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叫黃陶朵兒,今年十歲,目前就讀于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
同學們都喜歡叫我“花朵朵”,因為我樂觀開朗,像花兒一般充滿活力。我會演奏許多樂器,有鋼琴、柳琴、手風琴、尤克里里等等;我還喜歡創(chuàng)作歌曲,我自創(chuàng)的歌曲曾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朋友們還喜歡稱我為“文朵朵”,因為我喜觀察、愛動筆。自二年級起,我陸續(xù)在《聰明小豆丁》《當代學生》等刊物上發(fā)表數(shù)篇習作,并多次在“冰心杯”作文大賽、陳伯吹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韜奮杯”創(chuàng)意作文大賽等各大作文比賽中取得佳績。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大人們都說,喜愛閱讀的孩子寫作不會差,可二年級剛開始寫作文時,我著實犯了難—老師每次的批改評語不是說我在報“流水賬”,就是說我在寫簡易產(chǎn)品說明書。我好委屈啊,明明我看的書不少啊!難道大人們的話都是騙人的?
正當我愁眉不展時,語文老師的一席話“擊中要害”:“閱讀確實可以幫助寫作,但關鍵還是要看你閱讀的是什么書。”我恍然大悟,那時的我愛看的都是《十萬個為什么》之類的科普讀物,這類書“骨架分明”,重點放在知識的普及上,卻少了點“肉”—雖然條理清晰,但用詞根本稱不上優(yōu)美,更不可能運用什么寫作手法了,與平時記敘文寫作要求相距甚遠。
媽媽了解到我的情況,連忙把家里的名家文集全部搬了出來,對我說:“我們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一些文壇巨匠學學寫作?!庇谑?,整個二年級她每天和我一起誦讀、摘抄,互相交流彼此喜歡的句段。在這些文集中我最喜歡《宗璞文集》,尤其是她寫的《西湖漫筆》。宗璞重游西湖,面對滿眼的景色她只重點抓住“綠”和“變”來寫:她寫“綠”,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修辭,將幾種不同“綠”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寫“變”,細變和巨變,全都刻畫得入木三分,不由看得我心潮澎湃。每每閱畢,我心里就直癢癢,恨不得立馬坐上高鐵直奔西湖!
當然,單靠一位“巨人”的幫助還是遠遠不夠的,博覽群書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于是我又“站”在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肩膀上,向他請教如何將孩童的心理刻畫得細致傳神;我“站”在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的肩膀上,學習那讓人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書中針對動物的一系列生動緊湊的動作描寫;我還“站”在冰心奶奶的肩膀上,眼見她只用淡淡數(shù)筆就勾勒出一幅場景,將人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眼前。我不忘將文學閱讀與自己原本的閱讀偏好相結合,之前我喜歡看 《十萬個為什么》這類科普讀物,現(xiàn)在我特別愛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我還嘗試結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科技知識來進行創(chuàng)作。除了這些近現(xiàn)代的文學大家,我還向先賢請教,比如我最喜歡的就是蘇軾的詩詞,《前赤壁賦》一文更是我的最愛。我對著大氣磅礴、朗朗上口的辭藻反復誦讀,體會作者面對挫折卻仍能保持樂觀的豁達精神。那段時間我反反復復地背誦各種詩詞,連媽媽都和我開玩笑說:“我聽到你連說夢話都是在背詩詞!”
向“巨人”學習的效果十分顯著,很快,我的習作變得“有血有肉”,詞句也不再單調直白,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當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上向全班朗讀我的習作時,我的心里別提有多甜了,就好像一個跟頭栽進了蜜罐似的!
就這樣,在老師的鼓勵、媽媽的陪伴以及“巨人”的幫助下,我喜歡上了寫作,我相信寫作的習慣一定能讓我終身受益!
家門口的瞿家廊路
我家門口有條小馬路,它又窄又短,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它的蹤影。即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也只是默默地躺在中山北路和寧夏路之間,甚至周圍的一些住戶都叫不出它的大名:“哎,那條很窄很窄的路叫什么路來著?”
它,叫瞿家廊路。
我剛搬來時,四字路名我只認得兩個字。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濕滑的地面、零亂的攤販、吵嚷的人群……依墻而設的地鋪從那一頭的西康菜場外一直延伸到這一頭的輕軌橋下,賣蔬菜的、賣雞鴨的、賣日用品的應有盡有。黃昏攤販們離開后,白天的熱鬧化作滿地斷枝殘葉,天氣炎熱時還會散發(fā)出陣陣難聞的氣味。從我家陽臺往下望,這“露天菜場”仿佛一條灰色的泥鰍,著實可怕。
當我能把瞿家廊路的路名認出三個字的時候,它變成了另一種面貌:菜場關門了,攤販不見了,圍墻全被刷白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晝夜不停的隆隆聲。媽媽興奮地告訴我:“據(jù)說西康菜場旁邊在造一所新學校,輕軌橋那邊呢,是在挖軌交11號線哦!”站在我家陽臺上,如同身處灰塵籠罩著的“建筑工地”一般,我暗自期待著它的華麗變身:讓我猜猜,你會變成什么模樣?
而如今,區(qū)區(qū)“瞿家廊路”這幾個字早已難不倒我了,現(xiàn)在的它也成了我每天放學的必經(jīng)之路。我在寧夏路公交站下車,穿過整潔干凈的西康菜場,深吸一口熟食區(qū)誘人的香味;路過黃白相間的嶄新學校,聽聽從里面?zhèn)鱽淼默槵樧x書聲;在轉角的便利店買些零食,再跑到對面的草坪上逗逗小貓—這條又窄又短的小馬路已經(jīng)榮升為我的“快樂天堂”!
現(xiàn)在的我最喜歡打開窗戶眺望樓下,看著舊貌換新顏的瞿家廊路,我時常會心生感慨:見微知著,小小馬路可不正是大大城市的縮影嗎?城市,正在讓生活更美好。
無? 人
我是最后一個離開這座城市的人類。
臨走前我去了樓下的便利柜,它照舊對我說:“您好?!辟I走了它體內最后一瓶礦泉水,我也照舊對它說:“謝謝?!薄白D冗^美好的一天!”便利柜的 LED屏綻放出一顆紅彤彤的愛心。“是嗎?可是今天我就要離開這里了?!?/p>
誰能想到,沒等到太陽爆炸、黑洞漂移,既戰(zhàn)勝得了瘟疫又阻止得了核戰(zhàn)的人類,最后竟以這種方式敗給了自己—
我生于21世紀,長輩們稱我們?yōu)椤叭斯ぶ悄芤淮薄獜挠讜r的觸屏、聲控,到學生時代的 3D打印、仿生,再到長大后的瞳控、腦電波指令,我們似乎在與人工智能一起飛速成長。我不敢想象一旦失去它們,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畢竟我的學習工作、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們。甚至我最好的朋友,一只叫作“拜尼克”的小狗,也是一只仿生犬,每當我無聊或苦悶時都會對它傾訴,它遠比我父母懂我,真的。
直到這座城市發(fā)生了一次持續(xù)一周的大面積停電。拜停電所賜,我必須走出家門買食物,可樓下的便利柜也停止了工作,我只能去找屈指可數(shù)的超市。超市里一下子擠滿了人,大家惶恐地搶購食物,付錢時卻發(fā)現(xiàn)收銀機器人已經(jīng)罷工,于是人們更加惶恐地把錢幣撒了一地,立刻作鳥獸散。持續(xù)一周的大面積停電讓這座城市仿佛感染了一次嚴重的傳染病,每天都能聽到死亡人數(shù)在增加,一方面,這是由于醫(yī)院里的治療機器人和醫(yī)療儀器全部停擺;另一方面,不知從何時起人類已經(jīng)不習慣與同類接觸,這引起的恐慌和不安更加致命。
好像哪里出了問題,人們這才意識到。
大停電結束后,“找回人類自己的社會”的呼聲猶如暴風雨來臨時的大海,從波瀾暗涌到驚濤駭浪。過激的人們有的在大街上狂奔,有的砸毀了仿生寵物犬,還有的四處尋找泥土和種子??赏品环N由來已久的生活方式哪有那么容易,人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不,整個地球,早已沒有一塊純粹屬于人類自己的土地了。
隨后大規(guī)模移民火星計劃應運而生,人類都渴望著去新的領地找回自我。我望著爭先恐后趕往發(fā)射場的隊伍,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和很久以前熱衷于把生活中的一切智能化的人們,是同一批。我不禁啼笑皆非,很想問問他們:如果時光倒退五十年,你們還會如此嗎?
今天是移民計劃的截止日,未來這里會怎樣?那里又會怎樣?我也不知道,但日子總得過下去。關上家門前我最后一次擁抱了我的拜尼克,然后切斷了它的電源。它烏黑的雙眼同這座城市一道,暗了下來。
“再見,無人?!?/p>