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釤釤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方式,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踴躍展示,合作交流,讓課堂成為孩子們智慧萌芽和生長的樂土。
枯燥的數(shù)學學習讓人淡而無味,一味的強調(diào)數(shù)學的多練多寫也許在幾年前還有一席之地,然而,隨著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融合,題海戰(zhàn)術(shù)已經(jīng)漸漸失去了優(yōu)勢。這不得不讓我們?nèi)で笠环N更為合適的教學策略,不僅要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題海戰(zhàn)術(shù)的影響,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學習不只是計算應(yīng)用,更多的是一種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以蘇教版教材中的《千克和克》第一課時《認識千克》為例,教材從比較兩袋食品的重量開始引入,繼而引出重量單位千克。細究教材,是將學生的學習體驗置于生活情境中,讓孩子們真實的比較一下孰重孰輕,體會重多少的概念。因此針對這樣的教材安排,課前我就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任務(wù):帶兩袋不一樣的物品(不一定是食品)。在課堂伊始,我讓孩子們先自己掂量一下自己帶來的物品,說說誰重誰輕;然后同桌物品互換(只交換一件),再讓孩子們說說誰重誰輕,就在這樣的相互比較中,引出課題;同時進一步讓孩子們體會到要想知道重(輕)多少,需要一個比較合適的單位便于我們比較,從而引出重量單位。在教學中,我注重從“生活體驗”這樣的一個情境入手,讓孩子們通過雙手掂掂兩件物品這樣一個簡單的活動,牽引出孩子們對“重量”的思考;生活經(jīng)驗給了孩子們更好的體驗,這種效果遠遠勝于教師的口頭傳授,這也許就是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導的“社會即教育”教學理念,社會是個大熔爐,作為教者的我們要帶領(lǐng)孩子們走“近”社會這門大學科,走“進”社會這個大世界,讓孩子們感受到數(shù)學的奇妙性。
陶行知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我覺得就是要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動手的優(yōu)勢,結(jié)合探究活動開發(fā)思維,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奧秘。
在課堂教學中,相比以往的只從書本單一的灌輸數(shù)學知識而言,這樣的手腦結(jié)合確實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深層次的體驗。通過孩子們摸一摸,拼一拼,量一量等親身實踐活動,能夠更好的感受數(shù)學,獲得最初也是最真實的思維動向。以教學《認識平行四邊形》為例,課前我讓孩子們準備了一個長方形,要求將4根直紙條首尾相連圍成一個長方形,這樣設(shè)計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親手制作中首先體會到長方形很容易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平行四邊形也很容易變成長方形,通過親身感受了解到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的特點,這種效果遠比課堂上教師演示的教學效果要有效。
下面是本節(jié)課的部分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請同學們?nèi)〕鲎灾频拈L方形,同桌互相說說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呢?
生:長方形對邊平行且相等,有4個直角。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新的四邊形,其實它是長方形在圖形王國里的好伙伴?你們知道嗎?
生1:是平行四邊形。
師:那你知道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什么關(guān)系嗎?
(學生沉思片刻)
生2:我知道,是長方形變的。(學生展示將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
生:(附和)我的也是。
師:大家看懂了嗎?原來平行四邊形可以這樣通過長方形演變而來,那你覺得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嗎?
生3:也有兩組對邊,平行,相等,只不過沒了直角。
(學生用質(zhì)樸的語言簡單描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師:那你們覺得在長方形演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哪些變了?哪些沒變?拿著你們手中的長方形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吧。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匯報一下。
生:(1、長度沒變,2、周長沒變,3、面積變了等)(教師總結(jié))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的部分教學實錄,在開始我就讓孩子們動手取出長方形互相說說邊角的的特點,不僅是回憶舊知,為研究平行四邊形做好鋪墊,而且讓孩子們在接下來的“拉長方形”的動手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體會,獲得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微妙的聯(lián)系;同時在變化過程中,孩子們通過拉扯活動著重觀察到了哪些發(fā)生了變化,哪些沒有,最后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這樣的設(shè)計讓孩子們通過直接的實踐感知體會到數(shù)學的學習樂趣,遠比教師單純的講授灌輸效果明顯,在制作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學會了表達描述.
其實,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研究的,以上是我就教學中部分想法進行的歸納和總結(ji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繼續(xù)沿著陶行知先生的足跡一直走下去,讓課堂變成孩子們喜愛交流的主陣地,讓他們成為會表達的孩子,能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美;而作為教者的我們,應(yīng) 該逐漸“淡出”課堂的舞臺,還孩子一片真正的“自由”樂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