50歲之間的男性一律在抓兵之列,一時群情激憤、民怨沸騰。寧夏人民紛紛借歌謠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憤怒之情。
以歌謠或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對戰(zhàn)爭的指責和控訴,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傳統(tǒng),從《詩經(jīng)》中的《君子于役》,經(jīng)曹操的《蒿里行》到唐代的不少邊塞詩,詩歌(廣義的詩歌包括民間歌謠)里反對戰(zhàn)爭的聲音似乎從沒有中斷過。在這樣的縱向維度中,我們反觀寧夏歌謠中的刺世歌,或許可以獲得更為縱深的認知和理解。
從寧夏刺世歌中看,對馬鴻逵的指責,甚至是詛咒都是客觀存在的,其中部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制度。
寧夏刺世歌的前兩首是《馬鴻逵是掃帚星》《馬鴻逵是壞腸子》,從標題上看,是對馬鴻逵的辱罵和詛咒?!榜R鴻逵是掃帚星,年年月月抓壯丁,百姓門前立根棍,攪得寧夏不安寧?!边@首歌謠類似一首順口溜(押韻的方式與七言絕句一致),意思很直白,不用多說,大家都能理解?!榜R鴻逵,壞腸子”,挖倒渠岸淹沒了居民的房子,他本人開了很多鋪子,“百姓窮得沒褲子”?!澳昴暝略伦讯 钡鸟R鴻逵,最終抓起了男丁,《老漢我也不當兵》《十三歲的娃娃上前線》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馬家軍的軍容和作戰(zhàn)能力可想而知,“歪戴帽子露胸膛,肩頭上斜掛匣子槍,火線上面吃敗仗,跑了回來就繳槍”。
《舊社會真黑暗》揭露了舊社會寧夏各族群眾的苦難歲月,受苦人“吃了上頓沒下頓,地主老財心眼狠,逼得窮人吃草根”,寧夏各族群眾不僅要提防馬鴻逵征兵,還要忍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傊芭f社會,太黑暗,寧夏的苦處說不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寧夏歷史上有過兩次民謠最多的時期,一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一次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這兩次都是社會發(fā)展的重大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的歌謠以頌歌為主。寧夏人民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可感的變化和新舊社會的對比,表達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毛澤東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感激之情,歌頌了民族平等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生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當?shù)母黜椃结樥?。同時,對社會上某些腐敗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進行了諷刺或給予了善意的批評。
《領(lǐng)袖毛主席》是對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發(fā)自肺腑的熱切的稱頌,吃飯、穿衣、走路、睡覺都會想起毛主席,“枕頭是個對對子”,意指窮人結(jié)婚成家,成雙入對,生活美滿幸福?!斗聿煌伯a(chǎn)黨》《黨的好處說不完》通過今昔對比,說明“新舊社會兩個樣”和“黨的好處說不完”。舊社會寧夏各地人民受到地主的盤算,交租之后就沒口糧,只好“賣兒賣女去逃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入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階段,“現(xiàn)在隊里算盤響,年年豐收有余糧,送兒送女上學堂”?!豆怅幦兆佑斜碱^》也是有對比手法,從“吃大鍋飯”到“實行大包干”的社會制度的變遷,之前是“人在世上沒活頭”,后來是“日子有奔頭”。采錄于同心的《表心愿》通過一名老漢之口,唱出了從“吃大鍋飯”到“實行大包干”的前后變化和心情,責任制提升了寧夏人民勞動的干勁(沖上天),生活越來越富裕,心情也歡快舒暢,“高興得我老漢唱‘亂彈’”,因為“民族政策放寬了,人人都能自由了”。這里面的感情都是真摯而自然的,寧夏人民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心愿”,歌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民族政策?!敦熑蔚搅藨簟贰敦熑沃坪昧恕贰秾嵭写蟀伞贰洞蟀哑弊哟驺y行》等,都是對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的直接稱頌,而形式多樣,自由活潑,從三言、四言、五言到七言、八言、九言,句式豐富,像一首歡快的變奏曲,唱出了寧夏人民無比喜悅的心聲。
五五年搞了個互助組,
貧下中農(nóng)靠政府,
靠了政府也不怕,
五六年來了個合作化。
大集體,小分散,
什么畜力都折價,
一平二調(diào)是五八年,
把糧調(diào)了個沒見面。
六零年吃了個大鍋飯,
榆樹葉子和一半,
舀到碗里嘟嚕嚕轉(zhuǎn),
吃到嘴里一根線。
——《不怨上面怨隊干》
這首歌謠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后文還有六句“三家四靠產(chǎn)量低,三年倒有兩年旱,不怨上面怨隊干,還要繼續(xù)搞會戰(zhàn)。使著社員要救濟,你說我們該咋辦?”從1955年到1960年,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其中也有“探索中的嚴重曲折”,《不怨上面怨隊干》就反映了寧夏農(nóng)民對當時這些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這段歷史記憶似乎就發(fā)生在昨天,是我們必須正視的歷史回音。
文藝作品來源于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1960—1962年,國家實行居民糧食供應(yīng)低標準辦法,《低標準》《瓜菜代》這兩首歌謠是對“時政”的真實寫照。同樣是在低標準時期,同樣是吃二兩糧:“社員吃的二兩糧,又拄拐棍又扶墻;隊干吃的二兩糧,又娶媳婦又蓋房?!薄锻远杉Z》通過對比,批評了生產(chǎn)隊干部以公謀私的行為。這樣的歌謠還有很多,《抓老鼠不靠借來的貓》是反對盲目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應(yīng)該做到因地制宜;《檢查團下鄉(xiāng)來》諷刺了基層干部下鄉(xiāng)時多吃多拿的行為;“張書記挖,李書記填,害的社員不得閑”,諷刺了某些領(lǐng)導缺乏長遠規(guī)劃,一個領(lǐng)導一個做法的不良作風;《如此產(chǎn)品》是對假冒偽劣產(chǎn)品的諷刺,等等。這些時政歌都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歷史狀況。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會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被一定社會所公認并被人們普遍遵循的婚姻家庭關(guān)系的規(guī)范體系,具有自然和社會兩種屬性,職能為實現(xiàn)人口再生產(chǎn)、組織經(jīng)濟生活、教育等。當然,寧夏歌謠中的婚姻制度文化并非與物質(zhì)文化一樣顯現(xiàn),我們這里所理解的制度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判斷,即對婚姻習俗應(yīng)該怎樣的認識,并未在社會制度層面完全展開,主要依據(jù)還是寧夏歌謠中的表述。
《婚禮歌》采錄于同心縣,篇幅長達百行,內(nèi)容上有主命、擺嫁妝、謝媒人等,是一首最為完整的回族婚禮歌。不僅如此,這首婚禮歌的獨特之處還在于有三段念白,分別位于開端,中間擺嫁妝之前和結(jié)尾。
《擺嫁妝》(也叫《表針線》)、《認大小》《謝媒人》《謝廚子》主要是表現(xiàn)寧夏人民的婚嫁習俗,《謝媒人》的附記寫道:“回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即使本人同意,自愿,也要經(jīng)過媒人的牽線、說合?!?/p>
花兒是按照感情線索進行分類的,試探、選擇、初戀、贊慕、相會、定情、起誓、熱戀、別離、相思、糾葛、情變、苦情和反抗一共十四種感情狀態(tài),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通過花兒的感情線索,我們也許可以審視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觀。
我們從生活歌和兒歌中,多少可以看到婦女、兒童的家庭地位,從中能部分感受到家庭的倫理制度。生活歌中的苦歌是男性的勞苦之歌,帶有“職業(yè)歌”的性質(zhì),或是長工、渠工,或是腳戶,還有被抓去當壯丁的危險,有時候不得不逃荒要飯,有的人在婚姻上只好打光棍。這一部分主要涉及生產(chǎn)習俗。婦女歌多數(shù)塑造了一個苦命的女子,主要是因為婚后的生活不美滿?!顿愘I姐》里的賽里買嫁給了達伍,可是心上沒有他,盡管達伍家里還算富裕,只是沒有人把賽買姐當人待?!犊嗯印防锏目嗯优c賽買姐相仿,并且,這兩首歌謠的曲調(diào)都是珍珠倒卷簾,內(nèi)容也多有相似之處,從“正月里來正月正”到“十二月里來整一年(臘月里來一年滿)”,苦女子缺衣少食,不僅要做苦工,還要忍受丈夫的虐待。《賽買姐》里唱道:“八月里來八月半,半夜偷去把娘看,女婿知道來追打,母女哭得淚連天?!眿D女在婚姻家庭里的地位可想而知?!犊嗯印纷詈笫窍蚋改傅目拊V:“哭一聲爹和娘,可憐你的小冤家,受盡了折磨你不管呀,為啥當初不捏死她?”這是一種生不如死的哭訴,讀來令人心酸?!杜迌合肫偶摇房瓷先ゲ幌褚皇卓喔?,這個女娃尚未出嫁,“一心想婆家”,表現(xiàn)的是一種思嫁之苦,含有些許詼諧的意味。
《媳婦受磨難》《奴家的苦處》也是描述當媳婦兒的難處,還有《扁豆子開花》(也叫《小女婿》)、《藍橋擔水》《苦命媳婦》中的苦女子嫁給了小女婿,《扁豆子開花》中的小女婿還尿床,“一更里尿濕了褥和被,二更里尿濕了奴的衣裳”。《嫁了當兵的難活人》里的“軍嫂”為愛執(zhí)著,千里尋夫,生生死死也要和丈夫在一道。男女結(jié)合都有媒妁之言,如果女婿不好,只能“怨媒婆”“罵媒人”——“只怪媒人舌頭長”?!妒聭烟ァ贰毒旁聭烟ァ吩V說了孕婦的苦處,還有《寡婦哭五更》《寡婦苦》,描繪苦命的寡婦。
詼諧歌是對一些生活景象、世俗萬象的善意嘲弄和提醒,一般都不是刻意的指責,名曰詼諧歌,自然有其幽默風趣的一面?!稇衅拍铩匪茉炝艘粋€“勤不慣”“無事干”好吃懶做的懶婆娘,“誰要遇上懶婆娘,敗家敗興不安然”。這里有一些夸張,嘲弄懶婆娘,是對為人妻的勸誡,勤儉持家,才是生活之道。《勤大嫂和懶大嫂》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了一勤一懶兩個不同的大嫂。
相對來說,寧夏歌謠描繪生活中的事物是較為直觀的,在表現(xiàn)“社會事物”所承載的民風民俗時,也不難為我們所識別,但是在展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制度、家庭倫理制度等制度文化層方面,并不是多么集中和明顯。因為寧夏歌謠首先只是歌謠,當我們從制度層面進行文化審視時,歌謠并不能完全承載制度文化的表述功能,這一點需要我們稍加注意。
對寧夏歌謠的正確解讀,盡管從物質(zhì)文化和制度文化兩個層面來說未必將文化的整體納入其中,但分類也只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理解,使我們充分認識論述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