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英
摘 要:語文是中職學校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門公共課程。想要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中職語文預習中,讓中職生能主動自覺地參與預習,令中職語文煥發(fā)新的生機,教師就應利用信息學習平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預習參與度;利用互聯網技術,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關鍵詞:中職;語文;信息技術;預習;校園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6-0051-02
中職語文學科是公共基礎課,部分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興趣不如專業(yè)課。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教師要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弊鳛橹新氄Z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闭n前讓學生先去預習,帶著疑問上課,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傳統的預習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影視資源、音樂資源、Flash動畫、互動學習平臺的運用可以使一些平面的、抽象的知識立體、生動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預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方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中職語文教育服務。本文從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視角,探討如何提高中職語文預習效率。
一、利用信息學習平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在傳統語文預習中,教師會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對教材中的問題進行思考,然后查閱資料并摘抄或者打印。很多學生反映這樣的預習費時費力,效果不是很好。在當前校園信息化平臺中,教師可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借助校園網絡信息學習平臺進行預習,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自覺參與預習活動。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預習中,教師布置了較多預習任務,讓學生查找作家作品簡介、《紅樓夢》前五回內容簡介、人物關系等。學生預習時除借助語文教材和工具書外,還能借助網絡信息學習平臺進行預習,避免出現費時費力地摘抄、打印資料的情況。學生只要在互聯網上查詢信息并進行篩選后,再在學習平臺上進行下載、復制、粘貼等,就能降低預習負擔,節(jié)省預習時間。這樣預習可使學生的預習完成率大幅提高,且參與預習的學生更多了。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預習參與度
基于信息技術學習平臺,學生能提前了解教師授課計劃內容,可以查詢往年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學習資料包,為當前的預習提供參考。要讓學生的預習參與效果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教師可通過預習內容的多樣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預習過程和結果的可視化,提高學生預習的主動性;通過展示平臺的擴大化,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1.預習內容的多樣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相結合,嘗試改變以往以文字為主體的預習模式,鼓勵學生將圖片、音頻或者視頻等資料帶進語文課堂,這能大幅提高學生參與語文預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從《林黛玉進賈府》學口語交際藝術”這一課例中,教師不妨布置以下預習作業(yè):觀看《紅樓夢》的相關影視資料,學唱《枉凝眉》,設置幾個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表演,要求學生上傳表演視頻。學生完成預習作業(yè)時,不僅觀看了影視資料,還學唱了相應的歌曲,上傳了表演視頻。這樣的預習要求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顯然能取得傳統文字為主體的預習模式無法達到的效果。
2.預習過程和結果的可視化,提高學生預習的主動性
信息技術學習平臺支持全過程跟蹤學生的預習過程,并能查看學生的預習報告,自動統計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正確率、錯題的分布等,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重難點。教師通過學習平臺的統計功能,可以查看已提交的學生完成預習情況,實時查看每道題以及整份預習案的預習統計數據,及時做到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監(jiān)控,并了解學情,大大滿足了課堂的靈活性要求,節(jié)省了時間,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新課教學。學生通過學習平臺的反饋功能,能及時了解自己的預習情況,對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可以查看各題目的解析,及時修改和更正自己做錯的題目,做到真正掌握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展示平臺的擴大化,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在傳統預習中,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很多學生盡管遵照教師的要求去預習,但是苦于沒有展示預習成果的機會,長此以往就會消磨預習積極性。在當前的信息化學習平臺上,學生的預習情況能有效得以展示,可被其他人學習、鑒賞、評價等。例如,在“從《林黛玉進賈府》學口語交際藝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些口語情境的模擬練習,要求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視頻拍攝并上傳至學習平臺,對說話內容、時間、場景都沒有限制。在預習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發(fā)揮,并相互點贊或評論。學生為了共同完成視頻拍攝任務,會對拍攝要求、拍攝內容等進行商議,同學之間能通力合作,體現團隊的力量,帶動小組成員共同進步?;ヂ摼W展示平臺,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利用互聯網技術,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中職語文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更好地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教學按照預先準備的教學計劃進行,進行了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教授了學生已經掌握的教學內容,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得教學效率不高。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讓學生借助校園信息化網絡技術進行預習,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重構語文課堂,大幅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有賴于教師將學生的預習效果在學習平臺的呈現,為教師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在“走進信息世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習平臺了解學生對“走進信息世界”一課的預習情況,據此結合學生預習情況適度調整教學,如“各種信息傳遞方式”一筆帶過即可;學生對“互聯網的利弊的認識”比較片面,因此教師需要對“如何正確看待互聯網”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思考這個問題,明白如何利用互聯網生活、生產;學生對“如何正確利用互聯網”回答比較單一且理論性較強,缺乏個性化、實用性的回答,為此教師不妨抓住學生預習中產生的較大問題進行探討。這就要求教師提前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備課,從而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
總之,沒有充分的預習,學生就很難提出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課堂上的參與互動就缺乏內在激情,知識與能力就很難內化。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隨著校園信息化的普及,中職學校應將信息技術與學校課程緊密結合,教師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中職生。在中職語文預習中,教師應利用信息學習平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預習參與度;利用互聯網技術,落實“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參考文獻:
[1]郭軍.初中語文課前預習與課堂閱讀結合方法新探——接讀法[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5).
[2]朱寅生.奏響課堂教學的前奏——中職語文教學的預習設計[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23).
[3]孫國甫,龐蕊.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平頂山市財經學校為例[J].中國培訓,2017(11).
[4]閆珂.淺談信息化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2018(33).
[5]王瑛紅.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11).
[6]朱東惠.以微課為載體的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新模式探索[J].職業(yè),2017(34).
[7]王國權.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職業(yè),2017(10).
[8]張自珍.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優(yōu)化中職語文教學[J].甘肅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