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萍
江蘇省金湖縣中醫(yī)院胃鏡室,江蘇金湖 211600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由胃動力障礙導致的一類疾病,屬于常見的臨床癥候群,胃蠕動異常的胃輕癱、食道反流病也被視為消化不良癥候[1]。 臨床將消化不良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兩種,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占比重更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主要發(fā)病影響因素,對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 臨床治療上主要強調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2-3]。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治療多在門診進行,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相處時間短,患者接受的護理較少,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知曉不多,容易在治療后出現(xiàn)復發(fā)[4],該院為了提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效果,在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開展隨訪護理,有效減少了治療不良反應及治療后的復發(fā)。 該研究以該院2018 年1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60 例患者為對象, 具體分析隨訪護理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將60 例門診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0 例,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68.28±5.36)歲;對照組30 例,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68.59±5.14)歲。 該研究獲得患者同意,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不良診斷標準[5];②預計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治療; ③接受門診治療;④經胃鏡檢查確診;⑤以往沒有接受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治療。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合并消化性潰瘍、胃部腫瘤;③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 ④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肝腎功能嚴重障礙。
兩組患者均在門診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治療, 以下藥物每天服用2 次:1 000 mg 阿莫西林,20 mg 奧美拉唑,500 mg 克拉霉素,200 mg 膠體果膠鉍,持續(xù)治療2 個星期。 治療結束后間隔半個月接受1 次門診復查, 叮囑患者1 個月內不要接受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治療。
對照組僅在患者接受門診治療及后期的門診復查時實施護理干預, 主要開展健康宣教及用藥干預。①健康宣教。 按照患者認知水平、受教育程度選擇合適的宣教內容,根據患者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宣教方式,詳細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法、預期預后情況,叮囑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清潔, 日常用餐用品要做好消毒工作,準備私人的餐具,避免家庭內成員出現(xiàn)交叉感染。叮囑患者戒除煙酒,保持健康作息、合理飲食。②用藥干預。 向患者詳細介紹每種藥物的作用機制、用藥效果、用藥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向患者講解遵醫(yī)囑用藥的必要性以及不遵醫(yī)囑用藥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后果。 叮囑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要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叮囑患者要按照醫(yī)囑中的用藥順序用藥,其中奧美拉唑在早飯前、晚飯前30 min服用,膠體果膠鉍在午飯前30 min 和睡前30 min 服用,阿莫西林在早飯后、晚飯后30 min 服用,克拉霉素在早飯后、晚飯后30 min 服用。 指導患者學會觀察服藥期間的表現(xiàn),如果有異常反應,叮囑患者及時到醫(yī)院接受檢查。
觀察組除了接受上述門診護理干預,另外對患者實施隨訪護理,護理人員在治療進行第3 天、第14 天通過電話與患者聯(lián)系,了解患者用藥情況、病情改善情況、情緒狀況,按照隨訪情況評估患者的用藥依從度與用藥效果,并繼續(xù)強調遵醫(yī)囑用藥、保持合理飲食作息的重要性。 隨訪有不良反應的患者,詳細了解后幫助患者分析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 指導患者減輕、預防不良反應的方法,并告知患者復查的時間,叮囑患者準時復診。另外叮囑患者遇到問題無法及時回醫(yī)院檢查時, 可以通過電話與醫(yī)護人員取得聯(lián)系,爭取專業(yè)幫助。
比較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中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出血、惡心、腹瀉、心悸、皮疹。
評價患者院外用藥依從度,完全依從:患者100%能夠依照醫(yī)囑正確用藥;部分依從:患者70%以上的時間能夠遵醫(yī)囑正確用藥;不依從:患者能夠遵醫(yī)囑正確用藥的時間不足70%, 存在自行增加藥物劑量、停藥的情況。 用藥依從度為不依從之外的比重。
調查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 從溝通交流、信息告知、服務態(tài)度、護理責任感各方面進行調查,總分設為10 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數(shù)據通過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3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院外用藥依從度為93.33%, 明顯高于對照組院外用藥依從度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院外用藥依從度比較[n(%)]
觀察組滿意度評價中溝通交流、信息告知、服務態(tài)度、護理責任感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 溝通交流 信息告知 服務態(tài)度 護理責任感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9.20±0.36 8.78±0.29 4.976 0.000 8.96±0.43 8.31±0.31 6.716 0.000 9.05±0.41 8.77±0.26 3.159 0.003 9.03±0.33 8.66±0.24 4.967 0.000
因為藥物耐藥性的逐漸嚴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效果逐漸降低,選擇合適的藥物及用藥方法對治療效果影響明顯[6]。 該研究治療中應用的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4 種藥物相應具有特性,為了保證用藥效果最大化,該研究調整了用藥時間,在質子泵抑制劑后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到胃部酸堿值上升后增強口服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7]。中午、晚上服用鉍劑,有助于減少該藥物的使用劑量,減少不良反應,且能夠避免一起服用鉍劑、質子泵抑制劑,能夠使二者拮抗減輕,獲得更好的療效[8]。 但是這樣的服藥方法對患者的依從度有較高要求,部分患者可能因為用藥療程長、藥物不良反應多、服藥方法復雜,出現(xiàn)中途停藥的情況,因此無法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影響患者預后[9-10]。
該研究觀察組通過在治療基礎上實施隨訪護理,結果患者院外用藥依從度為93.33%, 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度73.33%(χ2=4.320,P<0.05),與類似研究[11]結果具有一致性,其研究中顯示觀察組的用藥總依從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 表明在門診護理干預基礎上開展隨訪護理,能夠使患者對用藥有更高的依從度,進而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 該研究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6.67%,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36.67%(χ2=4.286、4.356,P<0.05)。分析是因為在隨訪護理下,患者院外居家期間也能夠獲得護理人員專業(yè)指導,患者能夠始終保證正確服藥,藥物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因而治療效果更有保證[12-13]。該研究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溝通交流、 信息告知、服務態(tài)度、護理責任感方面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t=4.976、6.716、3.159、4.967,P<0.05),分析是因為隨訪護理的開展提升了治療效果, 減少了不良反應,患者預后得到更好的改善,因而對護理能夠表示更高的滿意度[14]。
綜上所述,對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消化不良患者, 實施隨訪護理有助于提升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