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茆麗娟
近年來孩子家庭康復教育愈發(fā)受到大眾關注,為了提高聽障兒童康復質(zhì)量,康復教師應幫助家長認識到家庭康復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期望值,具備良好的康復態(tài)度,積極學習康復知識,掌握科學的康復方法和技能,提高康復教育素質(zhì),通過科學合理的康復教育手段提升聽障兒童康復效果。
通過我國開展的早期聽力篩查工作,越來越多的低齡兒童可以采用佩戴助聽設備進行聽力補償,或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重建等方式進行干預,低齡聽障兒童即使不能參與康復機構(gòu)的康復教學,但是可以由聽障兒童家長擔當起重任,家長的康復水平對于聽障兒童康復效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康復教師首要任務是對聽障兒童家長進行指導培訓,提高家長的康復教育素養(yǎng)。
1.1 家長在聽障兒童康復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通常將康復機構(gòu)及康復教師作為重點,采用家庭康復訓練作為補充和輔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長在康復訓練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加大,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盡早進行家庭康復,對于聽障兒童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首先,家長是聽障兒童最信賴、親近的人,且具有強大的康復意愿。其次,長時間的相處能夠為康復訓練提供較多的對話及傾聽的機會。并且,家長足夠了解聽障兒童的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從而找到切入點,以此吸引聽障兒童配合康復訓練。這些便利條件,都是康復機構(gòu)無法具備的。家長應積極承擔起對孩子進行家庭康復訓練的重任,最大程度利用便利條件,發(fā)揮自身潛能,這樣能有效縮短聽障兒童康復周期,同時提升聽障兒童康復效果。
1.2 家長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
語言習得與其他知識的學習存在很大不同,其他知識可以通過課堂、多媒體等方式獲取,但語言卻難以通過這些方式獲取,只有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語言的獲得與生活息息相關,聽障兒童康復訓練也應遵循生活規(guī)律,康復機構(gòu)每天固定的短時間訓練,并不能滿足聽障兒童正常生活的語言需要,以往的成功康復案例也可以直接證明,家長對聽障兒童進行家庭康復訓練是最佳選擇,在此情況下,家長應勇于做為聽障兒童康復路上的陪伴者、康復者及監(jiān)護者。
1.3 家長應保持良好態(tài)度
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家長應以態(tài)度、康復知識及技能同時提高為目標。良好的態(tài)度是家長牢固掌握康復技能及知識的基礎,康復教師在對家長的指導中,隨時關注家長的態(tài)度,疏導其不良心理,要求家長堅持“四不”原則:不放棄,要求家長對聽障兒童康復保持極大信心,堅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康復技能,運用科學方法做好家庭康復,聽障兒童語言功能一定會有所提高,回歸有聲世界;不急躁,要求家長端正心態(tài),尤其是在康復訓練的瓶頸期,不急功近利,對于聽障兒童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不攀比,要求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個性差異,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及目標,不應盲目進行對比;不浮躁,要求家長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將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看做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樹立適當?shù)钠谕担{(diào)整好心態(tài),對于孩子點滴的進步也應及時給予鼓勵。
2.1 正確了解孩子的特點
每個人都是作為單獨的個體存在于世界上,聽障兒童因聽力受損,個體差異性會更大。在聽力障礙的情況下,聽障兒童獲取語言刺激的途徑受到限制,導致聽障兒童語言發(fā)育異常、遲緩的情況,出現(xiàn)音調(diào)不準、發(fā)音不清、音量不當、語言不連貫等問題。嚴重影響聽障兒童對事物的認知和個性的發(fā)展。
2.2 正確了解孩子的需求
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程度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zhì)量,聽障兒童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道德品質(zhì)以及良好的聆聽學說習慣,在此基礎上聽障兒童還需要進行康復訓練習得語言, 這樣聽障兒童認知水平才能得以發(fā)展。
3.1 掌握基本的康復知識
聽障兒童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包含特殊教育學、耳科學、語言學、聽力學等內(nèi)容,家長還需要深入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應對康復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祻徒處熂翱祻蜋C構(gòu)可以采用組織家長集中培訓、個別化培訓、發(fā)放康復知識手冊、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對聽障兒童家長進行全面的培訓。還可以采用線上網(wǎng)絡視頻進行培訓,將專業(yè)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網(wǎng)站上,以供聽障兒童家長參考學習。對于家長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及時予以解答。
3.2 掌握基本的康復技能
家長掌握基本的康復技能,是聽障兒童在語言康復訓練過程中的重要法寶。例如:聽覺訓練技巧、語言訓練技能及助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等??祻徒處熆梢酝ㄟ^開展公開課、親子課堂、教學觀摩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培訓。教學觀摩是指聽障兒童家長走進康復課堂,直觀的感受到康復教師是如何進行康復訓練的,將從中學習到專業(yè)的康復技能和方法,并應用到家庭康復中去,同時進行針對性的鞏固復習;親子課堂是指家長與聽障兒童同時進入課堂,先由康復教師示范教學,再由家長模仿,康復教師應充分起到指導作用,將家長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予以糾正,這種方式多用于3歲以下聽障兒童,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建立系統(tǒng)化的康復課程;家長授課就是指家長對聽障兒童實施康復訓練,康復教師進行觀摩指導和點評。通過康復教師多渠道多方法的指導,家長掌握了基本的的康復技能和方法,有效提高聽障兒童家長康復訓練水平及素養(yǎng)。除此以外,康復教師還應對聽障兒童進行定期家訪,及時了解家長內(nèi)心動態(tài)、家庭環(huán)境、家庭資源的利用和家庭康復方法,并對于日常康復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
3.3 做好康復筆記
康復教師應督促聽障兒童家長養(yǎng)成記錄筆記的良好習慣,在記錄康復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還可以記錄下家長在學習康復知識、掌握技能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及孩子的具體康復情況。在家長閑暇時,反復翻看筆記,并及時反思和總結(jié),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家長對康復知識、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之處,以便于及時改正。
3.4 指導孩子進行語言康復
(1)深入發(fā)掘孩子的語言潛能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助聽設備能使聽障兒童聽見外界的聲音,但如何讓孩子從“聽見”到“能聽會說”,一直是聽障兒童家長及其康復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的語言清晰度、詞匯量都需要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慢慢累積,康復教師應指導家長,以日常生活為基礎,抓住生活中孩子用語言表達的機會,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植物花卉、日月星辰、季節(jié)更替都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優(yōu)勢資源,家長應從細微小事出發(fā),不要錯過促使孩子語言發(fā)展的任何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科學的方法,例如:演示法、游戲法、觀察法、提問法等,充分調(diào)動孩子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語言,不可操之過急,強行灌輸,導致孩子失去語言表達的意望和機會。
(2)樹立良好榜樣
模仿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在模仿中開始的,無論健聽兒童還是聽障兒童都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聽”到“說”的規(guī)律。家長是聽障兒童模仿的第一對象,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能夠?qū)β犝蟽和Z言發(fā)展產(chǎn)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在給孩子示范的過程中,家長應注意保持語速適宜、語音清晰、語調(diào)標準,保證語句通順、指令清晰。同時,在家庭康復中,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給予孩子充分的語言刺激,根據(jù)孩子自身特點、興趣愛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語言訓練。
(3)充分給予孩子鼓勵
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困難與失敗,易導致聽障兒童產(chǎn)生退縮、厭煩、畏懼的現(xiàn)象,甚至不愿意開口講話,此時就需要聽障兒童家長充分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無論是大幅度還是微小的進步,家長都應及時夸贊,為孩子樹立康復信心。當孩子出現(xiàn)語言習得停滯不前的情況時,家長應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要灰心喪氣、表現(xiàn)出失落等負面影響。
另外,聽障兒童語言康復訓練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家長應牢固掌握康復知識和技能,同時注意調(diào)整好自身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家長在聽障兒童康復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科學高效的康復方法,縮短康復周期,提高康復成效,使聽障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使用語言溝通交流。
(作者單位: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